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把房子变成家
怎样把房子变成家
撰文 安特耶·弗拉德 (Antje Flade)
翻译 周林文
是什么让一间房子有家的感觉?人们所向往的快乐生活究竟都需要些什么?心理学研究为这些问题提供了答案。
奥地利艺术家和建筑师弗里登斯莱希· 洪德瓦瑟(FriedensreichHundertwasser)(他的名字在德文里的意思是“和平/ 王国/ 一百/ 水”)是个特立独行的人。他的作品以艳丽的颜色、卷曲的线条和类似人体器官的形状而闻名,这些作品与他那些赤身裸体的表演一样饱受争议。他为低收入者居住区设计的房子也不例外:设计于1977 年的洪德瓦瑟之家(Hundertwasser Haus)具有独具一格的波浪形地板、草坪铺盖的屋顶和生长在房间里的大树,树枝伸出窗外。洪德瓦瑟拒绝接受报酬,并解释自己只是希望“防止在这里耸立起一些丑陋的建筑”。
洪德瓦瑟之家具有独具一格的波浪形地板、草坪铺盖的屋顶和生长在房间里的大树。洪德瓦瑟在他一生中不断地打破民用建筑中的陈规。1958 年,他在著名的反对建筑学理性主义的“模式宣言”(Mould Manifesto)中宣称:“在公寓里的人必须能够自由地探出窗户,楼房的外部也必须设计得让人够得着,于是住在里面的人就可以用长长的刷子来粉刷自己的房子,这样从很远的地方人们就可以看见:这里住着一个和邻居们迥然不同的人!
和他同时代的大多数建筑师相比,洪德瓦瑟的意识大大超前。直到最近,建筑界才意识到住房个性化对人们的重要性。正如越来越多的DIY电视节目和雨后春笋般涌现的住宅改进超市所体现的那样,构筑自己的安乐窝并把它变得个性化是我们本能的需要。这迫使许多建筑师反思自己的角色,并且像洪德瓦瑟一样,认为住户应该参与到建筑的设计中来。
温馨之家
是什么让一所房子变成家? 一套公寓怎样才能满足我们的情感需求,而不是物质需求呢?什么样的建筑特征能加强我们的总体幸福感或舒适感? 20 世纪70 年代,环境心理学的兴起让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们开始关注“居住”这个概念。科学家们设计出了不同的方法来评估一个地方是否适于居住,这给研究环境心理学和住房对居住者的影响提供了有趣的见解。
多数人觉得他们住过最温馨的居所,是自己儿时的家,并用它来跟以后的居所作比较。20 世纪90 年代,美国威尔斯利学院的R· 史蒂文· 斯基亚沃(R. Steven Schiavo)让儿童和青少年画出他们想要怎样改变自己的家。
尽管多数人都减小了自己房间的面积,他们理想的家在其他方面却大相径庭:有的人增加了厕所、娱乐室和客房;还有的人增加了书房和阅览室。
就像这个研究和其他的一些研究所表明的那样,要笼统地罗列出究竟是什么构成了“舒适的居所”,几乎是不可能的。居所是非常个人化的,而且我们的偏好也会随时间而改变。孩子需要足够的空间来玩耍和学习;年长的人则关心安全和便利;年轻的独身者可能向往更多用于娱乐的空间。
不过我们可以大致指出什么是人们最注重的。1984 年,澳大利亚昆士兰理工大学的心理学家桑迪· 史密斯(Sandy Smith)让她的学生们描述好的和坏的居所分别是什么样的。从学生的回答中,她提炼出5 条特别重要的标准:与邻居的交流、隐私、多种用途、进行个性化改造的可能和安全性。
好邻居
大多数人认同一个好的房屋设计必须保证适量的邻里交流。挪威卑尔根大学的心理学家奥德瓦· 斯科雅夫兰(Oddvar Skjaeveland)和瑞典哥德堡大学的汤米· 加尔林(TommyG?rling)评估了究竟哪个建筑特征最能够促进积极的邻里关系。他们的研究结果指向了在公共和私人空间之间的所谓衔接区域(transition zones)。像院子和社区花园这样的地方,邻居们可以自发而随意地交谈——如果那里可以坐下来就更好了。
同样重要的是,邻居们必须能够相互分隔开来。研究发现,人们对一个住所的好恶与周围的空间或对这些空间的印象有直接关系。住房分布越密集,人们就认为这个楼房越不适合居住,事实上他们与邻居间的冲突也就越多。因此,几乎所有人都认为隔音的设施很重要。
同样地,一个好房子必须让住户拥有隐私,也就是说他们随时可以选择独处。当然,对隐私的需求对于不同年龄的人是不一样的:3 岁的孩子不介意和家人睡在同一个房间,而青少年就不愿意了。这种需要也因文化差异而有所不同。美国人的房子通常会有大窗户,向路人开放,而孩子与父母住不同的房间。在日本却相反:高高的墙和篱笆挡住了外面的世界,但房子里实际上却没有什么个人和公共空间的界限。
