1. 首页 > 心理

情绪辅导的五项重要步骤

情绪辅导的五项重要步骤

我记得自己首次发现如何情绪辅导可能对我的女儿莫莉亚产生作用,她当时是2岁,那天,我们去探访亲戚后坐在回程的长途飞机上。无聊、疲倦和古怪的莫莉亚问我要“斑马”,那是她喜爱的布绒动物和慰藉的对象。很不幸,我们没注意地将这只已经很旧的动物玩偶装入一只送入检查柜台的行李箱内。

“对不起,宝贝,我们现在没办法拿到斑马。它在飞机另一端的一只大旅行箱内。”我如此地解释。

“我要斑马。”她可怜地发着牢骚。

“我知道,甜心。但斑马不在这里。它在飞机下面的行李舱内,只有等我们下飞机后,爸爸才拿得到,对不起。”

“我要斑马!我要斑马!”她再次地呻吟。然后她开始哭喊,在她的座位上扭转,还徒劳地要伸手去拿刚才她看到我取出小点心放在地上的一只手提袋。

“我知道你要斑马,”我边说,边感到自己的血压在往上升。“但它不在那只袋子里。它不在这里而我也没办法。这样吧,我们何不来读爱克尼,”我边说边寻找其中一本她喜爱的图画书。

“不要爱克尼!”她啼哭,生气起来。“我要斑马。我现在就要它!”此刻,其他旅客、空中小姐、走道对面我的老婆都投给我“想些法子”的眼神。我看着莫莉亚怒红的脸,想象她多么地感到失望。毕竟,我不就是那个她可以要求涂一片花生酱土司、以电视机遥控器使紫色的大恐龙出现的人吗?为什么我不给她心爱的玩具呢?难道我不明白她多么地想要它?我感到很难过。突然我开窍顿悟:我无法拿到斑马,但我可以退而求其次给她另一个美好的东西——一个父亲的慰藉。

“我但愿你此刻拥有斑马,”我对她说。

“对呀,”她伤心地回答。

“你因为我们没办法给你斑马而生气。”

“对呀。”

“我但愿你此刻就拥有斑马,”我重复地说,她带着好奇又几乎是讶异的眼光盯着我。

“对呀,”她低声地咕噜,“我现在就要它。”

“现在你累了,搂抱着斑马的感觉一定很棒。我希望在这里我们有斑马好让你抱着。更好的是,我但愿可以离开这些座位,找一张又大又柔软的床,上面堆满你所有的动物和枕头,让我们可以躺下来。”

“对呀,”她同意。

“我们无法拿到斑马,因为它在飞机的另一处,”我说,“所以让你失望了。”

“对呀,”她叹口气说。

“我感到很难过,”我说,看着她绷紧的脸渐渐舒缓。她将头靠在椅背休息。她继续埋怨了几声,但慢慢地平静下来。几分钟后就睡着了。

虽然莫莉亚只有两岁,但她明确地知道她所要的——她的斑马。一旦她理解到没有可能得到它,她就不再对我的道歉、辩论或移转感兴趣。我的验证又是另一回事。对她来说,知道我了解她的感受似乎使她好过些;而对我27来说,这是一个对同理心的力量所忘不了的经验。

同理心:情绪辅导的基础

想象一下在一个没有同理心的家庭中成长的样子。那是一个你父母盼望你永远是高兴、满足和宁静的空间,在这家中,忧伤或忿怒被看作是失败或潜在灾难的象征。你的父母每次遇到你情绪低落时就感到焦虑。他们告诉你他们宁愿看到你满足和乐观、“朝好的一面看”、永不埋怨、永不对任何人或任何事说坏话。而你,只是一个小孩,也就认为你的父母是对的。你有坏情绪表示你是个坏孩子。因此你尽量达到他们的期盼。

问题是,生命中不断地发生不如意的事使你几乎无法维持笑脸。你的小妹妹跑到你房间毁了你一系列的漫画书。你在学校被冤枉而你最好的朋友任你被责骂。每年你都参加科学比赛,而每回你的设计都毁了。还有那爸妈吹捧了几个月超级棒的家庭度假,只不过是长途的兜风,听妈妈对“壮观的”景色发出惊叹的语气而爸爸则滔滔不绝地谈论“迷人的”历史遗迹。

但这些事情被认为是不会使你烦恼的。假如你将你的小妹妹喊作小混蛋,你的母亲会说:“当然你没有那个意思!”关于学校的事件,你爸爸会说:“你一定做了些刺激老师的事。”至于科学比赛设计的灾祸呢?“把它忘记。明年你会做得更好。”家庭度假呢?甚至不要提起。“毕竟你老爸跟我花了多少钱带你们这些孩子去犹他州玩……”

所以不久之后,你学会闭上你的嘴。假如在学校遇上麻烦,回家后你挂上一张笑脸径自回房。没有必要去惊动爸妈。他们讨厌问题。

晚饭时,你爸爸问:“今天在学校过得怎样?”

“不错,”你心不在焉地回答。

“好,好,”他应着,“把奶油给我。”

你在这种假装的家庭中成长到底学会什么呢?首先你认为自己跟父母完全不像,因为他们似乎没有你那些难过和不舒适的感觉。你以为自己有这些感受是有问题的。你的哀伤是个缺点;你的忿怒使家庭成员感到困窘;你的恐惧阻碍了他们的前进;如果不是因为你和你的情绪,他们的世界大概就是完美的。

过一段时间后,你发现跟双亲讨论你内心的世界是没有什么意义的,而这使你感到孤单。但你也发现只要你装出高兴的样子,就天下太平了。当然,这会造成困惑——尤其在你长大后,看到愈来愈多的证据显示生命有时候真的是个累赘。在你生日时,你得不到想要的玩具;你最要好的朋友找到一位新的好朋友,留下你一个人孤独地在自助餐馆内排队。你装了齿列矫正器成了大钢牙。疼你的祖母过世了。

然而,你被认为不应该有这些难过的感受,因此,你成为掩饰自己的大师。更成功的是尽量不要有感觉。你学会闪躲引起冲突、忿怒及痛苦的场面。即是说,你远离避开人类密切的结合。

通常,否认自己的情绪并不简单,但却能做得到的。你是在分散情绪和转移注意力中发展长大的。进食偶尔可以帮助平息不安的感觉。电视与电动游戏是忘记烦恼的好法子。再过几年,你就长大可以熟习地掌握一些分散心神的技巧。现阶段,你尽力装扮笑脸、使你的双亲满足、让一切都在控制之下。

但如果情况不是如此呢?假如你生长在一个以同理心的了解作为首要的28目标而不是追求表面的快乐的家庭,又会是怎样?想象你的父母在问:“你还好吗”的时候,他们真的想知道事情的真相。你或许每次不会被迫回答:“还好。”因为你知道如果你回答:“我今天好惨。”他们不会乱做结论,也不会假设每个问题都是一个灾难等着他们去修补解决。他们只会单纯地倾听你接下来要说的话,而且会尽力去了解及帮助你。

假如你说你在学校跟伙伴发生争执,你母亲或许会问你发生的原因,你的感受,以及她是否能够帮你找出解决的办法。假如你跟老师有误会,你的父母不会自动地站在老师那一方;他们会仔细地听你叙述故事并相信你,因为他们认为你是诚实的。假如你的科学设计泡汤了,你爸爸会告诉你他小时候也有类似的经验;他明白站在教室前、面对嘶嘶冒烟该死的设计时,那种胆怯的感受。假如你的小妹妹毁坏了你一系列的漫画书,你妈妈会搂着你说:“我明白你为何如此忿怒。你很在乎这些书,这么多年还一直收集着。”

很可能,你就不会感到太凄凉。不论发生任何事,你感到父母都会支持你,他们可以让你依靠,因为你知道他们了解你的内心。

在最基本的形式上,同理心是感觉别人之情绪的能力。作为有同理心的父母,我们看到孩子在流泪时,就能设身处地想象他们的处境并感受他们的悲痛。看到孩子生气地跺脚,我们能感受他们的受挫与忿怒。

如果我们可以向孩子传达这类亲密的情绪了解,即是相信他们的体验并帮助他们学习慰藉自己。这技巧使我们处在如江河的筏夫所谓的“滑行”。不论与孩子的关系中有多少的暗礁或急湍,我们都能待在河流上,引导他们向前进。甚至当这过程变得极端叛逆(像是在青春期就经常如此),我们也能帮助孩子渡过障碍和危机,寻找他们的方向。

