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潮流的推手吗?
经验说:能上排行榜的一定是好的
实验说:流行总是具有一些随机性,群众经常是盲目跟风的
在80年代,如果穿条喇叭裤,那一定是走在流行的风口浪尖上潮人。可是现在翻出过去照片一看,小伙倒是挺帅,可是这衣裳也太土了点。那时候审美怎么这么扭曲呢?不止是穿着,还有当时流行的歌曲,虽然能留下来的的确都是经典,但是当年那些没留下来的大多数呢?要是不看《梦回1980》的节目单,还真想不起来了。再一听,觉得很一般啊很一般,找不到当年的感觉了。
难道是你老了吗?不是。只是因为当年这些本来不经典的东西走了某种运,一不小心被某些潮人盯上了,其他人怕自己太 out 就跟风,于是众人一起推潮,就把这个东西推到了流行的最前线,成为了排行榜上的赢家。
雅虎研究中心( Yahoo! Research) 的 Duncan J. Watts 和普林斯顿大学的 Matthew Salganik 做了一个假音乐网站试图弄明白这件事。他们在这个音乐网站上提供下载和打分的服务,网站上的歌曲全部都来自没人听说过的歌手。他们的网站每上线几周,评选出一个“最受欢迎歌曲排行榜”以后,就再重新归零,邀请一批新的参与者进来。
总共有一万三千名用户参与了他们的研究。每隔几周就会出一个新的排行榜。按说大多数人的审美应该是相似的,可是这些榜单排名之间却差得十万八千里。确实有个别几首经典的在多数榜单上名列前茅,但是更多的歌曲是在某个榜单上异军突起,却在其他榜单上名落孙山。
到底是什么因素影响了这些歌曲的排名呢?在后来的实验中,他们“潜规则”了一些歌曲,把这些歌曲推到排行榜末尾的位置。接下来不用管它,它就能吸引来大批的听众,自动在排行榜上往上爬。多的更多,少的更少,这种现象在《圣经》里就有描述,后来被叫做马太效应。
网络推手们就是靠这个吃饭的了。只要先把一个东西推到一定程度,自然就会引来更大范围的关注。据说当年“回家吃饭”那个帖子原帖只被推到了3万,它就自己滚到了30万。十年以后,我们再来看看这些,会不会懊悔自己居然傻*到去做别人造潮的小水滴呢?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转载请注明出处。商业使用请联系果壳网。
声明: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wzwt58@qq.com 。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本文地址:https://www.zilezai.com/xlzs/11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