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心理

如何向心理医生敞开心扉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关键,是来访者与心理医生的关系质量。要形成一个好的关系,心理医生与来访者都需要学习真诚。经常有读者写信给我说,他们的心理医生让他们如何如何不满意,他们该怎么做?我的回答一律是,与你的心理医生谈谈这些不满意,并且,越真诚越好,越直接越好。这样回答,既是一个心理咨询的原则,也是我自己做心理咨询的体会。文/武志红 图/CFP她在迎合心理医生的身体聆听完美的心理医生会有非凡的洞察力,能敏锐地捕捉到来访者种种微妙的心理,发现并与之直接探讨他们的不满,从而促进咨询的进展。但也可以说,所有的心理医生都在成长的路上,完美的心理医生不存在。期待有个心理医生能够时时刻刻地觉察到自己的状态,并且能时时刻刻令自己感觉满意,那是不可能的。实际上,来访者感觉到不满的时候很关键。假若他能敞开心扉,与心理医生主动说出来,不仅会促进来访者的成长,也可能帮助心理医生成长。在这方面我有深刻的体会。在做咨询半年多后,我遇到一位女性来访者F。她有非常敏锐的感觉,常常能捕捉到我的感受。在这方面,她比我更强。那时,我才开始使用身体聆听,对这一点着迷,也有些自恋,因很多时候,我发现,对方有什么感受,我的身体就会有相应的感受,身体如此直接,身体似乎从来不欺骗自己。一次咨询中,F犹豫了很久后对我说,武老师,我有一个不好的体验想与你分享,希望你不要介意。哦,欢迎,我说,在这个房间里欢迎你说出一切。她仍然迟疑了好一会儿才说,武老师,我觉得你太自恋了,你那么喜欢用身体来聆听,你总是说你的身体有什么反应,并反问我如何,那时候,你看上去沾沾自喜,好像很期待我给予肯定的回答,这给了我很大压力,所以我每次都会回应说,是的,我一样也有类似的反应,有时我还会说,你真的很敏感很厉害。但实际上,很多时候,我不是这样子的。她这样说,令我震惊。我完全没有想到,过去她给我的回应都是用来讨好我的。我停下来不说话,好好地回忆并体会过去使用身体聆听的一些时刻,我发现,自己的确有沾沾自喜的成分,而且这个分量还比较重。于是,我向她承认,我发现自己的确很自恋,当得到你或其他来访者肯定的回答时,我心中会有一点沾沾自喜的满足感,觉得自己很棒。然而,听到她说,过去她一直都是在迎合我,这令我感到难过,也感觉到有些遗憾。我继续对她说,我觉得,我是有沾沾自喜的部分,这部分还蛮明显,但我觉得,如果你能直接对我说,武老师,我的感受不是这样子的,那么我一点都不会觉得受伤。最后我反问,为什么我的沾沾自喜给你那么大的压力呢?这会让你想到什么?她想了想说,这和她与父亲在一起的经历有关,这也和她与其他亲人在一起的经历有关,很小的时候,她就学会通过捕捉对方的感受,去发现对方的需要,然后去满足他们,他们就会很高兴,并因而更加喜欢她……经过这次谈话后,我感觉,她在咨询室中变得轻松了很多。同样,这次经历对我也有很大的帮助,后来我总结发现,在很多时候,我使用身体聆听时并不准确,所以,我在使用身体聆听时会加一句:“这是我自己的感受,未必是你的,你的感受是什么?”第三方技术也无法解开的心结弗洛伊德是迄今为止最有名的心理学家,但多次调查显示,对心理咨询与治疗行业的影响,弗洛伊德排名第二,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排名第一。心理医生之所以会将罗杰斯放到第一位,主要是因为罗杰斯提出,心理医生与来访者的治疗关系,才是心理治疗的核心因素,而心理医生的真诚、温暖与无条件积极关注,是至关重要的关系因素。现在,几乎所有的心理医生都会知道,他们与来访者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不过,很不同的一点是,相当多的心理医生会认为,心理医生与来访者的关系是基础,理论知识与技术更为重要。而在罗杰斯那里,关系就是一切。我倾向于罗杰斯这一边,在我看来,心理咨询与治疗中,技术很重要,但技术更像是一个第三者,心理医生要借助这个第三者与来访者说点什么或做点什么,而比说什么和做什么更重要的,是心理医生与来访者的关系素质。