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D治不好你的抑郁症
TED治不好你的抑郁症JESSE SINGAL 文 | 纽约时报mints 编译
“或许鸡汤可以治疗抑郁症”。
不只是电视导购的江湖郎中这么认为,耶鲁大学社会心理学家约翰·巴格(John Bargh)也是这么说的。
巴格是研究“社会启动(social primes)”的专家,启动效应(Priming Effect)[a]认为:施加在我们无意识上的一些微妙暗示会给我们的行为带来巨大的影响。例如,他曾在1996年发表的论文[1]提出,如果一直接触一些和老年人相关的词语,比如“皱纹”,走路就像中了魔一样会变得很慢。
[a]译注:社会启动是心理学的可重复危机的典型代表。无法得到有效的再次验证。[1]Bargh, J. A. , Chen, M. , & Burrows, L. . (1996). Automaticity of social behavior: direct effects of trait construct and stereotype-activation on act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 71(2), 230-44.
巴格在2017年的书《不知不觉——我们行为的无意识缘由》中提到了一项临床试验,该项研究发现,当重度抑郁症患者在暴露于非常高的温度之后,他们的症状似乎有所好转。
他猜想,也许在门诊中给病人开一些类似”鸡汤“的处方就可以缓解焦虑,因为“汤的温度有助于取代病人生活中可能缺少的社会温暖”。而且,他调侃道:“这样的治疗不太可能给医药行业和精神产业贡献巨大的利润。”他也提到,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当然,心理学家想研究什么是他们自己的事。
但是,如果你爱的人正在饱受这种久治不愈精神疾患的痛苦,那么,这些说法就显得不靠谱了——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抑郁症患者在喝咖啡,也没看出他们有什么明显的好的变化。
目光短浅观念的大流行
巴什臆想(ideas)的“启动世界(primeworld)”之中最精华的部分是一种目光短浅、极具诱惑的世界观。
这种臆想认为,人类行为很容易受到启动事件和其他微妙事件的影响——这是一种非理性的偏见,一种过于悲观的思维定式(mind-set)——认为人们可以轻松地通过一些低成本的心理微调消除这些影响,甚至认为这些心理上的微小调整可以帮助人们解决社会问题。
如此荒诞的观点之所以能够盛行起来,是因为人们迷恋的是快餐式的、诱惑性的观点,这些观点往往被打造成至理名言、金句式的流行心理学。而这些观念,往往是通过TED演讲和畅销书快速蔓延开来——而且,这种流行文化和知识变得越来越火爆。
缺陷观念的蔓延
由于这些观念忽略了更大、更具结构性的力量——即,那些更能够影响人类行为的力量(从早期生活中的遭遇到的创伤,到我们拥有多少财富,到我们是否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成长)。因此,这些观念是残败、有缺陷的。
更糟糕的是,这些观念可能会影响我们解决现实世界问题的能力。
幸运的是,心理学可重复危机的爆发削弱了那些曾经被捧上天的心理学发现的影响,让人们能够对这些观念提出更多的质疑,对这些不靠谱的想法进行修正。
不仅仅是心理学家从这些不靠谱的观念中获益,与之相关的群体——还包括新闻媒体记者、专家,以及其他专业的“思想领袖”。这些群体共谋了一个颇具影响力的生态系统,他们因为页面浏览量、畅销书或TED演讲带来的曝光率赚得盆满钵满。
尽管他们鼓吹的解决方案并不昂贵,也没有政治上的争议,又迎合了大众对科学的消费需求。但是,这一切也渗透到了政策制定者的观念中,毕竟,能够“事半功倍”、快速的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极具诱惑力。
以偏概全的观念
可以肯定的是,这些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也就是说,在边际情况下轻微地改变环境、或者提供更多的选择余地,的确会影响我们的行为。一些所谓的“四两拨千斤”的成功方法,或许可以节省人们的资源。或者,在自助餐厅多拿一个甜甜圈会让自己付出更少的代价,获得更好的心理感受。
但一些心理学家提出的一些更加冒失的主张可信度就要低得多了。
以巴格为例,他说,在某种程度上,看到更干净的街道会刺激人们的亲社会行为(prosocial)。他声称,这有助于解释自1990年代以来纽约市暴力犯罪率的大幅下降。所以他对警方的“破窗政策(Broken Windows Policing)”[b]大加赞赏。
[b]译注:破窗政策治理的重点是混乱无序的现象,这种观点认为,尽管混乱无序与严重犯罪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是混乱无序会导致更多的恐慌和居民的退缩行为,最终导致暴力犯罪。1990 年代纽约警务的策略对减少犯罪和混乱产生的影响存在很多争论。仅靠破窗警务并没有降低犯罪率。尽管巴格也承认其他的一些因素也会影响暴力犯罪的发生,但是,我们知道,这是对一个复杂问题的过度简化。
几乎没有什么犯罪学家认为这些积极的行为线索意味着暴力犯罪的大幅下降。
思维定势、内隐联想测试靠谱么?
