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忠智谈青少年心理与生涯设计
访谈主题为“青少年心理与生涯设计”,嘉宾程忠智(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心理教研室心理教研员,长期从事青少年心理教育研究工作及学校心理教师培训辅导工作,资深心理咨询师。)及周少贤(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少年工作系心理咨询中心指导教师)。
主持人:朋友们大家好,这里是中国青少年广播网,心理专家讲坛第五场的网上访谈的直播现场,今天很高兴请到三位嘉宾来到节目中做客,下面我们来一一认识他们。首先来介绍一下程老师,程老师是来自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心理教研室的教研员,程忠智老师。程老师长期从事心理教研工作,再次欢迎程老师。这一位是周少贤周老师,来自中国青少年教研学院,她主要从事幼儿心理素质的研究工作。这一位是昆明理工大学的本科毕业生吴丽玲,小吴。在今天的节目当中,我们要和三位嘉宾一起聊一聊,青少年心理与生涯设计。我想说到生涯设计,人生就像事业一样,需要设计,需要规划,也想问问三位嘉宾,您觉得人的一生是不是需要这种生涯设计?程老师先来聊聊。
程忠智:周老师先说。
周少贤:这个肯定是需要的,而且从现在的社会大环境下来讲,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话题,尤其是对我们的青少年,无论是中小学生、大学生,这都是一个他们面临的非常重要的话题,亟待解决的问题。
程忠智:非常需要,我们首先先了解什么是青少年的生涯设计。对这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现在比较普遍的看法,当每一个人有包括他的工作,一生的事业,也包括他的生活,吃、穿、住、娱、乐,英语的原意是“两轮马车”的意思,既包括生活也包括事业。
我先举一个例子,先举一个大家都特别认识的刘德华。刘德华在初中毕业的时候,面临两个选择,一个选择是上演艺培训班还是继续上高中,当时他感到需要做抉择,做决策的时候他分析了,如果继续读高中,要考大学,还要读本科、读硕士,他说我喜欢这样吗?然后如果读演艺培训有什么样的后果,大家进行分析。
程忠智:他说我喜欢继续读书吗,我的性格适合吗?他说我是喜欢稳定的工作,还是喜欢多彩多姿的特别有挑战性的工作,这样一分析的话,确定了当时初中毕业上演绎的培训班,所以之后他就比较成功,也是他生涯事业的一个结果。另外我亲身经历也有这方面的体验,我高中阶段对心理教育特别感兴趣,但是我不知道大学这个专业怎么样,刚好一个上过大学的朋友说,师大有心理这个专业,我就报了,我也特别喜欢。数学我很擅长,但是相比较而言,如果重新让我选择志愿的话我还会报心理,之所以成功这也是一个因素。
同样我一个朋友,他大学学历史,但是他对应于特别感兴趣,所以到后来在北京一个区重点学校教英语,但是他喜欢历史专业的,这样有点不匹配,结果后来他不适应了,就到一个区重点教英语,后来又到职高教英语,现在在一个幼儿园教英语,就是因为他的兴趣和能力有些偏差,结果一步步发展不是很好,所以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来,设计是非常必要的。
主持人:想问问周老师,这么长时间对于心理教育方面的研究,您觉得给大家有一个生涯设计的简单的解释。
周少贤:刚才程老师的例子给我的感触是,生涯规划我们在生活当中有一些误解,一讲生涯规划,这个老师告诉我,我的兴趣点在哪里,将来适合的工作是什么。其实生涯规划是一种,我们人通过对自我不断探索,对环境不断探索之后,知己知彼之后,通过各种各样的办法,让你自己的潜能得到最好的发挥,这是一种生涯规划,希望我们不论是学生还是我们广大的家长,以及其他的青少年朋友都应该明白我们今天的主题是如何探索你自己的能力,让它得到最大的发挥,这是生涯规划的一个含义。
主持人:就是看清自己和自己将来要走的道路。
周少贤:对,主要是了解自己的过程。
主持人:小吴今年是刚刚毕业,你觉得你在大学的过程当中,对生涯设计有没有重视?
吴丽玲:其实我们根本不了解,有时候跟老师、宿舍里的同学在一起聊,我们到底有什么样的目标,其实读大学这条路不需要我们设计,我们就是读书,从小学、中学然后上大学,去的学校越好,反正大家不会反对。上大学好像说到大四才会想要做什么样的工作,才发现要做的工作和自己的专业完全不对口。但是光算读书的那段时间,上到大三就不知道该干什么,就是要服从学校的规定,如果老师问我们有没有什么打算,我是学法学的,唯一的打算就是学好了,毕业了考司法考试,但是考完司法考试我们该干什么,就不清楚了。
主持人:好多的选择和将来的目标很盲目,没有根据自己的情况设计,有的同学知道他需要生涯设计,也想设计,但是他并不知道怎么设计。我想让两位老师谈一下,在这种生涯设计的过程当中,家庭成员或者说老师、社会,都应当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程忠智:首先要清楚生涯设计包括哪些内容,哪些方面的设计。其实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方面搞清个人的特质,比如自己的兴趣、价值观,包括自己的个性,包括自己的能力,这几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就是说自己所处的环境,比如经济环境、社会环境。
第三个,自己所能搜集到的信息。
其实这三个方面,哪个都需要家人和老师的帮助。比如个人特质的明确,也是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帮助,也是一面镜子。环境这方面,老师包括家长的一些重要的看法,也对一个人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资讯,有时候说生涯设计,通俗地说就是一种选择,选择最后的正确与否,与信息的准确和广度有非常大的关系,搜集信息可以通过网络,通过各种各样的报刊,也可以通过家里人和老师,因为毕竟家里人对自己很关心,老师对这方面很擅长,都可以帮助你。
另一方面,生涯设计其实也是一种选择,选择的时候目标的确定,以及各种选择都有哪些选择,包括各种选择的后果是什么,以及最后选择完了以后的评估,这几个环节都是需要特别有经验的,而且特别比较专业的老师、家长去帮助他决策,毕竟一个人,他的发展,他不是双向的,不等于说我发展到18岁再回头再发展,不可能重复的,这样成人这种经研就非常重要了。包括老师长时间对问题的积累特别重要,会对他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主持人:家长、老师既是一面镜子,也是一个反馈的环节,让学生知道我这样的设计对不对,那周老师的看法呢?