这一点我早在大学本科时就坚信无疑了,但能打心眼里体验到这一点,是得益于一位来访者K。K的收入有限,他差不多是一个月来找我一次。他对我抱着很大的期望,我一方面受这个期望的影响,同时自己也希望能加快疗程,早早帮助他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与社会适应能力。为此,我在他身上使用了种种治疗技术,如精细的自我解梦、催眠与NLP(神经语言程序)等。尤其是两次解梦,我觉得精彩异常,甚至因而开始期待,他的心门该因此而开了吧。但是,他的心门迟迟没有打开,咨询约一年后,他仍然觉得没有什么进展,中间还暂停过两三个月时间。精彩的技术没有带来突破,反而是,他做的一件看起来很不起眼的事情带来了突破。一次,他对我说,武老师,我一直瞒着你一些事情,我总是希望不讲这些事情就可以取得进展,但我想,也许讲讲这些事情会对我有帮助。说了这些话后,他仍然是犹豫了很久,才终于给我讲了他隐瞒的事情。他讲出来的事情令我震惊,但是不是因为事情特殊,而是因为太平常了。如此平常的事情,却成为他心理上不能承受的重担,我实在难以理解。我将我的这些感受告诉他。并且,他本来非常担心我会因为这些事情对他有很不好的看法,我则承认,这些事情的确我会有些看法,但假若完全觉得这是好事是0分而完全觉得这是坏事是10分的话,那么我的看法也最多不过是6分。更重要的是,即便我对他做过的这些事情有看法,但这些事情本身在我与他的关系中就没有太多分量,这些看法影响不了我与他的关系。而且,我分明感觉到,当他讲了这些事情后,我与他的关系亲近了很多。这次谈完话后,我感觉他明显放松了一些,而接下来的一次咨询中,他有了一个很深的认识。他说:“一直以来,我觉得自己不够好,必须改变。因为这样的看法,我不敢与别人交往,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觉得这是确定无疑的事情——我真的不够好。但现在,我走出来了,我才发现,我并不比别人差,实际上,我的确有不少蛮不错的品质。发现这一点后,我坦然了很多。”医生,我到现在还不能信任你K的故事显示,哪怕仅仅向心理医生袒露自己,有时就会带来很好的疗愈效果。这是为什么呢?我的答案是,一个人之所以不敢袒露自己的某一方面,是因为他将这些方面视为“坏我”,而“坏我”其实是在原生家庭那个小世界中形成的。当父母向孩子传递一些信息——这是绝对不可接受的,如果你这样做,我们会不喜欢你疏远你甚至想与你断绝关系,孩子的“坏我”就形成了。“坏我”形成时的逻辑越是严厉,一个人的内心就会绷得越紧,因而发展出种种心理问题。当孩子长大成人进入社会后,他还会不自觉地认为,这些方面是别人绝对不会接受的“坏我”,绝对不可以呈现出来。但实际上,现在的人际关系与原生家庭的人际关系已大不相同,原来那一套心理逻辑已不适用了,依照美国心理学家斯考特·派克的说法,他应该修正其心灵地图了。K与我的关系是新建的,他将那些看起来并不起眼的事情隐瞒了一年之久,是因为他并没有活在这个新的关系中,他的心仍然停留在原生家庭。但是,只要他说出这些事情,便会发现完全不必执著于原来那一套苛刻的心理逻辑,于是改变自然发生。什么是心理健康?在我看来,灵活与宽容是很重要的一个标准。你可以这样,你也可以那样,这就是灵活与宽容。相反的是僵硬与苛刻,即“你可以这样,但绝不可以那样”,甚至“你既不可以这样,也不可那样”。不过,疗效产生的前提是在心理医生与来访者的关系中有这样的氛围——“你可以这样,你也可以那样”。假若心理医生自己心中都有很多苛刻的教条,疗效很难自然发生。作为来访者,面临着一个选择:我要不要向心理医生袒露内心?我会说,相信你的感觉。如果你能感觉到你与心理医生彼此信任,那么就去袒露你的内心。虽然有的心理医生会容易给人信任感,但真正的信任感是逐渐建立的。那么,具体该怎么做呢?办法就是,去和你的心理医生谈你的感受,不管是好的还是不好的。譬如,你感觉,尽管咨询了很久,但你仍然不够信任他,那么你可以和心理医生探讨这一点,对他直接说,我直到现在还不能信任你。