正如史密斯的研究所表明的那样,人们还偏爱有多种用途的房子——比如把多余的卧室改造成画室或把无用的角落改造成办公室。所以独门独院的房子比公寓更受青睐。更大的房子让人们有更多空间来按自己的意愿进行改造。最不受欢迎的是那些狭小的区域,它们只能用来作为过渡区,比如走廊。相反,小阳台、花园、院子或屋顶平台可以让人感到舒适,可能是因为它们带来了更多可以进行个人化的空间。
人们还需要有安全感。如果附近常有失窃或抢劫发生,那么安全就会变成最重要的因素。这个观察结果符合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 马斯洛(Abraham Maslow)在1943 年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这个理论通常被描述成一个金字塔,即必须完全满足像保暖和安全这样的基本需求之后,才考虑高层次的需求,比如对社会地位的需求。
住房满意度测验
给下列问题打1 到5 分,1 分是“非常不满意”或“从未有过”,5 分是“非常满意”。把总分除以6。如果最后平均分是4 到5 分,那么你对自己的家是满意的。
* 你对自己的家和/ 或周围的环境满意吗?
* 总的来说,你会怎样评价你的住房满意度?
* 如果再选择一次,你还会搬到现在这里来吗?
* 你会把这个房子推荐给别人吗?
* 你会把周边的环境或所居住的城镇推荐给别人吗?
* 未来两年你还会住这里吗?
——安特耶· 弗拉德
搬还是不搬?
对于房产和建筑工业来说,住房舒适度是成功的指标。人们决定搬家与否,通常是由他们是否对当前的居住环境满意决定的,而不是因为房地产市场的变化或有了搬新家的机会。开发商喜欢在广告中鼓吹他们的房屋怎样符合购房者的需求,并以顾客的高满意度为佐证。实际上有很多方法来测量这个数据:研究者可以直接提出问题,或者从居住者对间接提出的问题的回答中找到结论。(试着做一做下页的问卷,看看你自己的住房满意度。)
但住房满意度并不总是衡量住房质量的好标准。满意度往往体现住户的主观看法,而不是房屋物理特征。例如在20 多年前,爱尔兰科克大学学院的心理学家凯文· 胡里安(KevinHourihan)的调查:询问住在一条常常交通堵塞的街道上的住户的住房满意度。他原以为人们会抱怨噪音和污染,但实际上他们几乎没考虑这些。而且住户对房子的看法还掺杂了个人感情和计划中的活动。比如如果在近期没有搬家的打算,那么没有人会表达对现有住房的不满。
即便是这样,许多调查都证明了有3 个特征是住房满意度的最理想指标:住房单元的大小,与邻居的接近程度和周围的基础设施的质量——物业服务、学校、托儿所、文化设施、运动场所、公园和商店的便利程度。此外,一所昂贵的房子也会提高住户的满意度。而且住自己的房子一般比租房子住有更高的住房满意度。有趣的是,业主们有更高的满意度并不只是因为他们更富有或者房子更大。2003 年,瑞典卡洛林斯卡学院的罗斯玛丽· 希斯科克(RosemaryHiscock)和她在苏格兰格拉斯哥大学的合作者们发现,不是很富裕但却能买得起房子的人有更大的安全感,因为他们不用担心被赶走,而且也更有自尊。
其他研究还揭示了住房状况和精神健康之间的关系。2002 年,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心理学家加里·W· 埃文斯(Gary W. Evans)及其同事评估了多项生活质量指标,不仅考虑了房屋面积、年龄和能源消耗等,还考虑了更复杂的因素,如住房具不具备足够的多功能性和保护隐私。然后他们让住户评估自己3 个月以来的心情,对“我很紧张”或“我情绪低落”这样的表述以0 分到5 分打分。科学家们发现隐私缺乏保护和缺乏社会交流的空间一样,会对住户的情绪产生可测量的负面影响。
欢乐屋
看看今天的那些大城市,你会发现大多数房屋都没什么创意。规划者在传统上一直宣称大城市的建筑风格需要一定的统一性,却忽略了居住空间的心理学属性,这将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有许多众所周知的失败的例子可以证明。其中名声最差的是可能是规模庞大的普鲁伊- 埃戈综合住宅区(Pruitt-Igoe complex),它是20 世纪50 年代在美国圣路易斯专为低收入者兴建的。