同理心为何有这般的威力?我认为是由于它让孩子视父母为盟友。

想象一下当8岁的威廉从后院垂头丧气地回来,因为隔壁的小孩拒绝跟他玩耍。他的爸爸鲍勃从报纸中抬起头,短短地说:“又是这样!威廉,你看你,现在已是个大男孩,不是小婴儿。不要因为每次人家对你冷淡就难过不安。你就把它忘记,找个同学打电话聊聊天;读书;或者看电视。”

通常,由于孩子相信父母的意见,因此威廉很可能会想:“爸爸是对的。我表现得像个婴孩似的。所以隔壁的男孩不想跟我玩耍。我怀疑自己什么地方不对劲。为何我不能像爸爸说的一样忘了它呢?我是如此地糟糕,没人愿意做我的朋友。”

现在想象假如威廉的父亲在他进屋时的反应不同,威廉会有怎样的感受。譬如,鲍勃放下手中的报纸,看着儿子说:“威廉,你看来有点难过。告诉我发生什么事情了。”

假如鲍勃倾听——真的打开心胸倾听——或许威廉对自己会有不同的判断。这段对话继续下去可能是如此:

威廉:汤姆和派屈克不让我跟他们玩篮球。

鲍勃:我敢说那让你伤心透了。

威廉:对呀。也让我火大。

鲍勃:我看得出来。

威廉:没有道理我不能跟他们打篮球。

鲍勃:你跟他们谈过这事吗?

威廉:才不呢。我不要。

鲍勃:那你想做什么呢?

29威廉:我不知道。或许我把它忘记算了。

鲍勃:你认为那是个比较好的主意吗?

威廉:对呀,因为明天他们大概会改变主意。我想我会找个同学打电话聊聊天;或者读书;我可能会看一会儿电视。

当然,差别就在于同理心。在这两幕里,鲍勃都是关心儿子的感受。或许长期以来,他对于威廉因同伴的排斥“反应过敏”而忧虑;他希望儿子变得较坚强。可是,在第一幕里,鲍勃犯了一个常见的错误,让他自己对威廉的期盼成了绊脚石。他以批评代替了同理心,他发表了短短的演说,提供未经请求的劝言。结果,他一番好意的努力都失败了。威廉带着更难过的心情离去,进一步地被误解,比以往更像一个“懦夫”。

相对地,第二幕里,鲍勃花时间倾听儿子,清楚地表示他了解威廉的感受。这让威廉感到更有慰藉,更有自信。最后,虽然威廉自己找到的答案跟他父亲可能提供的是一样的(另外找一个伙伴;去读书等等),但这是他自己寻出的解答,他可以带着完好的自尊,更坚强地离去。

这是同理心运作的方式。当我们企图去了解孩子的体验,他们会感到有股支持的力量,知道我们在他们的身旁。如果我们不去批评他们,不轻视他们的情绪,不尝试转移他们的意向,孩子就会让我们进入他们的世界。他们告诉我们他们有怎样的感觉,提供自己的意见,他们的动机变得较单纯,也就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我们的小孩渐渐相信我们,然后当爆发冲突时,我们有共同的立场一起解决问题。他们甚至可能会和我们一起动脑筋解决问题。说实在的,有那么一天他们会愿意听我们的意见!

我对同理心这个概念的解说听来似乎很简单,但事实上它真的如此。同理心就是将自己设身处地在孩子的身上并加以反应。所谓知易行难,不要以为同理心的概念简单,实行起来并不容易。

在以下这几页,你会读到关于情绪辅导的五个步骤,父母一般在与孩子的关系中使用它们来建立同理心,以提高他们的情绪智力。如在第一章所述,这些步骤包括:

(1)察觉到孩子的情绪。

(2)认识到情绪是亲近或教导的一个机会。

(3)具备同理心去倾听并肯定孩子的感受。

(4)口头上将情绪描述。

(5)设规范并帮助孩子解决疑难。

我也附加了一些额外有关情绪辅导的策略,同时对于不适合实施情绪辅导的家庭状况亦加以描写。除此之外,下面包括了两项自我的测验——一个评估你对情绪的察觉度,另一个则测试你情绪辅导的技巧。

步骤一:察觉情绪

我们的研究发现要父母感受到孩子的感情,他们必须先能在自己身上,然后再在小孩身上察觉情绪。但是“情绪的察觉”到底表示什么呢?它是否意谓“敞怀坦白”放松戒心?公开不久前你掩饰自己的那部分?假如如此,天生保守或自制的父亲可能怀疑他们自初中时一直向往达到的那种又酷又男子气的形象到底会变成怎样?他们是否看完迪斯尼的电影就要泪流成河,是否在足球赛后跟他的老爸相拥?那些在压力下仍努力地表现出耐心与仁慈的母亲可能也会忧虑。当你专注在怨恨或忿怒的情绪时会怎样?你是否要对小30孩不断地唠叨、埋怨和发怒?你会否失去他们对你的爱与忠诚?

事实上,我们的研究显示人是可以有情绪上的察觉——因此对于情绪辅导就有了充分的准备——却没有过分情绪的表现,也没有“失控”的感觉。情绪的察觉仅仅表示你察知自己感到一种情绪时你可以有所识别,而你对于其他人产生的情绪也是敏感的。

·性别如何影响情绪的察觉

一个人对慰藉表达的情绪有部分是受文化因素的影响。交叉文化的研究证明,譬如,意大利人或拉丁美洲的人一般在表面上都比较热情;而日本人或北欧的人则比较羞怯和自制的。然而,如此的文化差别并不会影响一个人感受的能力。那些对情爱、忿怒或悲伤之表达不明显的人,并不代表他们内心没有这样的体验,也不代表他们无能力去洞悉及回应别人这样的情绪。理所当然地,任何文化背景的人都有能力去感应孩子的情感。

美国的男性生长在一个不鼓励他们表现情绪的文化里。虽然普遍的神话都将男性塑成冷酷粗暴的角色,忽视他们伴侣或孩子的情感,但是心理学的研究却另有一番说法。在我们及其他研究所的实验室内进行的研究发现尽管男女表达情绪的方式有别,但他们经历的感受相去不远。

为了要找出一种性别是否比另一种较具同理心,我和同事将夫妻讨论有关婚姻的冲突做了录像记录。然后我们请每位伴侣重温他们的带子并凭着记忆,告诉我们对话当时他们的感觉。为了记录他们的反应,我们使用一个有刻度的转盘,情绪状况的评估是由负到正。譬如,当他们看到一段记得当时的感觉是悲哀或忿怒的,他们就将转盘扭向“负的”;而当他们看到使他们高兴的段落,他们就扭向“正的”。然后,我们再将带子重放一遍,请他们对于配偶在相同的对话中所有的感觉作评估。将两组的评估比较,我们能够知道每位伴侣察觉对方的情绪经历的准确度。出乎意料地我们发现丈夫洞悉配偶的跟妻子是同样的熟练。当我们邀请第三者来看这些带子并作评估,我们发现男性或女性的外人对于探究别人情绪的反应也同样的熟练。此外,我们发现那些最能够准确地接收别人情绪的人,他们产生的生理反应酷似他们所观察的人的反应。即是说,当带子内的对象由于忿怒而心跳加速,最具有同理心的观察者会体验到相似的心跳加速。至于观察者是男或女并不重要;能接收别人情绪的男女参与者均有同理心引起的类似生理反应。

如果男性跟女性一样能够对情绪有同理心和反应力,那么为何人们如此普遍地认为男性是冷酷的?答案显而易见。如果男性和女性有相似的内心感受,男性较倾向于掩饰情绪不向外表露。我们的研究发现女性比较可以无约束地用语言文字、脸部表情及肢体语言来表达她们的感觉。而男性则比较可能会克制、掩饰及忽视他们的感觉。

有一种理论认为男性这种做法是由于他们为了适应社会需要变得坚强,并对于“失控”的后果,小心翼翼。确实,有些男性装出如此扭曲的男性防御意识以致他们完全将自己隔离在任何情绪经验的认知之外。我相信这种极端的案例代表了男性人口中的一小部分——或许少于百分之十吧。

虽然不愿意面对情绪严重影响男性的家庭关系,但它不会剥夺男性成为一位好的情绪教练的资格。调查显示男性的内在拥有这一切:他们在内心能察觉自己的感觉;有认知及回应孩子情绪的能力;有具备同理心的能力。对于大多数男性而言,要变得能察觉情绪不是学习这技巧的问题;而是要允许自己体验原本就存在的感情。