周少贤:我们刚才提出这个问题,在生涯设计当中,我们周围的朋友是怎样的角色分配,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这个问题的存在,让我们现在的规划非常的困惑,在我看来只是一个个人的观点,我觉得在生涯过程中,青少年朋友是绝对的主决角,我们的家长和老师应该起辅助的作用,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同学实际并没有真正努力探索自己,而是交给了环境,我们学校有就业指导中心,学生对就业指导中心一个最大的不满,就是没有职业测评软件,他希望通过这个测评软件告诉他,他将来的求职的方向是什么,包括很多学生说,老师你有没有兴趣调查表,有没有关于职业测评的问卷,我说有,但是你相信吗,其实我们青少年朋友在生涯决策的时候,很不自主把自己的权利交给别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家长我们的老师就会有一种责任过度,为你准备过多,考虑过多,这个在我们也是,经常有很多学生和单位要签了,结果家长说我的孩子不能去那个单位,他们会干涉很多,双方是一个角色的混乱,让我们的生涯决策,对大学生,对其他的青少年朋友来讲非常困难。
主持人:很多学生过分依赖家长和老师,很多同学认为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别人比我更清楚,这是很错误的,现在像高中生报志愿,大学生找工作的时候,家长对的影响变大。
程忠智:作为大学生来说,如果有些学生特别受家长的影响,当然他的发展是有问题的,总体来说,从幼儿园到大学,包括成人的阶段,与他的生理发展是有关系的。比如幼儿园和小学的时候,一个人更多是受父母的影响非常大,到中学阶段处于逆反心理,不是成熟了,真正的成熟是什么,一个人做一件事情的多听家长何老师的,到大学的时候,更多的决定权在自己,老师家长的从小到大的作用,我应该比方讲,可能相当于,比如划龙舟,他的作用有时候会帮助划桨的,把握方向的一个作用。
主持人:刚才程老师说控制权,现在很多孩子和家长之间控制权没有把握好,从小的时候,越来越多的认识增强了,现在学生依赖于老师和社会,是不是自己心理成长的步伐缓慢了?
程忠智:非常对,之所以更多的人特别想自己作主,我觉得这个是占大多数,有少部分人依赖父母,他们的中学阶段本来是一个人自我意识觉醒,什么事情我愿意自己作主,他到大学还不想,没有自己的习惯意识,所以中国的发展,心理有点停滞。
主持人:小吴,你现在这么长的人生经历当中,你的控制权在你的手里吗?
吴丽玲:我全部是我自己控制的,除了小的时候不能自理,哪怕我从幼儿园,因为我们那边读书特别严格,不像现在有的学校,五岁可以读一年级,我们那儿你不满八岁就不能读书,我读幼儿园特别早,两岁一直读到七岁,但是幼儿园那几年应该是按照小班、中班、大班,但是全是我自己的志愿,因为那时候在家里有老师教过了。我从幼儿园开始,我能考去哪个学校就去哪个读,考完试以后成绩也不错,也不是到这个水平就行,然后爸妈来开家长会就行,我是这种类型的。
主持人:小吴的说她的掌控权是我上哪个学校等等,我和小吴聊过,她现在的整个状况不是很让你满意,我觉得可能我们有掌控全,但是如何使用这个掌控全,如何让掌控全发挥到一个很好的作用。
程忠智:一般来说,实现人生目标,遵循这样的一个步骤,首先是环境因素,自己所读的学校,能给自己提供什么样的发展机会,这是一个,另外自己所处的地区,北京和别的地方是有差别的,然后个人的能力、兴趣、价值观、个性都会对自己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这是第二点。第三点,根据个人的因素,以及环境的因素,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或者规划,比如说长期的规划,中期的近期的规划是什么,也就是吴老师讲的励志。还有一点,有了目标并不是人人能实现,必须有达成目标的策略和计划,第五步是实施。
主持人:在程老师说的这里面,对于环境的自我认识。周老师呢?
周少贤:程老师刚才已经做了一个很好的概括,我有自己的感受。我觉得很多学生有强烈的意识改变自己,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但是他最缺乏的是行动,这是一点。另外我觉得还有一个,我们从目标的角度来讲,我觉得为什么我们很多同学,就说他有目标,但是他在实现目标的时候,他很彷徨,很迷盲,很困惑,我觉得有一点,你要注意把你的目标有一个长期的,短期的,然后细化,让你的目标有可操作性。刚才小吴谈到我是学法学的,我的目标应该是,在自己的专业上有很好的成就,你这个目标对你实际的生活来说,差距太远了,我觉得我们生活当中,应该一步一步和你的生活拉近,拉近之后才知道我这个目标订立完后,下一步该做的实际行动是什么,这样就会很踏实,不会很迷盲。
程忠智:我暑假回老家到我念书的学校,有两句口号特别好,“目标决定动力,细节决定成败”,我觉得特别好。
主持人:我记得有这样一句话,是我自己总结的,不选择是最坏的选择,不改变是最坏的改变,我觉得什么事不管好坏先去做,现在的孩子想得高。刚才两个老师都提到了目标的细化,程老师说长期、中期、短期,两位老师能不能给大家讲讲目标的制订。
程忠智:这种情况有一种是对自己的未来不确定导致的,还有我们的学校教育缺少生涯设计这一环。另外从幼儿园到大学,每个阶段有生涯设计的内容,幼儿园和小学,主要是生涯的觉察期。比如可以通过第一方面,老师给些图片,让大家说这个人是干什么的,能解决什么问题,或者是角色扮演,幼儿园、小学都有角色扮演,让小孩做一个超市的简单场景,或者医院的场景,让这些幼儿也好,小学生也好,扮演这里面的角色,从小对职业有所了解和向往。再一个,在校学的时候经常写一些作文,我是什么样的人,我的爱好是什么,都可以。还有在社区可以去做一些调查,我们周围的邻居是干什么的,我们家附近的工厂生产流程是什么,包括附近开的商店,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这样的话,让他从小就了解一个职业,了解这个职业需要什么样的能力水平,包括各个方面,这是非常好的,这是生涯觉察期。
初中主要是生涯的探索期,一个了解职业,一个是探索自我。比如我到底喜欢什么样的职业,我的能力适合什么样的职业。
主持人:已经有一些简单思考了。
程忠智:对,初步的探索。另外就是包括我取得这样的成功,和一个成功人士谈,需要什么方面的准备,比如从性格上,从个性上,从兴趣、价格观、能力上做了哪些准备。高中属于职业的准备期,比如通过初中这个阶段,初三还是生涯的一个定向期,我到底上普通高中还是职业高中。
主持人:已经面临选择了。
程忠智:面临一次选择了,这样他基本上清晰了,我把他学习的角度,从职业高中、包括高职这样一条路。到了高中是职业的准备期,我怎么样实现这个目标,通过学习、心理各个方面做好准备。大学就处于职业的生涯的安置期,这是一个过程。我们看职业的选择和准备,主要都是在从幼儿园一直到高中这样一个阶段,所以青少年的生涯这方面的指导,我觉得是特别需要的,而我们国家这些方面恰恰是比较缺乏的。
主持人:而且刚才程老师说,在初中已经涉及到将来职业生涯规划的定向期了,在初中的时候,我们已经应该对孩子有这种思想的灌输和教育了,所以我们所谓的生涯设计的概念,不应该是到了大学或者是成人时候才提及。我想问一下周老师,您长期从事了很多大学工作,从事了心理教育研究工作,对现在的青少年来说,他们实现人生目标的一些重要步骤,刚才可能您补充了那两点,您觉得在整个的过程当中,心理健康培养,在这个人生目标实现当中,重要性到底有多重?