最近几年流行的一些被热捧的观点也浸透着这种意识形态。例如,思维定势(mind-set)干预的目的是把人们的“固定”思维模式(“我考试不及格——我是个傻瓜”)转变为“成长”思维模式(“如果我下次更努力,我会做得更好”)。
思维定势的提出者、斯坦福大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Carol Dweck)在她的书《思维定式:新成功心理学》中说“30年来,我的研究表明,你对自己的看法深刻地影响了你生活的方式。”德威克在TED中的相关演讲已经被播放了1250万次。
同样,内隐联想测试( 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声称,通过简单的计算机测试就能够衡量一个人的内隐(或无意识)偏见程度。该理论的提出者声称,内隐偏见可以解释美国持续存在的种族歧视差距。
然而,他们提出这些主张的时候,心理学就已经遭受到了可重复危机的冲击了。也就是说,研究人员试图重复这些研之时发现的结果往往都不会令人满意,甚至是丝毫没有结果。
事实证明,心理学家(以及其他科学家)长期使用的标准统计方法很容易产生假阳性结果。大约50%的实验心理学研究结果无法重复[2],而社会心理学是重灾区——大多数以社会启动、内隐偏见和刻板印象为基础的研究无法被重复证明。
[2]http://doi.org/10.1038/d41586-018-07474-y是补救还是掩盖?
妄图通过简单的补救方法改变严重心理问题的理论观点遭受了特别沉重的打击。思维定式似乎远没有德韦克最初宣传的那么有效:2019年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项重要研究也的确发现了思维定势的一些效果,但只是相对较小的效果,而且只适用于较差的学生。
(德韦克在电话交谈中指出,《自然》杂志的研究集中在一种相当简单化的思维模式干预上,这种设计易于扩展,并参考了早期研究中发现的更大效果,这些效果以更昂贵、更耗时、需要高度训练人员参与的多阶段干预为前提。)
心理学家、可重复性的重要倡导者布赖恩·诺塞克(Brian Nosek)在2019年说:“至于巴格所信奉的诱人的社会启动魔法,比如人们在看到与衰老有关的单词后走得更慢!?我不知道有谁做出了同样的结果。并不是说没有,我只是说不出谁重复了这事。”
在重复性审查中幸存下来的少数社会启动研究,其效价往往都很小、不一致,在实验室环境之外也不一定相关。
(巴格在邮件沟通中认为,人们夸大了他的研究领域中的可重复困境,并且说,他发现了一些积极的结果。)
内隐联想测验也面临着类似的困难。尽管这种测试仍然是日常多元化培训中的一部分,但它的创造者很久以前就承认,这个测试太过杂乱,不适合用来确定那些可能从事种族主义行为的人(这是对他们最初主张的重大倒退)。
结语
我们熟知这些理念中的乐观、自信的社会愿景,但是,它们在统计学上的缺陷同样重要。
本文的重点并不是告诉读者,当今最杰出的心理学家正在否认还有一个更大的世界——这个世界超越了社会启动、偏见和思维定势。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些观念被媒体放大、变得更加具体、甚至是提高了其重要性。
有时候,人们错误地认为,最好的或最真实的科学思想会被推到的顶峰。但是,这种情况从来没有出现过。
如果一个流行科学通过TED讲座和其他平台变得热销的时候,这种说法就更值得怀疑。
然而,民众最愿意相信的,往往是这些被追捧到极致的想法,我们会幻想,觉得我们可以很容易地修复这个世界。
声明: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wzwt58@qq.com 。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本文地址:https://www.zilezai.com/xlzs/12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