31·当父母感到失去控制时

那些害怕对负面情绪如忿怒、哀伤及恐惧失控的父母来说,允许自己去感受可能是很受争论的问题。这些家长尤其不敢承认自己的忿怒乃害怕事情不受控制。他们或许怕因此而与子女疏远,或以为孩子会模仿他们发泄情绪的方式,而变得情绪失控。这种父母也可能会害怕对孩子造成身体上或精神上的伤害。

在我们的研究里,那些感到情绪失控的父母一般表现有下列一个或超过一个的特征:

·他们经常有忿怒、忧伤或恐惧的情绪。

·他们认为自己的感受过于激烈。

·在体验了激烈的感觉后,他们要平静下来是有困难的。

·他们发泄情绪时会变得混乱,使正常的运作有麻烦。

·他们讨厌自己发泄情绪时的行为。

·他们常常对情绪有所“提防”。

·他们发现自己“表现”得很正常(平静、有了解、有同理心)。但那只是在演戏。

·他们相信感情是极具有破坏性的,甚至是不道德的。

·他们以为自己在情绪方面是需要帮助的。

这样的父母为了要掩饰自己对失控的恐惧而装出一副“超级父母”的样子,对小孩隐藏他们的情绪。(他们可能对自己的配偶发泄许多的忿怒,但是他们的小孩却很可能会亲眼目睹这些局面。)为了尝试去掩饰他们的忿怒,这些家长常常不理会或放弃与小孩共渡情绪的时刻。讽刺的是,这些隐藏情绪的家长,比那些懂得让孩子以适当的方式表现情绪的家长,可能养育出更没有能力处理负面情绪的年轻人。这是因为小孩成长过程里与父母在情感上是疏远的,同时他们也少了一个教导他们如何有效地应对难熬的情绪的榜样。

苏菲是其中的一个例子,她是我在养育小组内认识的一位女士。由于父母是酒鬼,从小就跟在那种环境中的人一样受着卑微的自尊所折磨。苏菲变成十分虔诚的教徒,她相信唯有透过某种的殉难及无限的仁慈,才得以超越她自己的教养并成为一位“好的父母”。可是,持续的自我否定常令她在愤慨与失意的边缘挣扎。每次,她都尝试平息这些情绪并怪责自己的自私。但她永远无法完全清除这种“自私的”感觉。由于压力,有时候她“一发不可收拾”地对孩子变得异常粗暴,无理地处罚他们。她说:“我知道发脾气对他们是不好的,但我不知道该如何停止。就好像我有两个排档——温柔的和暴躁的——而我却无法控制开关。”

直到苏菲的儿子在学校惹上麻烦,她被通知去接受辅导,她才逐渐了解自己对情绪所抱的态度反而害了孩子。她向来都否认自己的感觉,对于一些家庭自然会遇到的负面情绪如忿怒、怨恨和妒嫉,也无法给孩子任何处理情绪的模范。然而,要改变她的方式也不是那么简单。她要学习有意识地去注意那些曾经被她认为是“自我中心”或“自恋的”甚至是“有罪的”思绪和感觉。如此,她现在已经可以在崩溃而失控前料理自己的需求。她也慢慢了解,接触自己负面的情绪可以帮助她成为一位在孩子忿怒、伤心或害怕时较好的导师。“有点像是飞机上给人看的安全说明书,”她解释:“首先你必须为自己带上安全氧气罩才能去帮助你的小孩。”

32那些害怕失控的父母,对于情绪问题,到底要做些什么才会感到较能够跟孩子一起参与呢?首先记住,假如孩子做了些让你气疯的事,发脾气是OK的。重点是你发泄的方式不会破坏你俩的关系。如此,你表明了两件事:一、强烈的感情是可以表达的而且是可以控制的;二、你的确在乎你孩子的行为。只要你以尊敬的态度去沟通,你可以运用你的忿怒表示热情与真诚。我们研究发现最好避免使用讽刺、侮辱及损人格的评语对待你的小孩,这些与造成儿童自尊低落有关。也最好专注于你小孩的行为而不是他的个性。你的评语要明确并告诉他他的行为如何地影响你。

除此之外,你能察觉情绪受激励的不同程度也有帮助。如果你知道自己气炸了,但你能够继续理性地与孩子说话,达到某种程度的了解,那就继续下去。告诉孩子你的想法,倾听他的回应,并继续交谈。相对地,假如你发现自己极端盛怒以致无法冷静地思考,就将局面暂停,待你感到较平静时再重新讨论。当父母觉得自己濒临要做或说些具伤害性的事情,譬如殴打或侮辱孩子的边缘时,也必须退避。打巴掌、讽刺、侮辱、损人格的评语或轻蔑的表情一定要避免。与其殴打孩子或对他们说出伤害性的批评,家长应该稍作休息,答应在他们情绪较稳定后,就会回来讨论。

假如你感觉自己会对孩子在身体或心理上做出严重伤害的危险时,你就应该寻找专业的辅导。保健中心或当地的医疗部门会为你提供转诊服务。

最后,那些害怕失控的父母,最好记住宽恕的治疗力量。父母偶尔都会犯错,对孩子发脾气,说或做了令自己后来懊悔的事情。打从4岁开始,小孩就能够明白“对不起”的概念。因此,不要错过良机,感到后悔时赶紧“弥补”上回的互动关系。把你对事件发生时及发生后的感受告诉孩子。对他们而言,这可能就是处理懊悔和哀伤的情绪的一个正面例子。或许你的孩子甚至会灵机一动,帮你找出有助于让双方避免往后的误会和冲突的法子。

小孩一般都是渴望来自父母的亲近和温暖。他们最关心的是恢复双方之间的关系。他们给父母无数第二次的机会。总之,这样的宽恕是双向的。在允许孩于偶尔闹情绪的家庭里,父母也公开地原谅他们的孩子,这种情形最能发挥宽恕的功用。

虽然要建立情绪察觉可能是一辈子的事,但家长或许马上从新的洞察中看到正面的结果。一位终于允许自己发脾气的母亲也比较会让自己的儿子拥有相同的感觉。当一位父亲肯承认自己的悲哀,他就更能够倾听儿子或女儿伤心的诉求。

·情绪察觉自我测验

接下来的测验是帮助你反省自己的情绪生活,你如何允许自己去体验忿怒和哀伤,以及你对一般情绪的感觉如何。答案没有分对或错,但是最后的得分帮助你衡量自己情绪察觉的程度。这方面的了解能够使你洞悉你对别人,尤其是对自己小孩的情绪所作反应的原因。

·忿怒

首先来看看你最近这几星期的生活。想一些让你受挫、受刺激或生气的压力事件。也想一些在你生活里,似乎对你表示不耐烦、失意、忿怒或苦恼的人。想想在面对别人或自己这些忿怒、具压力的情绪时,你自己的想法、意象及基本的感觉。

阅读以下每一项声明,它们都是来自我们研究组里的对象。看私底下你有几分是赞同他们的,再圈出最合适你的答案。

33T=对;F=错;DK=不知道(列表1)