周少贤:可以这样说,是一个基础,就像我们身体健康一样,因为我是做心理咨询,在我的办公室也可以说见证了很多我们大学生的怒、哀、愁,这些负面的情绪。当时我有一个强烈的感受,同学你如果想让自己过得很成功的话,应该让自己快乐、幸福。其实快乐、幸福就是心理健康对我们人其他各个方面的基础性的作用。而且我在学校里面,确实很多孩子,刚来的时候,因为我们中青院学生的分数很高,能力特别好,但是后来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发生了心理健康方面的一些问题,最后不的不休学,甚至有更悲惨的事情发生。那个时候我就会觉得,你以前追求那么多,让自己那么辛苦,之后把自己累成这样,让自己的心理健康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进而影响了你其他的方面。所以我们很多家长看自己的孩子有了心理状态的问题之后,也和我们老师说,我对他现在没有任何要求,他能不能拿到学位,考试能不能及格,我都不在乎,只要他能正常说话,能开心交流我就满足了。所以我们大学生,包括其他的青少年朋友,我们对中小学不是特别了解,但是道理是一样的,你无论做什么,都要有一个基础,这个基础就是你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主持人:以前大家比较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比如我的孩子别生病,身体健健康康就可以了,他已经具备了学习、工作、生活的能力和素质,但是我觉得心理健康问题,可能在过去的十几年、二十几年当中,身体健康的重视发展程度差得很多,我们一直在说,孩子一定要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已经远远落在后面了,到现在出现很多问题之后,才发现心理健康是那么重要,有时候比身体健康还重要一些。那程老师,您觉得心理健康的培养,对青少年的人生目标的重要性。
程忠智:刚才我在网上看到一个事件先谈起,非常有感触。发生在北京西城区,一个高二的男生和初二的女生谈恋爱,遭到了女生母亲的反对,想把她的女儿转到外地上学,以此隔离他们,结果这个男生不愿意,就想到女生家里去和这个妈妈谈判,想让这个女生留下来,不能转到外地去,结果说着两个人谈崩了,这个男生带着电棍去的,结果这个女生的妈妈非常愤怒,拿了刀去砍这个男生,这个男生把刀抢过来,把女生的妈妈杀死了。这个男生上的学校是非常好的学校,他不可能没有人生的目标,但是他的目标定得再好,按常规他顺利发展,完全可以上一个重点的大学,但是现在他有了目标,就因为他心里是有问题的,所以导致他的目标成了泡影,那么使两个家庭都受到非常大的伤害,所以从这儿可以看到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一个人要实现自己的目标,必须对自己做出不断的完善,不断地改变,而对自己改变,有时候是很痛苦,但是有可能的。我举一个例子,比如北大有一个学心理的博士,他叫卢志新(音),他11岁的时候,他的爸爸被送到牛棚,他的妈妈也得病去世了,不久他奶奶也去世了,这样他就寄人篱下,他说寄人篱下的生活得讨人喜欢,他学会了谨慎,而且也很敏感。读了大学两年,他当时和他相爱的女友要出国,但是出国之后,没有什么联系了,所以他从小到大一连串的打击,使他敏感,多疑,他说他像安了很多愤怒的按纽一样,一碰就生气。他后来在香港参加了心理素质的拓展训练,参加了这个课程以后,他觉得原来任何事件都是中性的,你可以从积极方向理解,也可以从消极方向看待它。他说我以前老是觉得自己是一个受害者,一个事情觉得老是别人欺负自己也好,不公正对待自己也好,他现在看问题就不一样了,充满了阳光,充满了积极,然后和别人的关系也亲和了,他原来觉得任何人都要伤害他,经过这个课程以后,他觉得和亲人,和同事,见到他们好像要拥抱他们一样,他特别有亲和力了。从这个事情可以看出来,人是完全可以改变的,自信特别重要。信念这两个字,有人说“信”是人说的话,“念”是今天我的心。如果今天我对我自己说我能行,那我自己就会顺利地把今天的任务完成,如果我老说自己不行的话,他可能确实就不行了。
举一个例子,有一个叫亨利的人,30多岁了,他一事无成,30多岁,整天在公园溜达,一天他坐在椅子上休息的时候,有一个朋友说,你看拿坡仑的私生子到了美国,生了一个孩子,就是你。你看他个子也特别矮,和你特别像,而且说一口带法语语音的英语,他说真的和我特别像,从此他就改变了,说他个子矮,他说有什么,我爷爷就这样指挥千军万马的,他说拿坡仑字典里面没有难这个字,从此他改变了自己,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后来人们说你不是拿坡仑的孙子,他说不是不是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你告诉我我能行,我是能成功的,这个非常重要,信念非常重要。
另外世界目标需要的认知水平,包括人际关系,心里素质方面的内容都是特别有关系的。所以心里素质成熟与否,与一个人的成功很有关系。
主持人:心理健康出现一些状况的时候,我们第一个就要发现状况,发现状况之后我们就可以想办法解决。像刚才程老师说的,改变是痛苦的,但一定是可以的。那小吴呢。
吴丽玲:我觉得真的是十个人里面有一个人改变都很难,我周边从小一起长大的孩子很难改变,见了面都是和以前一样,你从来怎么样,20年以后还是什么样。
程忠智:像一个树他的改变很难,但是如果有外力的帮助它就可以改变。所以你可以听讲座,做一些个体咨询,你就会有一些改变。
我最近接触了一个高三的女生,她的智力比较高,她在她们当地最好的学校,一个年级一千多人,她排到一百以内。初中升高中她在她们那个地方第一名,这样好的智力,就因为她的心理状况暂时出了一些问题,见到人特别紧张,不自在,导致她听讲的和写作业的时候,老是分神,就因为这方面调节不够好,影响了她目标的实现。往往这种情况,她的睡眠不好,晚上睡不着觉,她开始想自杀,心里特别不好,经过这段调整后,心情好多了,不想这方面的事情,晚上也睡得着觉了,状态特别好。所以一个人需要周围人的支持,需要专业的支持,就会有一些改变了。 有的人可能受人的影响大一些,有的人可能下一些,是有这种情况。
主持人:周老师接触了很多大学生,和心理健康的案例,那您觉得心理健康,多大程度上影响一个人的发展?
