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心理障碍促进身心健康
我国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种真人在当时就是能为社会服务而又有真才实学的人,如今,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首先应该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可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把一个无知孩童培养成“真人”是多么艰难。有关调查显示,近30%的中小学生具有的心理素质在及格水平以下。他们有的因自大自卑而心理扭曲,有的因学习压力而不堪重负,有的因人际关系紧张而焦虑困惑,有的因家庭变故而导致失衡……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摆到我们面前。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未雨绸缪,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和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建构学生健康的心理。
一、强化责任心,学会责己
由于太多的呵护和包办代替,现在的孩子责任意识已经相当淡薄。只听好话,不纳逆耳之忠言。出了问题,习惯于首先找别人的过失,或以客观原因为借口,而不去思考自己的责任,只会批评他人,不会自我批评。例如,当老师向两个打架的学生询问原因时,他们会毫不犹豫地列举出对方的十大罪状;当老师指出某一学生没有及时完成作业时,他会认为那是别的同学在旁玩闹影响了他……由此造成同学之间矛盾增加,甚至使孩子抗拒老师的教育,严重影响学业和心理健康。
对学生进行责任心教育要做到言传身教相结合,首先要讲清道理,积极诱导。可以借生活、学习中的一些小事,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如低年级可进行“地上有了纸团怎么办”的讨论,培养学生的工作责任心以及对集体事务的责任心。高年级则可进行“矛盾是怎样产生的”讨论,引导学生产生矛盾先检讨自己的行为,想想自己的责任。为构建严于待己、宽以待人的博大胸怀铺垫基础。还可以通过讲故事、听讲座等形式初步培养学生对家庭、社会的责任感。
其次,教师要以身作则。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教师的身体力行,不仅可以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而且可以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威信,使学生较易接受教师的说教。如要求学生对工作认真负责,教师自己就应做到及时地批改作业,并用上规范的修改符号。要求学生做错了事要勇于承担责任,教师在平时也应十分注意给学生以示范。有一次,一个学生在体育课时不慎摔伤,我就连夜带他跑了两家医院,直到确诊无事才回家休息。这不仅给当事人,而且给全班学生以不小的影响,于无形中提高了自己在学生面前说话的分量。
二、培养坚韧意志,学会吃苦
当前,独生子女已成为小学生的主体,他们大多深受长辈宠爱,有的甚至于一生下来就处于一种过分的溺爱之中,故而易形成一种依赖心理。他们对日常生活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常常表现出缺乏个人意志力、不能吃苦耐劳等缺点。
爱因斯坦说过:“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为重要。”可以说,培养学生坚韧的意志比教给学生文化知识更重要,而意志的培养需要重视榜样的力量。卢梭说:“千万不要干巴巴地同儿童讲什么理论,如果你想使他懂得你所说的道理,你就得用一种东西去标示他。”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往往能够把抽象的道德观念、优良品质、情感、意志和行为有机地、完整地体现出来,使学生更具体地理解要求,明确努力的方向。古代有司马迁受腐刑而著《史记》,李时珍27年编撰《本草纲目》;近代有江姐忍受酷刑坚守秘密,张海迪身残志坚苦学求知等动人事迹。通过对这些榜样的学习,可使孩子们多少懂得人生不如意事十八九的道理,从而逐步学会用自己坚强的意志去承受挫折、克服困难的本领。
另外对学生意志的培养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可教育他们从小事、身边的事做起。如对一、二年级的小学生可开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今日事今日毕”活动,天天有检查,有监督,这对克服他们的依赖心理,锻炼意志力,能起到有益的促进作用。也可借助各种自然条件或创设某种情境,如组织学生参加登高、长跑、社会调查等活动,给学生以冲破重重困难或遭遇各种曲折的生活体验。
三、化解妒忌心,学会合作
由于经济的发展,现在的孩子普遍家庭环境优越,再加上父母的娇生惯养,往往使他们争强好胜,死要面子,嫉妒心重。这表现出学生的心理不成熟,人格的不完善,它对学生个体成长是极其有害的。要消解学生的嫉妒心首先要晓之以理,要把抽象的理性知识化成生动形象的东西,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如为学生列举陷于嫉妒深渊,干出诽谤、中伤甚至伤害他人的事,结果毁灭自己,葬送前途的反面典型,使学生明白嫉妒的危害,并以之引以为戒;引导学习能控制嫉妒之心而取得巨大成绩的名人佳话,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使他们能正确对待别人的进步,看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其次要动之以情,对那些暂时落后的学生更要多一些关心与爱护,营造关爱氛围,以化解他们的嫉妒之心。对他们取得的成绩要及时地给予肯定,以激励他们进取之心。此外,我们更应该在提倡进行竞争的同时强化互助合作精神,以优化人际关系。我国著名心理学教授邵瑞珍指出:“合作有助于学生发展良好的个性,增强群体凝聚力,形成和谐的教育氛围,在解决新的复杂问题时,学生间的合作显然要胜过个人的努力。”因此,我们应该协调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努力使学生间呈现出互亲互敬、互助互爱、团结协作的良好人际关系。从而最大限度地化解学生的嫉妒心,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声明: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wzwt58@qq.com 。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本文地址:https://www.zilezai.com/xlzs/12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