1.我觉得有许多不同种类的忿怒。TFDK

2.我不是平静就是气疯了,没有介乎两者之间的。TFDK

3.我只要是一点点的烦躁,别人都看得出来。TFDK

4.我能够老早在发怒前,就知道自己是有不爽或暴躁的感觉。TFDK

5.就算是很微小的征兆,我都能察觉别人的忿怒。TFDK

6.忿怒是有害的。TFDK

7.当我忿怒时,我感到自己像是在嘴里嚼一些东西,咬牙切齿似的。TFDK

8.我能够在肉体上感到忿怒的迹象。TFDK

9.感觉是私人的,我尝试不去表达它们。TFDK

10.我对忿怒的经验是感到身体逐渐发热。TFDK

11.对我来说,感觉忿怒有如积聚增加的蒸汽,压力愈来愈大。TFDK

12.对我来说,发怒有如吹散蒸汽,释放压力。TFDK

13.对我来说,发怒有如持续不停地增加压力。TFDK

14.发怒让我感到自己快要失控。TFDK

15.当我生气时就是告诉别人我不是可以被摆布的。TFDK

16.忿怒是我达到严肃坚定的方法。TFDK

17.忿怒赐给我力量;它是处理事情的动机,不让自己被击败。TFDK

18.我压抑忿怒并将之藏在心内。TFDK

19.我的观点是,假如你压抑忿怒,你会招引灾害。TFDK

20.我的看法是,忿怒是自然的,就像清喉咙一样。TFDK

21.对我而言,忿怒像一些东西着了火,像要爆炸似的。TFDK

22.忿怒,如一把火,能够将你吞蚀。TFDK

23.我安然渡过忿怒,直到它消退。TFDK

24.我视忿怒为一种破坏。TFDK

25.我视忿怒为野蛮的。TFDK

26.我视忿怒为具有消灭性的。TFDK

27.对我而言,忿怒与侵略没有多大的差别。TFDK

28.我认为孩子的忿怒是恶劣的并且应该受到处罚。TFDK

29.忿怒的能量必须散发至某处,你最好将它表达出来。TFDK

30.忿怒赐给你魄力、能量。TFDK

31.对我而言,忿怒与伤害是相随的。我生气,是因为我受到伤害。TFDK

32.对我而言,忿怒与恐惧是相随的。我生气,是因为我内心缺乏安全感。TFDK

33.当你发怒时,你将自己处于一个像是掌握力量的地位;你觉得在维护自己。TFDK

34.忿怒大半是不耐烦。TFDK

35.我处理忿怒的方法是让时间把它冲走。TFDK

36.对我而言,忿怒表示无助与沮丧。TFDK

37.我隐藏自己的忿怒。TFDK

38.让人家看到你在发脾气是很丢脸的事。TFDK

39.如果忿怒是在控制之下,那就OK。TFDK

3440.我敢说人们发怒时,就像将废弃物扔在别人身上似的。TFDK

41.要除去忿怒,就像是从体内排掉一些令人十分讨厌的东西。TFDK

42.我觉得情绪的表达令人困窘。TFDK43.假如这个人健康,他是不会发怒的。TFDK

44.忿怒意味着交战或接触。TFDK

·忧伤

现在想想近来你感到难过、郁郁不乐或被排斥的时候。想一些在你生活里表现哀伤、沮丧或忧郁的人。当你想起你或别人在表达这些伤心的时候,你有什么想法、意象或基本的感觉?阅读以下每一项关于忧伤的说明,再圈出最能够描述你反应的答案。(列表2)

1.大体而言,我会认为忧伤是有害的。TFDK

2.哀伤像疾病一样,要从中恢复就如同疾病后痊愈似的。TFDK

3.当我难过时,我想独自一人。TFDK

4.我感到有许多种忧伤。TFDK

5.就算自己只有一点点的伤心,我都能察觉出来。TFDK

6.就算别人只有一点点的忧郁,我都能察觉出来。TFDK

7.我的身体清楚明确地警告我今天不会好过。TFDK

8.我认为忧伤是有益的,它让你知道要放慢脚步。TFDK

9.我觉得忧伤对你是好的,它能告诉你什么是你生命中所缺乏的。TFDK

10.忧伤本来就是失落感及伤感的一部分。TFDK

11.假如忧伤迅速结束,那就OK。TFDK

12.倾听忧伤可以净化人心。TFDK

13.忧伤是无用的。TFDK

14.“好好地痛哭一场”是没有根据的。TFDK

15.忧伤不应该随便浪费在芝麻绿豆的事上。TFDK

16.忧伤有存在的道理。TFDK

17.忧伤代表懦弱。TFDK

18.忧伤表示你有感觉有同理心。TFDK

19.感到悲哀即是感到无助和/或绝望。TFDK

20.假如你感到忧伤,找人交谈是无用的。TFDK

21.我有时候会好好地痛哭一场。TFDK

22.感到悲哀让我害怕。TFDK

23.向别人表示你难过代表着失去控制。TFDK

24.如果你能够一直加以控制,忧伤可以是一种享受。TFDK

25.最好勿向别人表示你的忧伤。TFDK

26.忧伤就像是被蹂躏似的。TFDK

27.人们忧伤时应该要独处,像隔离似的。TFDK

28.装作快乐是忧伤的解药。TFDK

29.经过足够的思虑,一种情绪可以被转换成另外一种。TFDK

30.我尝试尽快自悲哀中恢复过来。TFDK

31.忧伤使你反省。TFDK

32.孩子的忧伤反映出负面的人格。TFDK

33.最好是完全不对孩子的哀伤作出反应。TFDK

34.有时候当我难过时,我只感到对自己的厌恶。TFDK

3535.我的看法是,情绪一直都存在着;它们是生命的一部分。TFDK

36.在控制之下的情绪是表示乐观、积极,而不是哀愁的。TFDK

37.感觉是私人的,不是公众的。TFDK38.假如你对孩子发泄情绪,你很可能会失控并变得滥用感情。TFDK

39.生命中,最好不要沉迷在负面的情绪内过久;只要强调积极的情绪即可。TFDK

40.要克服负面的情绪,只要继续例行的过着日子即可。TFDK

·得分

察觉忿怒及悲哀的人是以不同的态度来讨论这些情绪。他们能够轻易地在自己及别人身上发现这些情绪。他们能体验这些情绪的种种强弱程度,而他们也允许这些感受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这些人比其他情绪察觉较差的人,较有可能观察出孩子细微、不强烈的忿怒或忧伤的表达,并有所反应。你会对一种情绪的察觉力强,而对另一种弱吗?这是有可能的。察觉力不是单次元的,并且会随时间而转变。

忿怒:要计算你的忿怒积分,将你在以下列表1内的题目说“对”的次数总合后,减去你在列表2内的题目说“对”的次数的总和。得分愈高表示你的察觉力愈强。

列表1:

1,3,4,5,7,8,10,11,12,15,16,17,19,20,27,29,30,31,32,33,44

列表2:

2,6,9,13,14,18,21,22,23,24,25,26,28,34,35,36,37,38,39,40

假如你回答DK(不知道)超过10次,你可能需要下功夫使自己变得更能够察觉本身和别人的忿怒。

忧伤:要计算你的忧伤积分,将你在以下列表1内的题目说“对”的次数总合后,减去你在列表2内的题目说“对”的次数的总和。得分愈高表示你的察觉力愈强。

列表1:

4,5,6,7,8,9,10,12,16,18,21,24,25,31

列表2:

1,2,3,11,13,14,15,17,19,20,22,23,27,28,29,30,32,33,34,36,37,38,39,40

假如你回答DK(不知道)超过10次,你可能需要下功夫使自己变得更能够察觉本身和别人的忧伤。

·情绪自我察觉的秘诀

做完这项测验,你可能发觉想要对自己的情绪生活展开更深入的认识。一般开发你的感觉的方法包括冥想沉思、祈祷、写日记以及其他艺术的表达形式如演奏一种乐器或者画画。记住要建立更强的情绪察觉是需要一点独处的,那是当今忙碌的家长常缺乏的。可是,如果你提醒自己,独处的时间可以帮助你成为一个较好的父母,那就不会看来好像是很纵容的事。夫妻可能偶尔想要轮流独自去晨练或周末静修。单亲父母或许可以互相交替照顾孩子以换取相同的目的。

保持一份“情绪记录簿”也是能使你变得对每一刻的情绪有更多的察觉36的一个很棒的方法。以下是追踪各种情绪一周发生的清单。这样的记录簿帮助你变得对激发你情绪的事件或思虑以及你对它们反应的方式有更多的察觉。譬如,你记得最近哭或发脾气的时候吗?导火线是什么呢?你对有这情绪的感觉如何?之后你感到轻松抑或羞耻?其他人是否察觉你有这些情绪?你有跟任何人谈起这件事吗?这些是你在情绪记录簿内可以记录的事情。你也可以利用这本记录簿记下你对其他人,尤其是你小孩的情绪的反应。每次发现孩子忿怒、伤心或恐惧时,你就可以记下自己的反应。

情绪记录簿对那些害怕或担忧自己情绪反应的人也有帮助。因为表达情绪及将它写下来的过程中能帮助人们对这感觉下定义并控制它。曾经看来神秘而不受抵制的情绪突然有限制和范围了。我们的感觉变得有管理而且不再令人恐惧。

当你写情绪记录簿时,注意你的感受引发的思考、意象及语言表达的方式。寻找你用来描述自己感觉的隐喻中的含意。譬如,你是否有时候视你的忿怒或孩子的忿怒是具有破坏性或爆发性,而因此感到令人恐惧?或者你是否较可能意识到忿怒是具有力量的、净化的及有魄力的?关于你接受和处理生活中负面情绪的意愿,这些描述透露了什么信息?对于你想要改变的情绪,你有什么看法或认识?