周少贤:这个其实就是说,我刚才已经强调过,在我看来,心理健康就是我们人其他各个方面的一个基础,如果心里健康的方面出了问题,其他就会变为零。就像我刚才说的,我们很多学生本来很好,一旦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之后,他的学业,将来的前途、家庭很可能就变为零了。
主持人:现在有很多学生像小吴这样的心理,她有很多问题,但是她自己没有这样的能力,归结到我心里状况出现了问题,她可能有些偏差和困惑,自己认识不到,我们现在的心理教育慢慢普及开,但是我觉得这个程度还是不是很够。
程忠智:所以说做这个心理论坛,面向全国非常好,网络可以渗透到各个地方。另外一个人改变与否,包括从他自身来说,一个来访者,能不能做出改变,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第一个这个咨询师他的人格和水平,第二个是来访者自身愿不愿意做出改变,他的悟性。第三个是理论技术,受这三个因素的制约。如果达到一个好的匹配的话,人是完全可以改变的。
另一个方面,一个人有各种各样的困惑、问题,他很难有勇气去寻找这种专业的帮助,可以先听讲座,自己买书看,或者去论坛,我们也有网上的论坛,另外可以参加一些团体的辅导,可能会更好,因为有大家的支持,比如让一个人坐在这儿参加访谈,压力会比较大,但是人多的话,压力会大大降低。而且团体的辅导,有两种,一种大家可以更好地发展,还有一种面临同样的问题,也是互相的一种支持。
主持人:会有一种动力。
周少贤:我觉得对我们今天的家长,或者青少年朋友来讲,我的感觉,我们心理健康教育,或者心理健康的维护,不一定靠专业人士,我们每个人时时刻刻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我们是可以自我调节的。我们从专业的角度来讲,比如你到咨询室,不是说你有心理问题才可以来,我们分心理咨询和治疗。比如我今天见了专业的人士咨询了一下,不代表你有什么心理问题,而且我觉得对于青少年朋友来讲,我们专业人士是次要的,我们的家长,我们的其他生活当中重要的角色,包括我们青少年朋友自己,你才是一个最重要的一个控制者,你有权利,而且你也有能力调节好自己,要信任自己。至于程老师说的更专业的,当然我也非常希望我们广大的朋友,能够对它感兴趣。
主持人:所以我说学生朋友或者青少年朋友,有什么问题的时候,不妨自己先当一把理疗师,自己聊一聊,找同学聊一聊,在沟通当中,有一些小问题就解决了,这样让自己的生活也变得积极,有的人觉得这个问题何老师、同学聊了,还是没有解决,就可以找找心理咨询师。现在大学基本普及了心理咨询师,中小学已经开始也有这样的趋势了。
程忠智:从北京来说,北京市教育厅,要求全市的每个中小学,到08年之前,建起咨询室,我们现在正给每一个中小学培训一个专职的咨询师。
有些同学他经过锻炼,不得病,这是一种情况。还有一种是预防,我有一些小病的时候,我打开窗户通风可以预防。另一种,真正得了病,自己解决不了的,还是应该勇气去看的,自己解决不了,逐渐积累越来越严重,这个要强调的说,到心理咨询室并不一定是有病的。因为心理咨询有三个群体,80%多的人,总体上来说是健康的,他可能面临着一些发展的问题,比如报志愿的问题,比如我怎样人际交往更好的问题,我怎样学习分数更高,这些问题完全不是说有病才找心理咨询老师。还也一些心理的困惑和烦恼,这段时间和家长闹矛盾了,或者父母要离婚了。另外一种就是有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的。比如一些神经症、抑郁等问题,另外一些心理疾病,需要到专业的门诊去看。一方面自己先调节得非常好,而且大多数人也是这样,通过看书,和周围的人倾诉、聊天是能解决的,但是另一方面来说,真正有了问题,不要讳疾忌医,要去看,很快就会变成一个非常健康的人了。
主持人:所以可能我们青少年朋友,应该对心理健康问题有一个很重要的认识,首先心理健康,就像维护我们身体健康一样,不是有病才看,没病以前就要保证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也是一样的。
我以前看过一个节目,说我们心理健康的问题,千万不要逃避,一定要面对,当我们心理有问题的时候,一定要面对,不要逃避,一定要去找老师多聊聊。
程忠智:一个人有问题的时候,不管是心理问题,还是发展问题,都可以找自己的亲人、老师、专业的心理工作者,当然心理工作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主持人:我们刚才聊了生涯设计,也聊了聊生涯设计在心理健康中的重要性,像我和小吴,我现在想,我回去之后认真审视一下自己,再做一下设计。但是有时候人生是不可预料的,在我们的设计过程中,总会有一些障碍出现,我们怎么面对,或者如何应对这些障碍呢?
