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心理

大多数精神病患者会使用暴力?

大多数精神病患者会使用暴力

首先来给电影迷出一道快速测试题。下列好莱坞电影有什么共同之处?《精神病患者》(Psycho , 1960) 、《万圣节》(Halloween , 1978) 、《十三号星期五》(Friday the 13th, 1980) 、《危情十日》(Misery, 1990) 、《山姆的夏天》(Summer of Sam, 1999) 、《德州电锯杀人狂》(Texas Chain Saw Massacre, 1974) 、《猛鬼街》(Nightmare on Elm Street , 1984) 、《一级恐惧》(Primal Fear,1996) 、《恐怖角》(Cape Fear, 1991) 和《黑暗骑士》(Dark Knight, 2008) 。

如果你猜出这几部电影中的主人公都是实施暴力的精神病患者的话,就给自己加一分吧。

这些电影是常规而非例外。大约75%的描写严重精神疾病患者的电影都把这些人描绘成生性好斗甚至嗜杀成性。在好莱坞,描绘“变态杀人狂”和“杀人疯子”的电影和电视节目已经非常泛滥了。黄金时段播出的许多电视节目中描绘的那些患有精神疾病的人参与暴力的概率,比其他性格特征的人高大约10倍,比普通人高10~20倍。

诸多新闻中对精神病的报道也几乎如出一辙。一项研究显示,针对曾患精神病的患者所做的报道中,有85%主要关注的是他们的暴力犯罪。新闻机构信奉这样一句未被道破的格言:“流血新闻能上头条,火灾消息能赚眼球”(If it bleeds, it leads; if it bums, it earns.)。对于深谙此道的那些人来说,上述研究发现当然不足为奇。新闻媒体以制造轰动效应为生,因此有关具有暴力犯罪史精神病人的故事确实可以保证获得大健的关注。

大多数精神病患者会使用暴力?许多影片经常甚至通常是以暴力的形式加剧公众对精神病患者的错误认识。但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大多数精神病患者根本就没有暴力倾向。

由于可得性启发法则(availabily heurisic)(对越容易想到的丰情,人们判断其发生频率越高的一种倾向)的影响,这样的媒体报道肯定会让人们一听到“精神病”就想到“暴力”。此法则会导致在两种现象之间产生错觉关联(见引言),此处即暴力和精神病之间的错觉关联。被媒体广泛报道的2001年安德里亚·叶慈(Andrea Yates)溺死自己五个孩子的悲剧事件和2007年弗吉尼亚理工大学(Virginia Tech)赵承熙(Seung-Hui Cho)枪杀32名师生的骇人新闻几乎很肯定地加深了人们对这种关联的认可,因为叶慈和赵承熙都患了严重的精神紊乱症(叶慈被诊断为精神病性抑郁症,赵承熙则表现出明显的精神分裂症状)。确实,正如一项研究所示,阅读一篇关于9岁孩童被精神病人杀害的新闻报道,让人越发认识到精神病患者比具有控制能力的人更加危险。

许多调查显示,认为精神疾病和暴力犯罪密切相关的观念一并存在于大众媒体和公众心目中。这一点儿都不足为奇。一项调查表明,大约80%的美国人相信精神病患者更容易施行暴力。这种对高度危险的认识将大范围的精神紊乱症状纳入其中,包括酗酒、可卡因类依赖症、精神分裂症甚至抑郁症等。此外,从1950~1996年,将精神病视为暴力的美国成年公民的人数有了大幅的增长。这种增长不无讽刺意味,因为研究表明,由精神病引起的自杀事件比例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降低了。无论这种想法源自哪里,它在一个人幼年时就开始形成了。研究显示,许多年仅11~13岁的孩子认为大多数精神病患者是很危险的。

然而普通大众对精神疾病和暴力犯罪之间关系的看法与大量的研究证据是相悖的。不可否认的是,大部分研究指出,患有严重精神疾病人群中存在相对较高的危险,比如精神分裂症和曾被称为躁郁症的双相情感障碍症。

但是,即使是这种较高的危险性,也只存在于相对较小的精神病患者人群中。例如,在大多数研究中,患有妄想症(比如认为自已被中央情报局追捕的错误幻想)和药物乱用障碍的病人施行暴力犯罪的危险很高,但其他精神病患者并非如此。实际上,最近一些研究显示,未患有药物乱用障碍的严重精神病患者施行暴力犯罪的风险并不比其他人高。此外,定期服药的精神病患者与一般人群比起来采取暴力的风险也不会比后者高。也有一些证据表明,患有“指令性幻觉”(听到有声音在指示其做出诸如杀人之类的行为)的病人施行暴力的风险很高。

但是,最好的评估数据表明,90%多的患有严重精神疾病包括精神分裂症的人从来没有过暴力行为。而且,在所有暴力犯罪案件中涉及严重精神疾病的可能只占3%-5%。实际上,患有精神分裂症和其他严重精神病的人更有可能成为暴力受害者而非行凶者。这可能是由千他们的心智能力低下使得他们更易受到别人的攻击。此外,大多数主要的精神疾病,包括抑郁症和焦虑障碍(诸如恐惧症和强迫症),与产生身体攻击的高风险并不存在联系。

不过,在公众理解误区的大片灰暗迷雾边缘出现了一线希望。研究显示,新闻和娱乐媒体对精神病的描写可能在逐渐改观。从1989~1999年,包含暴力描写的有关精神病患者的新闻报道的比例有所降低。与此同时,近几年的一些类似《美丽心灵》(ABeautifulMind, 2001)这样的影片中描绘的患有严重精神疾病比如精神分裂症的人并不暴力,而是能够很成功地控制他们的精神病症状。这些影片可能有助于消除公众持有的认为精神疾病和暴力行为之间有直接关联的错误观念。有趣的是,跨文化研究表明,在包括西伯利亚和蒙古国在内的这样一些地区可能并不存在认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有极高暴力犯罪风险的想法,这可能是由于那里的人接触的媒体报道很有限。这些发现让我们更有理由相信那种认为精神病患者中存在极高暴力犯罪风险的想法并不是不可避免。

声明: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wzwt58@qq.com 。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本文地址:https://www.zilezai.com/xlzs/1286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