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我你就抱抱我?
爱我你就抱抱我?
标签: 育儿 哭 宠爱 独立 情绪
父母必读,2011年12月,里程碑专栏,陈忻
尽情宠爱宝宝,还是要培养他的独立精神?抱或者不抱,其实都和宝宝的年龄息息相关。
爱我你就抱抱我?
——什么?哭声制止剂?
我上学的时候,婴儿实验室里贴了一些和婴儿有关的漫画。有一张漫画画着一个大哭的小婴儿,而爸爸拿着一个喷剂喷向婴儿,这个喷剂上写着“哭声制止剂”,标题是,伟大的发明。后来我自己当妈妈了,无数个被宝宝的哭声吵醒的夜晚,我梦想着拿这样的喷剂,往宝宝身上一喷,他就不哭了,然后大家睡个好觉。然而,天底下没有“哭声制止剂”这么种产品。
到底要怎么对待孩子的哭声?孩子哭了,到底要不要抱?一派是抱派,任何时候,只要孩子哭了,他们就会想尽一切办法,让孩子少哭;另一派是不抱派,他们认为孩子哭了,立刻去抱会宠坏孩子,反而,孩子哭了不急着去抱,能够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不管是从婴儿心理学的角度,还是我自己当妈妈的亲身体验,我认为,孩子哭了,究竟抱还是不抱,都要看孩子多大了,以及他是在什么样的情景下啼哭,所谓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宝宝生下来,只会用哭声来表达自己的需要。慢慢地,他们通过模仿和练习,逐渐学会用其他声音和手势来表达自己的意图。通常,我们会把宝宝的哭声看成是宝宝和他人进行沟通的方式,如果能够认识到哭声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发展特点,那么,我们就知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区别对待孩子的哭声了。
第一阶段,0~6个月 不要担心宠坏一个小宝宝
困惑的事情:哭的时候,到底要不要去抱?会不会把宝宝宠坏了?
对于新父母来说,没有什么比宝宝的哇哇大哭更难懂,更让人心烦的了。根据研究,到第6个星期,宝宝哭的次数达到高峰,过了3个月后就有所下降。
1. 小宝宝怎么宠都不为过
许多研究婴儿的专家都指出,不要担心宠坏一个小婴儿。6个月之前,我们怎么宠宝宝都不会把他们宠坏,因为那个时候,宝宝的思维还没有高级到利用假哭来指使别人。
刚出生的宝宝,他们用哭声来表达自己的需要,饿了,困了,不舒服了……而父母要对他们的哭声反应迅速——抱、喂奶、查看尿布等等。这些行为消除了宝宝不舒服的因素,并且让他们感到关爱,逐渐建立起对父母的信任,这就是最初的母婴依恋。很多研究观察到,三四个月的婴儿,在饿了的时候放声大哭;当妈妈靠近他们的时候,还没开始喂奶,他们就停止哭了。这说明,在前几个星期里,他们意识到了妈妈的照顾行为。当他们发现妈妈靠近了,就停止了哭声,其实是对妈妈的照顾行为的一种期待。婴儿就是这么通过妈妈迅速、稳定、重复的行为来学习自己和妈妈的关系。安全依恋感的建立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将来的人际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2. 被宠的宝宝,长大后有更良好的人际关系
另一项经典的追踪婴儿研究发现,0~4个月,如果妈妈爸爸对婴儿哭声反应迅速,这些婴儿到8~12个月的时候,与那些哭声被忽视的婴儿相比,反而哭得少了。因为,这些婴儿的需求常常能得到迅速满足,他们不需要通过长时间的哭泣来引起别人的注意。更重要的是,到了1岁左右,他们的其他沟通方式发展也比较快,像牙牙儿语和其他手势。这些婴儿,常常和父母有更为良好的依恋关系,将来更有好奇心和探索欲,人际关系也比较良好。
3. 给宝宝稳定规律的回应
有些父母根据自己的心情来对待孩子:心情好的时候,迅速满足孩子的需要;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忽略他们。有些父母不管是漫不经心也好,刻意不“宠”也好,长时间地忽略孩子的哭声。这些方式都损害了宝宝对父母的信任和依赖,因为父母给他们的回应不稳定、不规律,导致宝宝不知道该怎样传达信息和需要才能得到父母的回应。这些孩子,反而更容易哭,而且一旦哭了也不容易被安抚下来。他们和父母的关系是焦虑型依恋,会损害他们将来对外部世界的探索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所以,对待0~6个月小婴儿的哭声,尽量多抱和多安抚。企图通过让孩子自己哭个够,坚决不去抱,培养独立精神,其实是不对的。
第二阶段,6~18个月 用一些方法放下怀抱中的宝宝
困惑的事情:我家宝宝14个月了,越来越黏我,常常要我抱。如果不抱,就哭得很伤心。我不忍心,只好去抱。可是,一刻也不能离开她,我什么事情也做不了,而且她越来越重,我都有点抱不动了。
6个月之后的宝宝,哭声的含义发生了变化。经过前半年的观察和学习,他们逐渐知道可以利用哭声来召唤父母、获得关注和陪伴。
1. 会用哭声控制大人咯!