周少贤:这个是必然的,以我自己的感觉,通常你会走一条你从来没有意想过的路,你可能开始一直想做这个,可是往往到最后做了是另外一件事情。所以我觉得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其中的一点,这也是我的一种体检,千万不要给自己做唯一的选择,要让自己有多种多样的方向,让自己有一些多样化的路可走,当然不知道是不是比较片面。因为我接触的都是大学生,在大学生和我交流的时候,他们经常会说,我考研一定要成功,别的我什么都不做。或者是我将来的求职就是某某一个职位,其他的我不会考虑。这样我们一方面觉得他的方向很坚定,是好事情,但是在我看来,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你把你的路限死,把你的路变窄,心理压力有逐渐增加,你没有后路走的时候,心理承受能力是对你一个很大的考验。
因为我觉得,人虽然有自己的兴趣,有自己的能力特点,但是我还是觉得我们人的可塑性是很强的,一会儿我会给大家讲,人的自我是有不同层面的,你不一定真正地了解你自己,所以有时候可能这条路不是你想的,但是是适合你的,所以应该给自己多种选择。另外我觉得这块涉及到另外一个我的看法,因为我觉得人在实现自己目标的时候,压力、焦虑、困惑都是很难免的,不知道对大家是不是有用,但是我可以介绍给大家。我们应对压力的时候,可以有不同的应对方法,刚才我们已经说了,面对我们的心理问题的时候,你是面对它还是去逃避它,其实越逃避,这个问题对你的影响就会越严重,这是一个方面,就说我们一定要积极地面对。另外还有一个层面,我们是举个例子来说,比如说你像小吴的情况,她说我将来要到一个非常好的律师事务所当律师,这是她的一个人生目标,但是在实现的时候,她会发现困难重重。在这种情况下,你首先要有一个很好的情绪调节,调节你的情绪,我们心理学当中叫情绪应对办法。另外还有一个就是所谓的问题,对小吴来说,不管怎么艰难,她能够把自己当律师的问题解决掉的话,她的压力也就没有了。所以就是这种问题应对,刚才是情绪应对。那么我们在生活当中,这两种方法没有好和坏,你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像小吴来说,她说我有很多同学,或者我有这样的一个实习机会,我估计去那个律师事务所问题不大,那她就应该更多关注问题解决,相反你看清说基本不可能了,但是心里还是很失望。就像我们追一个女孩子,基本上不可能了,问题是没有办法解决的,你肯定很焦虑、伤心,这个时候你就要更多调节你的情绪,这是一种情绪应对,你不能只盯着,我怎么让她喜欢我,我怎么能真正做律师的工作,这个时候就要调节自己。所以希望大家总结一下,要积极地面对问题,在面对问题的时候,如果能解决,当然是解决压力的一个很好办法,实际上如果能实现目标当然很好了,如果实现不好的话,你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这个讲起来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主持人:我觉得周老师说的很清楚,一方面我们遇到一个问题,遇到一个事情,我们会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如果能解决它我就动手解决它,解决不了就调整我的心态,心态调整好,我再面对别的问题,这个就是那句话,随机应变。在成长的过程当中,无论是心里,还是我们面对的事情出现问题的时候,你要去变化,可能事情变化了,你的心理,你的状态,你的情绪,都去随着这个变化慢慢调节,你就慢慢逐渐认识自己,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那程老师有什么好的建议?
程忠智:其实接着周老师刚才的话说,人有时候面对两种,一种是不可改变的事实,还有一种可以改变的事实,面对不可改变的事实需要自己做出调节,承认这种现实,接纳这种现状,如果能改变就要改变它。刚才说到人的目标确定以后,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我觉得障碍应该分两大方面。
一方面可能是目标,生涯规划本身出问题了,本身经过实践表明不符合自己的兴趣,或者自己的能力够不上,达不到自己的要求。另外也存在大材小用,或者小材大用的情况,这个时候就要改变规划本身。
第二种,人制订目标以后,需要专注于这个目标,这一点非常重要。一个人制订目标后会遇到困难,遇到各种诱惑,比如网络的诱惑,包括青春期男女生关系的诱惑等等。另外一方面,人都特别想得到别人的赞赏,所以有人研究了那些伟人做出非常大的业绩,他们的成功都有一个共同点,与其重视别人的赞赏,他们更注重自己的目标,所以一个人目标实现特别重要,遇到困难,遇到诱惑,想获得别人赞赏的时候,是不是还专注于自己的目标特别重要。一个人从小学到大学的目标感特别重要。举个例子,有一个老师给学生上课,提了一个桶,那个桶里面装大石块,装完以后问学生,大家说这个桶里还能装进东西吗,学生说不能了,结果老师又拿了一些石子又装进去了,又问学生还可以装吗,学生说还可以吧,老师又拿点沙子,还可以吗,还可以,又提了一些水倒进去,然后说了,大家从这件事情得到什么启发。有的学生说,时间挤还是有的。当然老师说了,我给大家做这个演示,主要目的是告诉大家,你只有先把这个大石块装进这个桶里边,你才可能装进石子、沙子、水,相反你如果先倒水或者先倒沙子,你就很难把大石块装进去了。
所以人每个阶段,从幼儿园到中学到大学,都要寻找自己的大石块是什么。比如一个学生在中学阶段,他专注于恋爱方面,就很难把学习放在特别重要的位置,所以一个人要发展好,就需要找准自己每个阶段的大石块是什么。第二个就需要自信,每个人都是有自己的缺点的,有些人特别专注于自己的缺点。比如一个人口吃,他特别关注自己的口吃,结果他什么事都干不了,不敢和人讲话,后来就找咨询,咨询告诉他,你不要等到把这个口吃解决了才去发展,才做事情,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人生很多事情是需要迂回的,把它先放下,不要关注它,干别的事情,这样就好多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不要太关注自己的缺点,比如你失眠,你可以解决,但是不要太关注,顺气自然,往往好得多。
