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源于自我保护的需要
据《纽约时报》报道,研究视觉信号的科学家已经确认了一系列使事物可爱的特征和行为:大圆脸、明亮的大眼睛、一对大圆耳、柔软的四肢,扭来扭去的女性走路姿态。让你显得可爱的特征和行为其实还在不断增多。科学家表示,年轻、脆弱、善良等性格都暗含可爱因素。研究人员指出,动物或事物拥有的可爱特征越多,或者可爱信号越夸张,那么引起的注意和反应会更大。可爱的画面会刺激大脑的“欢娱中心”,而这个中心往往是被性、美味佳肴或可卡因等活跃神经的药物所激活,这有可能解释每个身在大熊猫乐园的游客为何会开怀大笑的原因。
相比而言,婴儿的眼睛和耳朵位于脸部和头骨更靠下的位置,以后会随着面颊和颚部骨骼的发育按比例向上移动。婴儿的眼睛也明显前视,双目观察的方式好像是从我们住在树上的祖先那里遗传下来的。我们最喜欢的迪斯尼动画形象的眼睛都是前视的,但实际上这些动物的眼睛却长在脑袋的两侧。英国朴茨茅斯大学进化科学家保罗?莫里斯表示,婴儿鼻子内的软骨组织比较软,尚未发育成熟,这也是为什么绝大多数婴儿的鼻子有点像纽扣。婴儿的皮肤相对松懈,松散的“外包装”增强了婴儿整体上圆圆的感觉。
长得可爱,真能起到自我保护的作用吗?面对强大的力量,相对柔弱的“可爱”因素是如何起作用的呢?
“可爱”的形象能带来愉悦的视觉享受,不会激起人的攻击意识“首先,可爱的形象能带来愉悦的视觉享受,会激发出人类‘保护’的本能。”北京光华财智心理咨询中心的资深心理治疗师林石南说。“可爱”的形象,还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唤起人的怜爱心理和保护意识,这属于人类的一种本能。而当这种冲动付诸于实际的时候,“可爱”的一方就能够从中受益。比如你会更愿意救助一窝冻得喵喵直叫的小猫,还是一窝快冻死的蝎子呢?而且,可爱因素不会激起人的攻击意识。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沈政告诉记者,人类在某些时候表现出来的关于“竞争、愤怒、报复”的攻击行为,实际上就是一种针对于比自己强势和凶悍的生命个体的“自我保护”的需要。因此,当他们接触到的视觉信息伴有可爱而愉悦的特质,就不易激起这种潜在的攻击冲动,并且会产生某种怜爱和疼惜的心理,这同样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的一种本能。就好比我们在怀抱一个婴儿的时候,会因为他们的“幼小”和“弱势”而处处小心翼翼,生怕弄坏了他们娇嫩的肌肤和纤弱的骨骼。
“可爱”能够激发起人类的占有欲望,使幼小的生命得以从中寻求保护“人是一种欲望很强烈的动物,对一切美好的事物都伴随有某种‘占有’的本能。因此,当一个人看到其他‘可爱’的生命时,会基于‘占有欲’的心态,期望同这个生命建立起某种从属性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他理所当然会尽量给予呵护与疼惜,自然就谈不上伤害了。”林石南解释说。但是林石南同时表示,当这种“占有欲”不受控制地向另一个畸形甚至变态的方向发展,则可能会演变成某些父亲强暴幼年女儿的极端个案。
人类的“共情心理”也有助于身处逆境的“可爱”生命得到救助沈政教授认为,“共情心理”在心理学上属于人类精神活动的一种本能,当人们目睹了其他幼小、可爱的生命遭受痛苦的状态后,会产生一种与其相通的焦虑感和挣扎状态,因此会主动帮助这个生命脱离当前的痛苦。我们经常看到的流浪儿被爱心妈妈收养的案例,其实就是“共情心理”发挥作用后,人类的一种爱护表现。不能简单推论出“可爱是一种进化需要”的观点。
声明: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wzwt58@qq.com 。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本文地址:https://www.zilezai.com/xlzs/11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