普鲁伊- 埃戈工程号称要建33座11 层大楼,共有2,870 套公寓——这是个惊人的数字。这些房子都涂上了一种新研制的油漆,让墙上的涂鸦可以被轻易地擦去。照明和供暖设施都有特殊的栅栏保护。此外还有“跳-停式”电梯,它们只在特定的楼层停下来,这样就可以减少拥挤和不便。建筑学杂志赞扬设计者们没有浪费任何空间(这些设计者中的山崎实(Minoru Yamasaki) 后来设计了纽约的世贸中心)。
但在短短几年之内,普鲁伊- 埃戈几乎变成了垃圾堆。公园和运动场上到处是碎玻璃和废车,无数的窗户被砸破,走廊、楼道和电梯里的垃圾和尿发出恶臭。节约空间的走廊和楼道让人们不可能停下来说话,所以住户之间缺乏交流。而这些狭小的公共空间也吸引了罪犯的光顾。最后,超过半数的公寓长期空着,当局不得不摧毁这些建筑。直到现在,这个地方还是废墟,原因之一就是挖起原来的地基所需的代价太过高昂,新的开发商望而却步。
如果认为改善城市规划就能缓解那些困扰普鲁伊- 埃戈的社会问题,未免太天真了。建筑设计也许从来无法保证绝对的住房满意度或一贯的幸福感,但它带来的影响却不容小视。我们安居的住所深深地触动了我们的精神世界,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艾兰·德·博顿(Alain de Botton)在他的新书《幸福的建筑》(TheArchitecture of Happiness)中写道:“一间丑陋的房间可以把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缺憾都聚集起来,而一间在阳光照射下,铺着蜂蜜色瓷砖的房间可以滋长我们心中的任何希望。相信建筑的影响力是一个前提,在此前提之上是一种观念和一种信念,即我们不论好坏,都是处于不同环境中的不同的人,而建筑师的任务就是把我们理想中的自我生动地展现给我们看。”
扩展阅读
Housing Quality and Mental Health. Gary W. Evans, Nancy M. Wells, Hoi-Yan EricaChanand Heidi Saltzman in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Vol. 68,No. 3,pages 526-530; June 2000.
Residential Environments: Choice, Satisfaction and Behavior. Edited by J. I.Aragonés, G. Francescato and T. G?rling. Greenwood, 2001.
Residents and Residence: Factors Predicting the Health Disadvantage of SocialRenters Compared to Owner-Occupiers. Rosemary Hiscock, Sally Macintyre, AdeKearnsand Anne Ellaway in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Vol. 59, No. 3, pages 527-546;2003.The Architecture of Happiness. Alain de Botton. Pantheon, 2006.
Wohnen Psychologisch Betrachtet. Second edition. Antje Flade and Walter Roth.HansHuber, 2006.
本文作者
安特耶· 弗拉德受过心理学的训练,现居住于德国的达姆斯达特(Darmstadt)。她的研究兴趣包括环境心理学,住房和搬迁问题。
概述/ 环境心理学
◆“温馨的家”都需要些什么?总的来说,有5 条最重要的标准:与邻居的交流、隐私、多种用途、进行个性化改造的可能和安全性。
◆人们对住所的要求各不相同。不同年龄、文化背景、生活环境和住房经历的人有不同的偏好。
◆不能提供充分的私人和公共空间的住所会给居住者的精神健康带来不良影响。
声明: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wzwt58@qq.com 。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本文地址:https://www.zilezai.com/xlzs/10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