程忠智:再一个,人要充分认识到自己。比如一个兔子,有一次在悉尼运动会,它得了跑步第一名,这下了不得了,学校第二天训练兔子爬树,第三天训练游泳,结果兔子说妈妈我再也不去学校了。以前我们中国人可能更注重的是弥补缺点,把注意力放在缺点上,可是经过研究后,真正成功的人,或大或小的成功,都是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优点上,而管理自己的缺点。管理自己的缺点,刚才讲了,就是口吃的毛病,可以解决的却过分重视,不会迂回。第三点,就是需要坚韧。举个例子,有个试验,一个房间里面对一只狗电击,发现狗趴在地上哀鸣,但是不动,门开着可以跑出去,但是它不跑出去,为什么呢,刚开始试验的时候,把一个狗拴在链子上,对他电击他特别痛苦,但是没办法出不去,逐渐它就形成这个模式,一到电击就趴在地上不动,其实时间、环境已经变了,它完全可以跑出去,它没有跑。
所以有时候人的发展也是这样,有时候环境、都实现不了这个目标,但是随着自己慢慢成熟,他是能克服这个困难的,但是人往往也没有什么信心了,所以这一点非常重要。另外就是在学习中,实现自己的目标有一种高原现象,随着时间,随着努力,人成绩是不断地提高,但提高到一定程度,就是一个平台不再提高了,这个时候就到了一个分水岭,一部分人觉得我再努力也没用了,我就放弃了,就觉得不行了。但是还有一部分人,他没有舍弃,而选择了坚韧,看看是我方法不对,还是怎么的,还是我要进一步努力,结果他就往往出现一次飞跃,所以坚韧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一个人的目标需要决心,需要勤奋,需要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斗志,这是非常重要。另外就是在我们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困难的时候,怎么办呢?有一个基本的思路,就说首先相信遇到困难是可以解决的,这是第一。第二个要找准遇到困难的根源是什么,有时候你找得对症的话,不是解决不了的。第三个,就是找出各种解决办法。第四个,选择能得到双赢的办法,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对方的方法去实施。周老师刚才说了,每个人都可以自己调节。最后一点要强调行动,行动非常重要,一个人再有目标,如果没有和生活结合,也是幻想。
关于行动我举一个例子,美国有人专门调查了两方面人,一方面是成功人士,一方面是监狱服刑的犯人。发现他们有什么区别呢,和母亲有关系。曾经有一个母亲提着苹果,有大有小给三个孩子吃,老大一看心里特别想要吃最大的,最红的,他刚好说的时候,他弟弟突然说了,妈妈我要吃大苹果,他妈妈特别生气,不是教育你了吗,好东西要让给别人,他一看这样,他说妈妈我吃最小的吧,他妈妈特别高兴,不但亲了一下他,还把这个大苹果奖励给他。所以他以后学会了为了达到目标去撒谎,最后变成偷东西,抢东西,变成了犯人。而另一个母亲怎么办呢,你谁也别说我想吃大的,今天刚好屋子外面的草坪,草有点乱,有点高,你们三个去除草,谁除的草最快、最大、最多,谁吃最大的,依次排列,所以他从此学会了,我到得到一个东西,我要付出我的努力和汗水,通过行动来得到,多劳多得,不付出就不得,我觉得这个特别好。
主持人:刚才程老师说的两点对我们的启发很大,在人生的道路当中,和自我的认识同样重要的是,你要对自己面前的障碍有所认识。我说我们尽量考量这个障碍,如果这个障碍是不可逾越的,就证明我们的规划有问题,要改变我们的规划。但是我们考量一下,虽然这个困难很大,坎坷很大,我们目前还跨越不了,但是我可以坚持努力,这个障碍是可以逾越的,那么我们的规划方面没问题,只不过我们要有行动力、持久力、耐力来进行规划。说了这么多话,回到我们今天比较实际的问题,现在的大学生一毕业找工作很难,或者找一份合适的工作很难。有的人说一毕业就是失业,现在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由于各种各样的问题,现在很多青少年缺乏对生涯设计的概念,现在的大学生怎么样给自己的前途设计一下,让将来的路走得更好?
周少贤:这个可能是小吴或者我们广大的大学生要关心的问题,确实有一个大前提,我们无论说什么,大前提就是确实目前就业的压力比较大,但是我们大学生自己不是说你没有能力让自己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变得更好,不是说没有这种机会。我觉得我们大学生在做自己生涯规划的时候,可以说有三步。
第一个就是,我们把它称之为一种生涯探索。那么这个生涯探索,其实我刚才在前面也稍微提到过一些,是一种你不断地了解自己,了解环境的过程。因为这个话题大家可能比较关心,我说的多一些,其实在知己知彼的过程当中,我觉得首先知己,你一定要了解自己,其实如果我把一个问题抛给我们大家,你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吗?不论你的回答是什么,我觉得都肯定是不可能百分之百了解自己。我们在心理学里面,把这个自我分成四个层面。第一个是开放的我,就比如周老师往这儿一坐,我有很多信息是你们知道,我自己也知道的,这是一种开放的我。还有一种是盲目的我。盲目的我就是说,别人知道,但是你自己是不知道的,就比如说,别人会说其实你还是有很多其他一种什么样的特征,但是你自己从来没有意识到。第三个就是一种隐藏的我。隐藏的我,就是别人不知道,自己也不知道,一种潜在的能力。
周少贤:我现在职业是教师,经常给学生讲课,大家不知道,我上大学的时候非常不爱讲话,老师一看我我就把头低下来,只是一个偶然的机会站起来讲话,别人说,我觉得你是一个闪光的石头,发现你说话的时候很有条理,实际上就是对隐藏的我的一种开发。就说我们不同的自我,其实是有层面的。所以有一些测验是让你把你自己对自己的描述和别人的描述对比一下,看看有没有一致性。我们在研究中发现,自己对自己的描述和别人对自己的描述,相关性很小,差别性很大。所以对大学生来讲,你要不断地开发自己,认识自己。很多人说我怎么认识自己,我觉得对大学生来讲,就是要给自己创造各种各样的平台和机会,什么事情你都有这样的一种兴趣去尝试,然后你才会发现,这种不同层面的自我。比如你可以在学习上很有成绩,但是你也可以在学校的辩论队里有很好的表现,你也可以在学校的其他社团,或者其他的活动当中,来看看不同层面的自我。
主持人:就是多给自己一些机会,发现自己的潜在能力。
周少贤:包括别人的评价和建议,你也要了解,确实我们人看自己,就像我们说,人只能通过看镜子了解自己,但是那个镜子一定可靠吗,这也是我们的一个难题。
另外知彼,对大学生来讲,你要尽可能了解相关信息。有时候我跟我们学生讲的时候,比如像小吴同学,你是学法律的,你在上学的时候,你知道你这个法专业的求职的大概方向都是什么吗?