这个阶段,宝宝哭闹并不全是为了生活上的需要,有时候会利用哭声来控制大人,并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且,通过前半年的练习和声带的发育,他们对哭声的控制更加娴熟,不仅会大哭,还会尖叫,变着调子哭,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个阶段,宝宝一哭我们就飞速去抱,就会像很多妈妈抱怨的那样,他们会越来越频繁地利用哭来让父母抱。
2.主动和宝宝一起玩
从6个月起,宝宝对周围事物有着浓厚的好奇心,手眼协调能力也增强了,对语言的理解也越来越多。当我们发现宝宝有了利用哭声来召唤我们的能力,就要注意不要被他们控制,而是要引导他们对周围事物进行探索。
这个时候,我们要经常不等宝宝来召唤,主动和他们一起玩。跟他讲话,用他喜欢的玩具吸引他的注意力,跟他一起玩他喜欢的游戏。如果我们能够安排宝宝各种有趣的游戏,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醒着的时候经常有事情可做,这样他们就不会觉得很无聊,而且经常能保持良好的情绪,不会一天到晚让妈妈抱。而且,当宝宝越小的时候,多花时间和他们一起玩,他们就会从学着怎么玩,慢慢过渡到怎么自己玩。当他们1岁多的时候,可以自己玩一会儿,而不会时刻需要人陪。我们可以有意识地慢慢增加宝宝自己玩的时间,让他们慢慢习惯自己玩,到他们十几个月大的时候,就不会时刻哭着让我们抱。
3.父母和孩子的情绪会相互影响
这个阶段,婴儿的哭声发生了一个有趣的变化,那就是生理需要方面的哭声逐步减少,而社交需要的哭声逐步上升。比如,需要妈妈关注,陪着玩,哭;妈妈说不能爬到茶几上,不听,哭!随着婴儿会爬会走,这种由于妈妈禁止做危险的事情而表示抗议的哭声越来越多,而且为了表达强烈的情绪,往往是大哭和尖叫。爸爸妈妈对孩子的这些变化要有预期和耐心。
父母和孩子的情绪是互相影响的,而且从8个月开始,婴儿逐渐学习到消极情绪,比如,妈妈有时候会生气地说,不要爬上去!不要拉窗帘!婴儿对情绪的认识逐渐分化了,并且自己也常体验到挫折和生气,比如,妈妈不允许我干这个或者是我想把瓶子盖打开,可是怎么也打不开!所以这个阶段,妈妈对宝宝要多点耐心,多表达积极的情绪,支持和爱,让孩子常常保持愉悦的心情,减少哭闹。
4.做好功课,布置好环境
这个阶段,对环境的布置也很重要,考虑到宝宝活动能力增强,而且好奇心也很强,我们要尽量减少不安全的因素。与其常常禁止孩子不能拉窗帘,不如把窗帘挑向两边,让宝宝够不到。与其不让他们去开拉柜子门,不如用柜子门扣把门扣住。这也禁止那也禁止,常常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消极情绪,孩子自己也容易体验到自己的消极情绪,而且也容易压抑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预。所以,重新布置房间,尽可能少打击孩子的探索积极性。
5.找到宝宝的关注点
对一些需要禁止的事情,根据宝宝的理解能力,用简洁的指令或者用转移注意力的办法。爸爸妈妈要了解自己的宝宝,最喜欢什么玩具,最喜欢干什么事情,最吸引宝宝的注意力的是什么。我记得大宝12个月左右,常常喜欢钻到桌子下面,因为那里有台式机和一堆电缆。我知道他不能抗拒我读书。所以他一钻进去,我就开始拿过一本他的书,大声读起来。他听见了,每次都会蹭蹭蹭爬过来看个究竟。用转移注意力的办法,比起强行制止来,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哭闹和斥责。
第三个阶段,18~36个月 不再是会哭的孩子有人抱哦!
