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五条规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应当结合未成年人不同年龄的生理、心理特点,加强青春期教育、心理矫治和预防犯罪对策的研究。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是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治本措施,需要引起我们的特别重视。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与违法犯罪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紧张、竞争的加剧,精神类疾病发病率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青少年也不例外。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沃建中博士主持的“中小学生心理素质建构与培养研究”课题组的问卷调查表明,我国小学生中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的比例是16.4%,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是4.2%;初中生中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的比例是14.2%,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是2.9%;高中生中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的比例是14.8%,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是2.5%。虽然我国当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是良好的,但由于基数大,即使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比例只占百分之几,也是不小的数目,还有存在异常心理问题倾向的也可能发展为严重心理问题。
一项对全国22个省市的调查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2.97%,在人际关系、情绪稳定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大学生有心理障碍者占16%至25.4%。其中有焦虑不安、恐惧、神经衰弱和抑郁情绪等严重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占学生总数的16%以上,而且,未来几年还有上升的趋势。
上述调查表明,心理不健康的问题已经成为关系到当今家庭、学校和社会稳定的一个亟待关注的重要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对未成年人来说,由于他们正处于“心理上的断乳期”,在这个阶段,他们独立意识大为增强,但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却较差,一旦遇到失败,就容易灰心丧气,甚至自暴自弃,破罐破摔,走上报复社会、与社会对抗的违法犯罪道路。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治本之策
传统的犯罪预防强调对影响违法犯罪行为产生的外界环境因素的控制以及事后对违法犯罪人的惩罚,但事实证明,这些措施的效用不大,犯罪率仍呈上升趋势。故有学者提出了心理预防的观念,强调通过对人的健全人格的社会培养和自我修养,增强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从而使人们在特定的社会背景和具体场合下,能够做出符合法律和道德规范的行为选择。笔者以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从家庭教育开始,塑造健全的人格。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必须注重家庭中每个成员的文化素养、文明程度的提高,共创和睦相处、相互支持的家庭气氛;向广大家长普及有关心理学知识,引导家长参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设立咨询机构,开办家长学校等形式,提高家庭家教能力;有关院校和教育科研单位应把家庭教育列为需要迫切研究的课题,以提高全社会家庭教育的水平。
重视素质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青少年心理障碍问题,归根到底是素质教育问题。真正将应试教育转化到素质教育需要各方面努力。在中小学时期,老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形成健全的人格。教育部在1999年和2001年分别颁布《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各级学校充分认识和加强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性。应尽快将教育部的文件落到实处,在各级学校建立心理咨询服务中心,进一步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规范性,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纳入教学课程,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科研工作。
筛查心理障碍,进行早期干预。定期对各年级的大中小学生进行心理测验,对有严重心理问题或精神障碍的个体,进行早期干预治疗,使有心理障碍或精神障碍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而不致过早流失到社会上去,导致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建立社区心理咨询和帮教网络。目前我国尽管有心理咨询机构,但大多集中在各级医院和少数学校。而且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害怕去看心理医生,恐怕被人误解为“精神病”,从而讳疾忌医,这对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十分不利。而在国外和香港地区都有社工这一职业,从事这一职业的人都是经过严格的心理咨询培训的人员,并且活跃在各个社区,进行着青少年(包括成人)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他们的工作使大量存在心理问题的人受益。这种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声明: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wzwt58@qq.com 。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本文地址:https://www.zilezai.com/xlzs/12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