吴丽玲:知道,老师就是一上大学就给你讲清楚了。
周少贤:下一个问题,那么每一种职业,比如说律师,比如说法官,其他的这种法律顾问,他们所需要的具体的这种能力和素质,你知道吗?
吴丽玲:其实这个我们差不多到大三的时候才有一点了解。
周少贤:你是怎么了解的?
吴丽玲:老师说,然后通过我们实习,因为我们每年都必须去实习。
周少贤:通过实习,我想你在实习的时候,会不会有这样一种感受,你发现律师跟我原来想象的律师的角色,它是有很大的差别。
吴丽玲:对,根本不一样这种感觉,我报这个专业的时候,觉得律师很好,法官也不错。但是去了之后,实践一个月就完全改变了。
周少贤:小吴如果你这些信息不是在大三知道,而是在大一知道,你觉得对你有好处吗?
吴丽玲:我觉得多少有点好处,比较好定位。
周少贤:我的意思是,如果把你的职业选择,而且每一种职业需要的能力、素质,需要的相关的知识你都了解的话,你就会更好地去准备,然后你的目标就会更清晰。
举我自己的例子,我就知道我们学心理学的,将来我的言谈举止,比如我想做咨询师的话,也是一定要锻炼的一方面,我就要把这方面加强一下。我们大学生,如果你上大一的时候,已经考虑我将来做什么,你就要通过咨询你以前的师兄、师姐,或者专业的老师来问,在这个行业一个是专业基础知识、相关知识是什么,然后在专业相关知识之外,你最基本的知识是什么,我对法律不是很了解。
比如我们说律师,你可能有律师的专业知识,律师相关的还会有一些储备,然后你还有最基本的,与人交往,你的思维能力这些是基本素质,这三个层面的知识,一定是我们在了解环境的时候,会给你提供很好的指导。
主持人:现在的学生有一个问题,比如我想做律师,我想从事金融业,觉得我在学校好好读书就可以,其实这是远远不够的。很多时候,大家一毕业就觉得融入社会很困难,就是你的书本和社会有脱节的像小吴说,我大一的时候我就知道了,律师需要缜密的思维,需要什么什么样的素质锻炼自己的话,我就有备而来了,这个就是说现在的学生可能有欠缺的地方,大家都太看重书本知识了。
周少贤:我曾经建议我的学生,你在什么时候都可以进行,你可以做一个职业生涯访谈,访谈一个跟你相关职业的前辈,或者其他的人士,反正就是从事这个行业的。
周少贤:那小吴你觉得这些信息你从大一或者大二早一点知道,对你会有好处吗?
吴丽玲:多少有一些好处。
周少贤:其实我觉得,刚才我们演示的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在跟周围的职业资讯进行探索的过程。我们大学生一定要抓住各种各样的渠道去了解可能跟你将来求职相关的信息,所以我曾经建议我的学生做一些职业生涯访谈,包括实习的机会,包括跟其他的老师来沟通,了解的越多,可能对你的目标就会更清晰一些,这实际上也是我们说的第一阶段,职业探索,就说你对自我有一个很好的了解,对周围环境有个很好的了解之后,你要对一个生涯的抉择,就是做一种选择,哪个更适合你。这个其实不是我说的,因为我觉得选择过程是我们同学们自己做的,怎么选择就是要看你自己,当然在选择的时候,我觉得一定要坚信自己的力量,因为我现在在跟学生接触的时候,会有这样的一种经历,学生拿不定主意,经常会说老师你告诉我,我是考研好,还是就业好,我是到这个地方好,还是那个地方好,其实我是很无能为力的,同学们要有自己把握自己的能力。我在生活当中遇到这样的例子,我们学校有一个学生,他本来是考上公务员,但是人家跟你说进高校更好,他就去了高校,但是他真正去了之后,在教务处做排课表之类的工作,他回来跟我说我特郁闷,然后说我特别后悔。因为就我对他的了解,这个学生是人际交往方面很擅长的,而那种事务性的相对来说就不很适合。因为他本人性格很活泼,和人相处特别好,所以他就很后悔选择了那份工作,他觉得没有坚信自己的能力,听信了旁人的建议,所以这个是大家要明确的。
而且我也看过一期心理访谈,好像一个清华的退学,然后重新考,考上了建筑系。倒不是说退学是大家生涯把握的方式,但是应该鼓励的是在生涯自主的方面,应该是一个鼓励的行为。包括我们学校有的学生退学了,觉得这个专业不适合他,包括家长和系里德辅道员都会说我们没有办法说服他,你来说一说吧,其实这个时候跟他聊了以后,发现他真的不适合这个专业,我也不会像其他的家长、老师说,你还是不要退学,你要退学了怎么怎么样。那个学生也很吃惊,别人都劝我不要退,你怎么什么也不说呢,我觉得有时候是应该尊重他们的生涯抉择,但是在抉择的时候,还是要考虑你的教育背景、家庭环境和客观的就业环境。如果这个就业环境,确实不可能给你提供你最理想的,你就要做一个调整,这是一种非常综合的过程,而且是我们学生自己主导的过程。这是第二个阶段,当然我觉得无论选择哪条路和哪个职业,你都要相信你有能力完成。
周少贤:第三个阶段就是生涯行动,你的目标有了,生涯规划的方向有了,我们在大学阶段应该做什么样的行动实现它,这个生涯行动是我们最重要的一点,现在大学校园里空虚、郁闷、无聊,这六个字是最常见的,其实这六个字背后反映的是什么呢,行动太少。当时有个学生说,周老师我刚上大一实在无聊,每天上课,课又很少,就在宿舍躺着,看什么时候开饭,一到那个时间去吃饭,吃了饭回来还不知道干什么。所以一种行动的缺失,是我们大学生里面非常普遍的现象,这种生涯设计的缺少,也会让生涯规划遇到很多问题。
但是有的学生说我不是没事儿干,我一天到晚忙得要命,我每天是宿舍最晚回来的。这里面我觉得有一个度的问题,要有很多的生涯行动支持你的生涯选择,但是我觉得,有很多行动,包括活动,不应该是极度的盲目,不是说我什么都去参加,我不知道你们怎么样?