·情绪记录簿

愉快

钟爱

兴趣

兴奋

骄傲渴望

被爱

感谢

压力

伤害

悲哀

苦恼

生气

怜悯

厌恶

内疚

妒忌

羞愧

·察觉小孩的情绪

察觉自己情绪的父母可以运用他们的敏感性与孩子的感情——无论多么的难解或强烈——做协调。不过,作为一个敏感、察觉情绪的人,并不一定代表你对孩子的感受会觉得易于了解。小孩常常间接地表达他们的情绪,而采用的方法令大人感到迷惑。无论如何,只要我们放开心胸仔细倾听,我们通常都能够解读孩子在互动时、嬉戏中、每日的行为里无意识地隐藏着的信息。

在我们养育组内的一位父亲大卫,叙述他7岁的女儿如何在一次事件中令他了解她忿怒的根源并向他表示她的需求。凯莉那一整天心情低沉,他解释那是因为与她4岁的弟弟吵架后,对于所有想象的侮辱都发怒,包括典型的:“占美又在瞪着我看!”每次的互动关系,凯莉都将占美当成坏蛋,虽然占美看来并没做错事。大卫问凯莉为何她对顺从的弟弟如此生气,但他的问题只换来她的静默无语和眼泪。他探问愈深入,凯莉就变得更被动。

到了晚上,大卫去凯莉的房间帮她准备就寝时,她又开始闹别扭。他打开衣柜找她的睡衣时,发现只有一套干净的、裤脚缝密的旧睡衣。“你认为这件适合穿吗?”他带着一丝微笑问,同时把它来提起让他瘦高的女儿看。大卫找来一把剪刀,两人一起把密合的裤管裁去,让她穿上。“我真不敢相信你长得这样快,”他对她说:“你就要变成一个高大的女孩啰。”

5分钟后,凯莉和家人一起在厨房吃睡前点心。“她看来就像是另一个小孩,”大卫回忆着说。她变得很兴奋、活泼。她甚至还跟占美说了个笑话。“在这睡衣事件中发生了一些事情,但我不确定是什么,”大卫告诉其他的家长。经过组内轮番的讨论,他得到一个比较清楚的答案。凯莉这样一个严肃、敏感的小孩一直很妒忌性情快乐、和蔼的占美。尤其在那天,由于相同的原因,她可能需要再次的保证自己在家中的特殊地位。或许她想知道大卫爱她的方式跟爱占美的方式是不同的,又或许她父亲亲切地承认她的快速长大正是她所要的。

重点在于孩子——跟所有人一样——他们的情绪都是有原因的,不论他们是否能够清晰地表达出这些原因。每当我们发现孩子为了些看似不合理的事件发怒或不安,如果退一步看看他们整体的生活状况,可能会帮助解决问题。一个3岁的孩子不可能告诉你:“妈咪,对不起,我最近太烦躁了。那只是因为自从去了新的日间托儿所后,我有许多的压力。”一个8岁的孩子大概不会告诉你:“当我听到你跟爸爸为了钱在争吵时,我觉得好紧张。”但事实上,这可能真的就是他的感受。

在大约7岁和更小的孩子中,常常在幻想的游戏中展露出感觉的提示。假装的游戏,利用不同的角色、场景及道具,可以让孩子确实地表现种种的情绪。我记得自己的女儿莫莉亚,在她4岁时,用她的芭比娃娃应用方法。38她在浴盆内边玩弄着娃娃边告诉我:“当你发怒的时候,芭比真的好害怕。”这是她开始我俩之间重大问题对话的一贯作风,谈的都是关于使我忿怒的事情;当我生气时,我的声调多么高;以及那使她有怎样的感觉。有这机会畅谈是可喜的,我向芭比娃娃(和我的女儿)保证,我不是想惊吓她,而我偶尔的发脾气并不代表我不爱她。由于莫莉亚是以芭比的身份交谈,所以我直接向芭比说话并安抚她。我认为如此可让莫莉亚较容易继续谈关于在我生气时她的感受。

并非孩子所有的信息都像这样易于解读。不过,透过嬉戏,他们一般都会反映表达对严肃的主题如遗弃、疾病、伤害或死亡的恐惧。(孩子喜欢假装他们有超人的力量并不奇怪。)警觉的家长能够从孩子游戏中表达的恐惧而获得提示。随后,他们可以将这些恐惧提出讨论并让孩子得到慰藉。孩子情绪上不安的征兆亦会在行为上表现出来,譬如过量进食、胃口差、恶梦、头痛或胃痛。已经训练会上洗手间的孩子,或许突然又开始尿床等等。假如你觉得孩子似乎正在忧伤、忿怒或恐惧,尝试设身处地从他们的观点看看这世界,这样会有帮助的。要实际行动可能比光听来得更有挑战性,尤其当你自认拥有许多丰富的人生经验。譬如,当一只宠物去世时,你知道悲伤会随时间而逝,但一个孩子第一次体验这种感情时,由于强烈的感受,会比你更感到不胜负荷。虽然你无法排除你俩之间经历的悬殊,但你可以尝试记住孩子是从一个鲜嫩、较易受伤的观点来面对生命。

当你感到自己的内心与孩子结合;当你知道自己感觉到孩子的感受,你就体验了同理心,亦即情绪辅导的基础。假如你可以在这种情绪下与孩子相处——就算有时候这感觉可能是难熬的或不舒适的——你就可以采取下一步,认识到情绪产生的时刻是建立信赖及提供指导的一个机会。

步骤二:认可情绪是亲近及教导的一个机会

在中文里,“危机”一字代表着“危机”与“转机”。将这个字的两个概念拿来形容父母的角色是最适合不过的。不论这“危机”是一只破碎的气球、一张退步的数学成绩单、或是一个背叛的朋友,这些负面的经验都可以作为实行同理心、与孩子建立亲密关系以及教导他们处理自己情绪的一个良机。

对于许多家长来说,认识到孩子负面的情绪是亲近与教导的机会,让他们感到一种慰藉,一种解脱,一种“松一口气”。我们可以视孩子的忿怒为别的东西而非对我们权力的一种挑战。孩子的恐惧不再是父母无能的证据,而他们的悲伤不一定表示我们“今天又多一样被搞砸的事情要我来料理”。研究组里一位情绪辅导的父亲反复地述说一个概念,一个小孩伤心或生气或害怕时,最需要他的父母。具备安抚一个不安的小孩的能力,大概让我们“感到最像一位父母”。透过认可孩子的情绪,我们帮助他们学习慰藉自己的技巧,足以享用一生。

虽然一些家长尝试忽视小孩负面的感受,希望这些情绪会消散,但其实并不然。相反地,在孩子论及他们的感受,认识它们,并有被了解的感觉时,这些负面的感受就会消散。因此,在情绪未上升到要爆发的危险前,趁早认可这些微弱的感觉是有意义的。假如你5岁的孩子对于要去看牙医似乎很紧张,你最好在前一天先行探讨这恐惧,而不要等到孩子坐在牙医诊疗室的椅子上大发脾气。假如你12岁的孩子妒忌他的好朋友得到你儿子一直渴望进入39棒球队的机会,你最好引导他讨论他的感受,而不是让这两个孩子在往后的两周内不停地争吵。

在情绪未增强前认可它们也给家人一个风险较小的机会去练习倾听和解决问题的技巧。如果你对孩子摔坏的玩具或轻微的擦伤表示关注与担心,这些经历就是发展关系的基础。你的小孩知道你是他的盟友,并且与你一起想出如何合作相处。然后当发生大事时,你俩有着充分的准备就能共同去面对考验。

步骤三:以同理心去倾听并肯定孩子的感受

一旦你了解情绪产生时的处境正是建立亲近及教导解决问题的机会,大概你就已经准备好,可以接受情绪辅导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以同理心去倾听。

在这种情况下,倾听不单只指以双耳搜集资料。同理心的倾听者更利用双眼去观察孩子情绪的身体证据。他们运用想象力从孩子身上透视整个状况,他们用语言以安抚的、非批评的方式反映他们所听到的,并帮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但最重要的是,他们用内心真正地去感觉孩子的感受。

要与孩子的情绪一致,你需要专注于他的肢体语言、脸部表情和手势。

当然,你以前已看过深锁的双眉、紧咬的牙关或者烦躁的跺脚。你从其中得知孩子有什么样的感觉?记住,你的孩子也能够洞悉你的肢体语言。假如你的目的是要以轻松体贴的态度交谈,就采取一个表明此种态度的姿势。坐在跟他同高度的位置,深吸一口气,放松自己,同时集中精神。你的专注使孩子了解你很认真地对待他的事并且你愿意花时间在这件事上。

