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心理

酒精·安全套·性爱

人们常说“酒能乱性”,认为喝酒之后的人容易产生性冲动,进而产生不大理性的性行为。当然,继续推导的一个结果可能会令人担忧的,就是在酒后,人们更可能去实施一个不安全的性行为,换言之,放弃使用安全套,直接行使周公之礼,虽然这样做有着意外怀孕、罹患性病的危险性。这是真的吗?心理学家对此问题展开了研究。

在Leigh和Morrison(1991)的调查中发现,有50%的青少年在第一次性经历之前都会喝酒,尤其令人担忧的是,在“初试云雨情”时,酒精的兴奋作用与安全套的使用成负相关,也就是说,酒喝得越多,安全套使用的可能性越小。然而,严格来讲,这次调查毕竟是一个相关研究,并不能自然推导出喝酒与不安全性爱的必然因果关系。对于两个变量之间的负相关,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解释,如,存在第三个变量,人们的“冒险”性,即爱冒险的人更愿意喝酒,也更可能发生没有安全措施的性行为。

当然,如果利用实验法,是可以得出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的。但是,很明显,这样的实验研究设计存在很大难度。我们不可能让随机找到恋爱中的人,分成喝酒与不喝酒组,然后安排合适的环境,看看他们进行不安全性行为的比率。这样做,是有悖于心理学的研究伦理的,心理学者不能以研究之名,给年轻人创造危险性爱的机会。那么,如何来解决这一问题呢?

这难不倒天才的心理学者们。1996年,MacDonald等人做了一系列精彩的研究,对喝酒与使用安全套意向的关系进行了实验性的探索。在其中的一个关键实验中,研究者给出了如下精妙的实验设计:

首先,因为是探讨酒精与安全套使用的关系,那么喝酒应该是必然的。研究者确实找来一些年轻的男大学生,分成了饮酒和不饮酒两组,对于饮酒组,被试每个人喝了三瓶酒精含量在14%的饮品,为了确保这些人已经达到了“飘飘欲仙”的状态,实验结束后还对其进行了酒精传感呼吸分析器的检验,对被试血液中的酒精水平进行了确认。

接下来,便涉及到如何去设置一个可以产生性意愿的情境了。为此,研究者精心排演了一个10分钟左右的录像节目,让参与者们观看。在录像中,刚考完试的麦克遇到了漂亮的丽贝卡,他约她去校园中的酒吧里放松一些,她欣然应允了。酒吧里,他们高兴地喝酒和跳舞,并深情地接吻。麦克随后送丽贝卡来到了她的公寓,两个人走进她的卧室,一边放着优美的音乐,一边互相爱抚着。一阵犹豫之后,麦克向丽贝卡说明,他没有带安全套,于是,两个人有些尴尬地讨论如何解决这个左右为难的问题。此时,夜已经深了,周围并没有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麦克问丽贝卡想做什么;她吻了他,回答说,“我不知道,那你想做什么?”录像至此结束,这段影片清楚地表达出了麦克的困境:漂亮的丽贝卡对与他做爱很感兴趣,然而,此时是没有办法得到安全套的。

研究者要求这些男大学生,不管是饮酒组还是未饮酒组,在观看录像时,要尽量把自己想像成影片中的男主人公,在录像结束时,立即对他们进行一系列关于如何解决麦克两难困境问题的测试。

结果发现,不管是否醉酒,大学生们都对这种没有保护的性交持否定态度,认为这种行为是愚蠢的和不负责任的。然而,有趣的时,相对于那些未喝酒的大学生,那些喝了酒,已经“飘飘然”的男生们同时更有可能表现出与丽贝卡做爱的意图,并觉得在这种诱惑下,即使是冒险也是值得的。研究者用“酒精近视”理论(theory of alcohol myopia)对这一结果进行了解释,他们认为,喝醉酒的人更有可能进行冒险性的性行为,这就好比近视,他们看不见行为的长远价值,只留心行为给近期带来的好处,虽然那些喝酒的男生也知道不使用安全套是一种愚蠢行为,但却难以忍受眼前的诱惑。

至此,心理学者关于酒精对非安全性爱的影响问题做出了初步的回答,“酒”确实是可以“乱性的”。

参考文献:MacDonald, T.K., Zanna, M.P., & Fong, G.T. (1996). Why common sense goes out the window: The effects of alcohol on intentions to use condoms.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22, 763-775.

声明: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wzwt58@qq.com 。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本文地址:https://www.zilezai.com/xlzs/1086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