吴丽玲:我属于有活动就参加的那种。
周少贤:那你的感受是什么?
吴丽玲:我觉得去了以后没意思,刚开始没去觉得应该挺有意思,去了就后悔。
主持人:应该有针对性。
周少贤:对,会觉得自己一天到晚很忙,但是忙完之后很空虚。所以我们大学生一定要清楚,你参加这个社团,进行这个活动,跟你的目标有什么关系,虽然不能太功利了,但是要相关才好一些。当然对只想遥远目标,每天只躺在床上打游戏的那种,当然是更应该避免了。所以就是这样三个步骤,生涯探索、抉择,然后是行动,行动对我们大学生来讲是最重要的。
另外我还有两点补充,虽然我们说大学阶段是一种职业定向的阶段,但是我觉得,不一定非要搞清楚,说我适合干什么,我将来干什么,我觉得在大学阶段,还是一种基础能力的储备阶段。你觉得你适合干什么,他永远是一种可能性,所以我觉得,因为我们学校很多学生都会说,老师你赶紧给我们拿一个表来,让我们知道我们自己的职业选择在哪里,是当教师好,还是到外企好,还是其他什么,其实我觉得这个有时候,在大学阶段不是非常重要的,你更重要的是基础能力的储备。另外前面也提到了,对大学生来讲,还有一个兴趣。可能很多人说我不是说不想做,我是对它没有兴趣,但是在我看来兴趣是辅助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我们做很多事情的时候,当你不想做的时候,你觉得没有兴趣,我觉得这不是一个非常理想的选择,你在做的时候,你才能真正发现对它有没有兴趣,大确实是不应该兴趣主导一切,而是能力指导一切,这个希望我们的同学们一定要去理解。
所以总体来说,还是我刚才前面有一句话,一定要多做一些事情,多做一些适合你的事情,那么你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主持人:程老师对这个问题还有什么补充的?
程忠智:我有几点补充。首先周老师在心理咨询室工作,更多的是接触负面的信息可能多一些,我个人认为,因为这个东西从我接触的,因为我们丰台区今年招聘了300多名教师,通过他们的接触,我觉得主流还是,大学生还是积极向上的,确实有一部分是无聊的、郁闷的、空虚的,但是我觉得还是少部分。
第二个大学生找工作,刚才周老师也说了,个人环境特别重要,个人方面要搞清楚四个。第一个就是自己的兴趣,兴趣是一个人持续工作,而且不感到疲惫,不感到厌烦的,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第二个,就是说价值观,价值观就是一个人他通过职业上得到什么。比如说一个大学生,他学计算机的,他毕业以后,他如果看重的是我怎么样把我的计算机技术传播给更多的人,他可能当老师,如果他看重的是钱,他可能选择去it公司等等这方面工作。如果他看重的是权利,那他可能去选择当人力资源部门的主管,所以人的价值观也非常重要。这两者都是决定了一个人,他想干什么,价值观和兴趣决定一个人想干什么。
那么能力,一个人分一般能力,比如一个人的观察和记忆力,这个人的操作能力,或者理论能力,或者言语的人际交往能力,等等的特殊能力,也决定了一个人到底擅长干什么。还有一个是人的个性,个性就是人的特质,也非常重要。今年我们丰台第一次尝试搞了面向优秀的大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测试,我当时担任主要的测试人员,当时到五月份、六月份,这些人经过了学校的试讲,专业基础非常好,但是他的个性方面有缺陷。比如我们如果有三种特质的话,我们建议教师不适合的。比如他抑郁特别严重,我们建议是不录取的。还有一个是焦虑,另外一个有严重的违反法律和道德人格倾向的这样三类人,我们是建议是不录取的。为什么呢?因为特别和人打交道,这三点特别重要,你整天情绪特别低落,有点想死了等等,你对学校来说,老师以消极的情绪看问题,对学生影响特别大。另外你自己很焦虑,不能把注意力集中到工作上,你教课也教不好,再一个你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教师这方面会出现体罚学生,等等这些事情发生。
从这儿可以看出来,大学生一方面生涯规划,应该是从小就做的,包括职业觉察等等,大学可能更多做职业的规划。规划越早越好,要做一个职业准备,就说我知道我的方向,知道我达到这个目标需要哪些准备,包括能力、价值观、个性,包括专业基础知识、技术等等这方面去转变,都特别好,这是第一个方面。
程忠智:那么怎么才能得到这些,一个是通过自己的觉察,再一个通过他人的镜子一样的觉察,还有一个通过心理测试也是可以的。第四个就是通过作品,从他的成绩,也能分析出来这个人的性格。比如他画的画,他的作品,也可以分析这个人的一些东西。
第二个就说环境,一个人一定要清楚,自己所处的环境,给自己能带来什么机会。环境可以使一个人,他可能会干什么这种机会,这也非常重要,那么怎么能得到这些职业的具体信息,通过家长、老师,通过报刊,通过媒体去搜集。再一个自己亲身实习也非常重要,再一个向已经工作的师兄、师姐打听也非常重要。所以说大学生的规划,其实第一点我觉得,应该从小做起,第二点,一进大学这个阶段,就需要有一个规划,然后大学四年,就积极从各个角度准备,这样的话,可能会发展得更好。
主持人:那我想听了今天两位老师,和我们谈了这么多,想问问小吴对于生涯设计有没有全新的认识和感受,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
吴丽玲:一句话,那我觉得应该是从新来过吧。
主持人:要付诸行动。
吴丽玲:一定要重新开始了。
主持人:今天通过两位老师和大家介绍,总结一下两位老师给我们的一些建议,我觉得对于青少年朋友来说,当你做职业规划的时候,不妨从这么三点来进行。我不知道我概括的准不准确,第一个是认识自己是基础,第二个就是做出选择是关键,第三个,最重要的也是我们要去努力做好的,就是付诸行动是一个根本。在这儿也希望大家都能够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也希望大家都能够为自己的生涯做一个非常美好和完整的设计,并且付诸行动,今天非常感谢三位嘉宾来到现场,非常感谢三位嘉宾各抒己见,也感谢各位朋友收看今天中国青少年广播网,推出的心理专家讲坛的第五场网上访谈,谢谢大家。
声明: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wzwt58@qq.com 。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本文地址:https://www.zilezai.com/xlzs/11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