孩子表露他的情绪时,你就回应所听到和留意到的事情。这样是向孩子保证你在仔细地倾听,同时你肯定他的感觉。以下是一个例子:

当尼奇收到寄来的生日礼物时,他4岁的弟弟基尔很生气地提出抗议:“这是不公平的!”孩子的爸爸以典型的方式解释,早晚就会公平的,他说:“你生日到时,祖母或许也会寄给你一份礼物。”

虽然这样的声明确实解释了这状况的逻辑,但它无法否定基尔当时的感受。现在,除了感到对礼物的妒忌之外,基尔大概对父亲不了解他凄凉的处境而感到忿怒。

想象假如他父亲以一句简单的话来回应他的发作:“你也希望祖母给你寄一份礼物吧。”基尔会有如何不同的感受。他可能会想:“对呀,就是这样。虽然是尼奇的生日,我应该表现得若无其事,但我却很妒忌。爸爸了解我。”这样,基尔对于父亲迟早会平等的解释也就较能接受。

在我们养育组内的一位母亲,她也有类似的经验,她的女儿有天从学校回家后埋怨:“没有人喜欢我。”

“不跟她争辩事实是十分困难的,”这位母亲说:“我知道她在校内人缘很好。当我只是带着同理心并倾听她的诉说而并不与她争论,一分钟后,这个事件就结束了。我学到当她在谈她的感受时,逻辑一点帮不上忙。最好只是倾听。”

接下来是另一则以同理心去倾听的例子,是来自我们养育组内一位母亲与她9岁的女儿美冈曾有过的对话。注意这位母亲最关心的事是认可她女儿的感觉:

美冈:明天我不想去上学。

40母亲:你不想?那真奇怪。通常你是喜欢上学的。我很纳闷,想知道你是否担心着一些事情。

美冈:对呀,有一点。

母亲:你担心什么呢?

美冈:我不知道。

母亲:有些事情让你忧虑,而你不确定是什么。

美冈:对呀。

母亲:我敢说你觉得有点紧张。

美冈:(含着眼泪)对呀。可能是朵恩和白蒂的缘故吧。

母亲:今天在学校跟朵恩和白蒂有发生一些事情吗?

美冈:对呀。今天在休息时间,朵恩和白蒂都不理睬我。

母亲:啊,那一定让你很难过。

美冈:是呀。

母亲:看来你明天不想去学校是因为你担心朵恩和白蒂可能在休息时间又不理睬你。

美冈:对呀。每次我朝她们走过去,她们就走开并做些其他的事。

母亲:哎哟,我的天呀。我的朋友如果那样对我,我一定伤心透啦。

美冈:我就是呀。我觉得自己好想哭。

母亲:啊,我的宝贝(拥抱着她)。你发生这事我真的感到好难过。对于你的朋友这样对待你,我能够了解你的悲伤和忿怒。

美冈:我就是这样,明天我真不知道该做些什么。我不想去学校。

母亲:因为你不希望你的朋友再伤害你。

美冈:对呀,而且她们是我一向的玩伴。其他人都有自己的朋友。就这样,美冈继续告诉母亲她与女孩们的互动情况。这位母亲报告有几次她想告诉女儿该怎么做,她想说:“不必担心,明天朵恩和白蒂会改变她们的态度。”又或者“不要理这些女孩,找其他新的朋友”。

但是,这位母亲忍住没有说,因为她想传达她的了解并让美冈自己找到一些解决的办法。

我认为这是一个好的直觉。假如这位母亲告诉美冈不必忧虑,或者假如她已经暗示一些简单的解答,她很可能会说她认为女儿的问题是微不足道的,愚蠢的。然而,美冈发现母亲成为一位心腹朋友并感到安慰。在经过几分钟的倾听及回应女儿向她叙述的事之后,美冈的母亲开始探究处理这情况的构想。同时,由于美冈知道母亲了解她的矛盾,她接纳了母亲给她的意见。以下是这对话剩余的部分:

美冈:我不知道如何是好。

母亲:你希望我帮你想些可行的办法吗?

美冈:对呀。

母亲:或许你可以跟朵恩和白蒂谈谈当她们不理你时,你的感受。

美冈:我想我做不到。那太尴尬了。

母亲:对,我能了解你为何会有那样的感觉。那是需要极大的勇气。老天,我也不知道,让我们一起想吧。(随着时间的过去,这位母亲一直抚摸着女儿的背部。)

母亲:或许你可以等着看会发生什么事。你也知道朵恩今天可能很差劲,隔天就又回到老样子。明天或许她就会比较友善。

41美冈:但万一她不会呢?

母亲:我没有把握。你有别的法子吗?

美冈:没有。

母亲:有没有其他人你想跟她们一起玩的?

美冈:没有。

母亲:在操场上还做些什么事呢?

美冈:只有踢球。

母亲:你喜欢踢球吗?

美冈:我从来没玩过。

母亲:啊。

美冈:克丽斯塔常常玩球。

母亲:你是说你在营火会上认识的朋友克丽斯塔?

美冈:对呀。

母亲:我曾经在营火讨论会上看到你跟克丽斯塔在一起,而你跟她相处完全不会感到羞怯。或许你可以请她教你如何玩球。

美冈:或许吧。

母亲:好,那你就有另外一个办法啦。

美冈:对呀,或许行得通。但万一不行呢?

母亲:看来你还是很担心。好像你害怕到时候没人跟你玩,你就不知所措似的。美冈:对呀。

母亲:你可以想出一些自己一个人玩的有趣事情吗?

美冈:你是指像跳绳吗?

母亲:对呀,跳绳。

美冈:我可以带着跳绳回学校,以防万一。

母亲:对呀。假如你不跟朵恩和白蒂玩耍,或者踢球游戏不顺利,那你还可以跳绳。

美冈:对呀,我可以这样做。

母亲:那么现在何不就把你的绳子放进背包里,才不至于忘记。

美冈:OK,那么我可以打电话问克丽斯塔明天放学后可以过来吗?

母亲:这主意好极啦。

花一点时间,以同理心让美冈自己发掘她的解答,如此,这位母亲就能够指导女儿做出一些可行的选择。

你要知道,当你倾听情绪受激的小孩的诉求,只与他一起探讨通常都比为了延续对话而发问来得更有效。你或许会问孩子:“你为何感到伤心?”而她完全毫无头绪。一个孩子,她没有多年的反省经历(这对她不利也可能对她有利)所以无法立刻说出一个答案来。可能她是对于父母间的争吵感到很难过,或是因为她过度疲倦,又或者是她担心将至的钢琴独奏会。但要她这样叙述,她可能办到也可能办不到。就算她真的能说出一个所以然,她仍很可能担心这个答案并没有充分的理由足以解释她的感觉。在这种情况下,质问只会使孩子变得沉默。较好的做法是反映你所留意到的事。你可以说:“今天你看来似乎有点疲倦”或者:“我留意到当我提及独奏会时,你皱眉蹙额,”然后等她的反应。

另外,避免问一些你已经知道答案的问题。像是:“昨晚你几点回家?”42或者:“是谁摔破了这盏灯?”这些都带一丝不信任和陷阱味道的语气——好像你在等着孩子撒谎。最好是以直接明确的观察来作为对话的起头——像是:“我知道你摔破了这盏灯,而我感到失望,”或者“你昨晚大约过了一点才回来,我不认为这是可以被接受的。”

告诉孩子你自己生活里的例子也可以是表明你了解的一个有效方法。就以基尔这个案例来说,这个小男生为了他弟弟收到生日礼物而妒忌。想象假如他的父亲说:“在我小的时候,当玛莉姑妈收到礼物时,我也有相同的感受。”这使基尔确信他的感觉是有根据的,甚至他的爸爸也曾经体验过。由于他感到被人了解,也就能接纳父亲安抚的解释:“你生日时,祖母或许也会寄给你一份礼物。”

步骤四:口头上的情绪描述

情绪辅导里一个简易却非常重要的步骤,就是当孩子情绪受刺激时,帮助他们去描述这情绪。在以上的例子中,基尔的父亲帮他确定他这不舒适的感觉是“妒忌”。美冈的母亲使用了许多帮助女儿定义她的问题的描述:“紧张、担心、伤害、生气、难过及害怕”。如此提供一些字眼可以帮助孩子将一种无形的、恐慌的、不舒适的感觉转换成一些可以被定义、有界限,而且是每天生活里正常的一部分的东西。忿怒、忧伤及恐惧变成每个人都有的经历,而且每个人都可以处理的。