困惑的事情:孩子一点耐心都没有,玩一个玩具没玩对,就把东西丢掉,大哭大闹,这样的孩子,是不是性格不好,要怎么办?
1岁半到2岁,宝宝有了一定的自我意志,可是他们的动手能力以及表达自己需要的能力还不够,因此,他们常常遇到挫折,而他们对挫折的容忍度也相当低。当遇到挫折的时候,他们只好大哭大闹来发泄。这个时候父母千万不要指责他们。
1.玩具难度在能力范围之内
首先要注意让宝宝玩在他们发展能力之内的玩具。比如,1岁的孩子,手的精细动作还没怎么发展好,让他们玩普通积木,一个一个往上叠,这个是符合他们的发展程度的。如果让他们玩小块的拼插玩具,要求孩子插,拔,可能会比较挫折。妈妈常看到的情景是:“啊呀,我家孩子的脾气怎么这么坏啊?一个玩具玩不好就丢了,大哭大闹。”可实际上是,这个玩具不适合宝宝的能力,我们不应该责备他们而应该给他们换合适的玩具。这样可以避免宝宝经受不必要的挫折,让宝宝保持愉快的心情,培养积极的情绪,同时我们自己的心情也愉快。
2.敏感接收宝宝的求助信号
另外,要注意引导,在宝宝玩玩具或者游戏的时候,因为他们不知道怎样求助或者不能表达他们需要帮助,所以只能大哭大闹来发泄了。我们要仔细观察,及时觉察到他们的求助信号,在他们感到挫折之前,不着痕迹地帮助他们。或者是在帮助之前,告诉宝宝,妈妈来帮你。帮好了之后,再次强调,下次如果要妈妈帮忙,不用哭,直接请妈妈帮忙就好了。让孩子有请妈妈帮忙这个概念。
3.鼓励宝宝学习表达
再次,这个年龄段,语言飞速发展。但是,有时候他们没有习惯使用语言来沟通,我们可以要求他们使用语言。孩子会在和他人沟通不利的时候哭闹,因为他们的心意没有被了解,想要的东西没得到。在宝宝会说话之前,教他们一些婴儿手语,对于他们和他人的沟通很有帮助,能极大地减少他的挫折感。
3岁的孩子,已经能够说很多话了。当他们哭闹的时候,我们依然可以抱,但千万不能屈服,而是平静地要求:请你说话来表达。多做几次,宝宝就知道,哭不能达到目的,只有好好讲话才会得到想要的东西。
在和同伴交往的时候,我们也要经常提醒宝宝用语言表达。有的宝宝想玩别的小朋友手里的玩具,不说,直接上去就拿。这样,最后可能两个人都哭了。这个时候,要经常提醒他们要讲出来,耐心教他们:“想玩别人手里的玩具,应该说,请让我玩会儿,好吗?也可以说,等一会儿能不能让我玩?”经过这样训练的小朋友,有要求的时候,会先想到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和别的宝宝之间的冲突就少了,和他们相处起来也令人愉快,不会被哭声闹得心烦意乱。
小提示:
1岁半到3岁的孩子,有时候会违坳父母的指令,干不允许干的事情。在这样的情景下,孩子的哭闹可以忽略。让他们知道,不能干的事情就是不能干,你再怎么哭都没有用。我自己有两个孩子,当他们无理哭闹的时候,如果不理他们,他们得不到关注,会觉得很无趣,也就自动停止哭闹了。
www.infantcute.com
-----------------------我是补充的分割线---------------------
如果有人想看references,参考文献,请看这里,我举了一些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文献的例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5395453010196d3.html
关于依恋理论,我也写了科普文章,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539545301019c0n.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539545301019cry.html
声明: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wzwt58@qq.com 。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本文地址:https://www.zilezai.com/xlzs/10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