这时,合格的心理医生会和你比较中立地去探讨这种不信任感,假若一个心理医生因而感觉到很大的受伤感,于是顾左右而言他,或者干脆说“这肯定是你的问题”。那么这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心理医生。咨询室内的走神打瞌睡意味深远很多时候,不信任感是因具体细节而产生的,譬如有的心理医生会走神、打哈欠甚至打瞌睡,这让来访者感觉很不好。我的建议是,去和你的心理医生说,某次咨询时,你走神、打哈欠甚至打瞌睡了,我感觉很不好。咨询室中发生的一切皆有意义,走神、打哈欠、打瞌睡乃至睡着都是。一次,我的一个女学生在课堂上分享心得,我听着听着就走神了,发现后赶紧把自己抓回来,但听着听着又走神了。于是,我和她分享说,我发现,听你讲话时我总是走神,这在今天真是罕见,我之前听别的同学讲话时注意力是非常集中的。她说,她也注意到我走神了,有点不快但没有多想,你这样一问,我才想起,刚才我和你说话时,我的眼睛一直在瞟着左侧的墙。我请她感受一下她的身体。她感受了一会儿说,心口好难受,呼吸变得很困难,刚才就有这种感受出来,但那一刻她感觉到害怕,所以把注意力转移了,看左侧的墙,说一些大道理,就是在逃避那种感受。这个例子显示,作为老师,我的走神是对她的走神的呼应。在咨询中,这样的故事比比皆是。除非是,我自己没休息好,很累,那时的走神、哈欠、瞌睡是自己的原因,否则基本上都是我与来访者之间的一种呼应。因而,当我有上述表现时,都会主动告诉来访者,与他探讨。有时,我会等待,看看这些情形何时消失。前几天,一次咨询中,听一名男性来访者讲一些事情时,我困得厉害,稍一闭眼就睡着了。我向他坦承了我很困,之后我们继续进行谈话。过了一会儿,突然间,我感觉困意消散了,接着他谈起了关于性的问题。我们就此进行了探讨,我明白,那种困意,是感应到他对性的压抑。这很微妙。当他想谈性而不好意思时,作为心理医生,我的感觉是困极了。这是我的反应方式,如果换一个别的心理医生,可能有不同的呼应方式。譬如,他可能会变得极其兴奋,会有一种想追根究底的冲动。由此可以说,心理医生有什么样的呼应方式,既反映着来访者的特点,也反映着他自己的特点,所以,如果可以就这些进行及时的探讨,不仅对来访者会有帮助,对心理医生也是一种治疗。相当多的时候,我会发现,来访者之所以不敢袒露一些事情,其根本问题在于性,可能一开始的表面问题是别的,但最后会发现,多是围绕着性所产生的负罪感乃至罪恶感,令自己不敢袒露心声。还有相当多的时候,不敢袒露是因为太痛苦了,就像那位女学生,她那种不能呼吸的感受是强烈的被抛弃感,多年以来一直不敢碰触它,因为一旦碰触就会有排山倒海的力量冲垮自己,所以那时她要走神,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地方。也有很多时候,咨询室中的走神、哈欠与瞌睡,是因为谈的话题不是围绕着来访者的,而是围绕着心理医生的。一天,一位来访者来和我谈了约10分钟,我困得不得了,问她怎么样,她说,目前谈的这个话题没什么意思,她本来是想谈另外一个话题的,但好像我对目前这个话题很感兴趣,所以不好意思转移话题。当她转移话题,开始谈她想谈的话题后,困意刹那间就烟消云散了。《阿凡达》中传递了一个理念——链接,战士要和六腿马链接,要和战鹰链接,而在祈祷和为人做治疗时,需要整个部落的人一起链接。链接,也是心理咨询与治疗中最重要的。当你不敢袒露自己时,你就切断了与自己的链接,那时心理医生也将失去与你的链接,而像走神、哈欠与瞌睡,常常也是因为失去了链接。这时,心理医生也罢,来访者也罢,都需要努力,将注意力重新拉回到感觉上,即双方的内在链接。

如何向心理医生敞开心扉00

声明: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wzwt58@qq.com 。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本文地址:https://www.zilezai.com/xlzs/11765.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