情绪的描述伴随着同理心。一位父母看到孩子在掉眼泪就说:“你感到十分的伤心,是吗?”这样,孩子不单得到父母的了解,他还可以以语言来形容这种强烈的感受。

研究表示,情绪描述的行为对神经系统有安抚的效果,能帮助孩子自不安的事件里较快地恢复过来。我们未确定这种安抚效果产生的原理,但我的理论是,在你体验情绪的同时进行对它的讨论,是牵涉大脑的左叶,即是语言及逻辑的中心。如此,或许帮助孩子专心并平静下来。如前所述,教导孩子自我慰藉其影响甚巨。那些在较年幼的时期就能平静自己情绪的小孩表现数项情绪智力的征象:他们较能专心、有较好的同辈关系、较优的学业成绩及良好的健康状态。

我给家长的建议是,帮助孩子描述他们的感情。这不是指告诉孩子他们应该有的感觉。这只是单纯的指帮助他们发展一些表达他们情绪的语汇。孩子愈能精确地以言辞表示他们的感受就愈好,因此,看看你能否帮助他们说中要害。譬如,当他生气时,他可能也感到失意、忿怒、混乱、被叛离或妒忌。当她难过时,她可能也感到伤害、被排斥、妒忌、空虚、沮丧。记住,人们常有混合的情绪,但这对某些孩子而言就可能造成烦恼了。

譬如,一个准备要去营火会的孩子可能对他的独立感到自傲,但也害怕自己会想家。“每个人对于要出远门都很高兴,但我却感到焦虑,”这孩子或许会想:“我有什么地方不对劲呢?”这种情况下,家长可以指导孩子去探究他情绪的领域,并向他保证同时有两种感觉是很正常的。

步骤五:设规范并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一旦你花时间倾听小孩的诉说并帮助她了解及描述她的情绪之后,很自然地你会发现自己被引入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这个过程也可以多至五项步骤:一、设规范;二、确定目的;三、思考可能的解答;四、根据你家庭43的价值观,评估所建议的解答;五、帮助孩子选择一个解答。

乍看之下,这个过程似乎颇难处理,但经过演练,它变得很自动并且通常很快就可完成。你也希望孩子能以这种简短的方式经常解决问题。你可以逐步地指导孩子。但不要惊讶,随着经验的累积,他会开始率先去做并渐渐自己去解决困难的问题。

·设规范

解决问题首先通常是父母对不适当的行为来设规范的,尤其是对小孩子。譬如,一个受挫的孩子以不适当的方式表达负面的情绪,如殴打一位玩伴、摔破玩具或谩骂。父母在了解这不端行为后面代表的情绪并帮他描述感觉后,就可以让孩子明白某些行为是不适当的,而且是不被容忍的。然后,父母可以指导孩子思考一些较适当的方法来处理负面的情绪。

“你对于丹尼取走你的电动游戏很恼火,”父母大概会说:“我也可能会这样。但你打他就不对。你想,应该怎么做呢?”或者:“你感到妒忌是正常的,因为妹妹比你先抢坐车子的前座,但你用难听的名字叫她就不对了。你能想别的方法来处理你的感受吗?”

按照金诺的教导,重要的是让孩子明白他们的感觉不是问题的所在,而不端的品行才是。他说,所有的感觉及所有的期望都是可被接受的,但并非所有的行为是可被接受的。因此,家长的职责是对行为而不是对渴望设规范。假如你认为要孩子改变对一种处境的感受是不容易的,那么这就合理了。孩子对忧伤、害怕、忿怒的情绪,不会因为父母说:“不要哭啦”,或者:“你不应该有这样的感觉”而消散。如果告诉孩子她应该有什么样的感受,这只会使她不信赖自己真正有的感觉,这种情况导致自我疑惑及自尊的丧失。相反地,假如我们告诉孩子她有权利拥有自己的感觉——但可能有较好的方法来表达这些感觉——孩子的性格、她对自尊的观念就不会受到伤害。同时,她知道有一个了解她的大人从她情绪激动一直到寻找出答案都在身旁帮忙协助自己。

家长到底要规范哪一种的行为呢?金诺没有提供可靠确实的答案,而这也是理所当然的;父母应该根据自己的价值观来给孩子立规矩。不过,他倒是对于宽容的程度作了一些指引,他称之为“接受小孩的孩子气”。他说,譬如父母应该接纳“一个正常的小孩,身上干净的衬衫很快就会肮脏,因为对孩子来说,正常的行动方式是奔跑而非走路,树是要爬的,而镜子是做鬼脸用的”。允许这类的行为,“带来信心并增强表达感觉及思考的能力。”相反地,过分宽容是接受不良好的行为如破坏性的行为。应该避免给于过分的宽容,因为它“带来焦虑并增加对无法给于的特权的要求”。

金诺也建议家长考虑使用三“区段”行为规则,它分为绿区、黄区及红区。

绿区包括被认可及合适的行为。这是我们要孩子采用的行为,所以我们允许他们去做。

黄区是不被认可的不端行为,但由于两项特殊的理由而被容忍。第一项是“学习的余地”,你4岁的小孩无法在教堂做礼拜时安静地坐着,但你期望随着年龄的增加,他会变得较好。第二项是“克难期的余地”,一个5岁的孩子害感冒时闹别扭;一个十几岁的少女在父母离婚时对母亲的职权视若无睹。你或许不会批准这种行为,所以你必须让孩子知道。但是你可以退一步容忍它,告诉孩子你如此做完全是由于情况特殊。

44红区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容忍的行为。这些包括会危害孩子或其他人幸福的行为,也包括不法的,或你认为邪恶的、不道德的、或社会所不容纳的行为。

对不适当的行为设限制时,家长应该让孩子知道遵从或违反了这些规定的后果。良好行为的后果可以是正面的关切、赞扬、特权或奖赏。不良行为的后果可以是不予关切、特权的丧失或没有奖赏。假如后果是前后一致的、公平的,并与行为不端有关的,孩子反应的效果最佳。

对于幼儿——如3至8岁之间,“暂停”是一个很普遍的行为不端的后果。正确的使用法是,孩子被短暂地隔离,不得与同辈及照料者有正面的接触。假如正确地运用,这个方法可以很有效地帮助孩子停止不端的行为,平静下来,并有一个较正面的新开始。很不幸地,太多家长和照料者不正确地运用“暂停”,他们除了隔离,还加上粗暴的言行,让孩子感到被排斥和被侮辱。这种损伤人格的做法并没有带来多少的益处。我强烈地向父母呼吁要谨慎敏锐地使用“暂停”法。

另一个美国家长常用的不端行为的后果是打一顿。譬如,在1990年对高中的一份调查,显示百分之九十三在幼年时曾经挨骂,其中百分之十点六报告有严重的身体处罚以致留有鞭痕或瘀青。虽然在美国打孩子是很普遍但这不是全世界父母的标准。譬如在瑞典只有约百分之十一的家长报告打孩子——这数字让许多人相信与这国家普遍暴力事件偏低有关。

许多打孩子的家长解释他们这样做会使孩子服从。其实,许多孩子为了避免皮肉之痛而会遵从命令。但问题在于打孩子在短时间内马上见效:它不经过讨论,立即就制止了不端的行为,断绝了教导孩子自我控制及解决问题的机会。长远来说,打孩子可能一点效果都没有。打常常会造成反效果,因为它使孩子感到无力、对待不公平、并怨恨父母。打之后,孩子比较会想到报复而非自我改进。羞辱的感觉可能使他们否认做错事,或者他们可能计划如何避免在下次犯错时“被逮到”。

打也成为示范的例子,表示侵略的行为是你想要得逞时的一个合适方法。研究发现挨骂的孩子比较容易殴打他们的玩伴,尤其是那些较瘦小软弱的。打的效果也可能产生一个长期的影响。研究显示挨骂的小孩其侵略性与所受体罚的严重度是有关的。长大到少年后,他们比较会殴打父母;成年后,他们比较会变得暴力并且在人际关系上也会容忍暴力行为。最后,那些童年被体罚的人也比较不会照顾他们年迈的双亲,虽然极大部分的美国家长打孩子,我相信多数的人希望以其他较好的方式来处理孩子的不端行为。很有意思的是,研究有关父母接受对孩子管训的训练,显示一旦他们发现别种有效的办法,他们就不会使用打的方法。

