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宽容?
鲁迅说:我一个都不饶恕!
实验说:不宽容,就是因为把问题都推给了人的劣根性,而不是环境
我一个都不饶恕!――鲁迅留下这样一句话就愤怒地走了。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为什么鲁迅最终也没能宽容这个世界呢?心理学理论认为,如果你把人看成是一成不变的,那么就容易产生更强烈的刻板印象。难道说是因为鲁迅把问题归结于中华民族劣根性?
一批大学生做完哥伦比亚大学的心理学家Sheri R. Levy的量表以后被分成了两组,一组人坚信人会随着环境改变,一部分人认为人格天生难以改变。然后让他们对非裔、亚裔、拉丁裔等等少数种族的美国人进行评价,发现后一种人会用更快的速度做出评价,并且这些评价也来得更极端,爱憎分明。
请问你觉得非裔美国人体育怎么样?可变组犹豫了一会:他们体育不错。不变组果断作答:黑人都是运动健将啊!评价别人的方式本身也是学来的。Levy 先通过两篇观点截然相反的文章,用生动的名人案例,分别说服参与者相信人是可变的或者不可变的。被灌输人性不变思想的大学生果然对教师、警察等等职业产生了更多极端的看法。
奴性总是被人批判,可是常常忽略奴隶制度是它产生的重要原因。在解释他人行为时,我们也经常采用”见微知著“的办法,总想通过一件小事就判断这个人的本质,而忽视情境的作用。看到小孩儿不说话,立刻判断他性格内向,而想不到是因为父母在场。看到老师侃侃而谈,就觉得他很渊博,而意识不到这是他的专业领域。 看到发言人说话立场有问题,就判断他人品也有问题,殊不知他只是被操纵的一个木偶。
“那个图书管理员帮一个老妇人将杂货送到了马路对面。”看完这句话,你记住了什么?纽约大学乌尔曼教授给参与者呈现了很多类似的陈述句,然后给他们一些提示,好让他们回忆起刚才看过的这些句子。什么提示最管用?不是象征图书管理员的“书”,也不是象征杂货的“背包”,而是比这更抽象的词――“乐于助人”。参与者仅仅通过简单一句话就推断出了图书管理员具有乐于助人的品质,并且在头脑中留下了比具体形象更深刻的印象。
把人看做不变的,把人格特质(而不是环境)看做是行为的原因当然是有好处的,不然我们就没办法了解其他人,判断他们是不是靠谱了。但是,这种思维方式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让人变得不宽容。朋友为什么迟到呢?是因为一时堵车,还是因为他不在乎你?真相只有一个,当你不知道它的时候,为什么不选一个美好的猜想?
心事鉴定组新浪围脖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转载请注明出处。商业使用请联系果壳网。
声明: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wzwt58@qq.com 。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本文地址:https://www.zilezai.com/xlzs/11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