允许孩子保留他们的尊严、自尊及权力,这样子的规范会让家庭的运作更成功。当孩子明白设定的规矩,同时又有控制自己生活的能力,他们一开始就比较不会犯错。当他们学会调整自己负面的情绪,就较不需要家长的规范及管训。在父母被视为公平、可靠的盟友下,孩子就比较能够与父母共同解决问题。

·确定目的

当父母可以抱持同理心去倾听孩子的诉求,对感情作描述,并对不适宜的行为设限后,下一步通常是确定解决问题的目的。假如这不太合乎逻辑,那么很可能你太仓促了;你的小孩大概仍需要一些时间来表达她的情感。假45如你觉得自己正处于这种状况,尝试不要打断她的话题。只要单纯地鼓励孩子继续谈论,抱着同理心、描述感觉,并不时地反映你的所见所闻。一些开放式的问题也有帮助,譬如,“你觉得什么事情让你伤心(或生气或焦虑)?”“是不是今天发生了一些事?”你可以提供一些假设性的想法来帮助孩子找出原因。最后,你的孩子很可能会达到这样的领悟:“现在我知道自己感觉糟透的原因,而且我知道引起这些感觉的问题在哪里。我该怎么去处理这个问题呢?”

要锁定解决问题的靶子,就要询问孩子关于眼前这问题,他想得到些什么。通常,答案是很简单的:他想调整好倾斜一边的风筝;他想解答一题复杂的数学题。其他的情况可能需要说明。譬如,在跟妹妹吵架后,他或许需要决定最好是报复,还是寻找避免以后争吵的办法。有时候,情况看似全无解决之道:小孩的宠物去世,他要好的朋友迁移他州,他得不到真正想要在学校戏剧社内主演的角色。像这样的案例,你孩子的目的可能只是单纯地接受失败或寻找慰藉。

·思考可能的解答

与孩子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一些方法。家长的主意可能是一大帮助——尤其是对于年幼的孩子,他们通常苦无对策。可是,重要的是避免越俎代疱。假如你真的希望孩子能有收获,你应该鼓励她去孕育自己的想法。如何好好地处理这种动脑筋解决问题的过程,主要取决于孩子的年龄。大部分10岁以下的孩子都不善于抽象思考。

因此,同一时间内,要他们脑袋里拥有超过一种的选择是有困难的。所以,一旦你俩有了一个主意,这个年纪的小孩很可能就要马上尝试,而不会去考虑其他的途径。我记得当自己的女儿莫莉亚4岁时,跟她谈及如何处理她对恶梦中“一只怪兽”的恐惧的策谋。

“你可以将你的感觉画成一幅图画,”我向她建议。转眼间,她就去找她的蜡笔。由于你不希望销毁这股热忱,你可能要一个一个去尝试解答,然后征求孩子做决定,从所有尝试中选择最有效的办法。要向孩子表示另类的选择,假扮或幻想的游戏也可以是一个具体及便利的方法。你可以使用木偶、洋娃娃或自己本身去扮演对问题的解答。

由于小孩子通常是好坏分明的思想模式,假装两种情况对立的版本有助于解释——一个代表“好的”情况,一个代表“坏的”情况。

譬如,两个布偶为了一个玩具在争吵。在第一幕里,一个布偶未经过同意,擅自从另一个布偶处抢走玩具。在第二幕里,一个布偶提议轮流玩玩具。至于较大的孩子,你可以采用一个较传统的“绞脑筋”过程,如此,你跟孩子尽量努力思索可能的办法。为了帮助产生创意,一开始先告诉孩子没有想法是愚蠢的,而你唯有到最后才从所有的可能中除去一些选择。要向孩子表示自己对这过程的认真,你可以同时写下你俩想到的所有的办法。在你思索解答时,一个鼓励孩子发展的技巧是,将过往及未来的胜利之间的关系连系起来。

你可以提醒他们过去的成果,然后鼓励他们做新的尝试,并预测自己有类似的成功。最近莫莉亚在幼儿园的友谊关系上出了问题,使我有机会与她尝试这个技巧。那天她被这问题烦得不想上学。

我决定不告诉她怎么处理,而宁可在问她自己想法的同时,提供一些帮助她重新审视这个状况的信息。以下是我们的对话:

46莫莉亚:我不想上学,因为游泳课需要一个搭档,玛格烈一直想跟我作伴,但我却想跟宝莉在一起。

我:我了解这问题真的使你感到很沮丧。

莫莉亚:对呀,真的烦死啦。

我:你能够怎么做呢?

莫莉亚:我不知道。我喜欢玛格烈但我已经厌倦了一直跟她搭档。或许我可以在玛格烈问我前先抓住宝莉的手。

我:好呀,那是一个办法。你速度必须真的要快啊,不过你应该做得到。这时候,我有冲动很想提出我的建议,但我了解为了莫莉亚的成长,最好是忍住自己,只是持续地辅导她,让她从自己的观点及经历来探究这个状况。

我:你还想到其他办法吗?

莫莉亚:没有。

我:OK,让我们再来谈一谈。你在学校感到烦恼及沮丧。你记得以前曾经有过相同的感受吗?

莫莉亚:有呀。多多少少。就像丹尼尔常常在拉扯我的头发时。

我:我记得那事。那你是如何处理的呢?

莫莉亚:我告诉他我希望他停手,否则我会去告诉老师。

我:有效吗?

莫莉亚:有呀。他就停手啦。

我:那件事有没有什么让你回想可以用在这件事上呢?

莫莉亚:啊,或许我可以跟玛格烈谈谈,告诉她这阵子我不想跟她搭档,但我仍然想跟她交朋友,而有时候我只是想做宝莉的搭档。

我:不错。现在你有了两个解答。我知道你还会有更多的好主意!

·评估所建议的解答

现在是检查你所引发的每一个解答的时候,决定去尝试一些或除去一些。鼓励孩子个别考虑每一个主意,提出一些问题如:

“这个解答公平吗?”

“这个解答有效吗?”

“它有把握吗?”

“我会感觉怎样?其他人又会感觉怎样?”

这种训练是你与孩子共同探究需要对某些行为设限的另一个机会。譬如,莫莉亚因为游泳搭档的问题而提出留在家里的建议。我可以指出事情的不可行,因为莫莉亚隔天还是要面对同样的问题。这类的对话也给家长增强家庭价值观的机会。我可能对她说:“我们认为你最好面对你的问题,而不是留在家中逃避它们。”我也可以利用这个情况来加强莫莉亚仁慈的道德观:“我很欣慰你考虑到告诉玛格烈你仍然想跟她交朋友。我认为能够对你朋友的感受有敏锐的感觉是很重要的。”

·帮助孩子选择一个解答

一旦你和孩子探究完各种分歧的意见,鼓励她选择一种或几种方法作尝试。虽然你想鼓励孩子自己思索,但这也是提出你的意见及指导的良机。此时,不必畏惧告诉孩子你年轻时如何处理类似的问题。你从经验中学到什么?你犯了什么错误?什么决策让你自豪?在帮助她解决困难中向她灌输你的价47值观,比单纯地讲解与孩子日常生活无关的抽象概念要来得更有效。虽然你想帮孩子做好决定,但切记他们从错误中也有所学习。假如你的孩子转向一个你知道是行不通但无害的主意时,你或许希望她无论如何也试试。然后如果失败了,就鼓励她朝另一个方向发展。

一旦孩子做了一个选择,帮助她达成具体计划。譬如一对兄弟为了家庭杂务吵嘴,则设法安排分工合作。鼓励他们达成基本规则的协议,指派任务并同意对调的时限。(杰克逊负责晚餐的碟子,约书亚负责午餐的碟子,两星期后互调。)另外,有一套评估成效的办法也是一个好主意。譬如,这对兄弟同意尝试一个月,然后讨论它的效果,如有需要再做修改。如此一来,孩子逐渐了解办法是可以一边进行,一边修正的。

当孩子选择一个行不通的解答,帮助他们分析失败的原因。之后,你可以重新开始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让孩子了解一个意见的取消并不表示这番努力是完全白费的。指出这只是学习过程中的一部分,而且每一次的调整只会让他们更接近成功。

声明: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wzwt58@qq.com 。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本文地址:https://www.zilezai.com/xlzs/1058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