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心理

佛教的爱与世俗之爱的不同之处

在佛教中,无私地付出是一种纯粹的感觉。它伴随着一种完全的舒适感,因为你知道,自己并没有给任何人带来痛苦或苦难。相反,您为他们带来了快乐。

然而,世俗的爱有着两个不同的面向——世俗的爱总是与另一个人有关,这其中的感情和归属感也是相互的。

佛教的爱与世俗之爱的不同之处

世俗之爱的两面性

这是因为世俗之爱具有两面性。

你在爱他人的时候,你需要对方采纳您付出的爱,与此同时,你会关注自己的付出是否让自己痛苦。世俗之爱“并不是那么无私”的爱。

弗洛伊德很好的解释了世俗之爱中的冲突——您会祈求自己所爱对象的保护,您在付出爱的时候,也会有所保留。

因此,在付出爱的时候,就会计较得失,最终体会到屈辱,甚至在没有得到爱的回报时,感到自己被(自己付出的爱)伤害了。

而这种冲突的背后,是生命驱力和死亡驱动力之间的争斗——所谓没有恨就没有爱。

同样,精神分析理论认为,生命驱力试图保存事物,并让众生聚集在一起,而死亡驱动力试图破坏和分离事物,在这两种驱力相互作用时,形成了相互的掣肘和钳制的状态。最终的结果,就是他们两个互相喂食,陷入生死循环之中。

佛教之爱的主要特征

佛教中的爱与和西方文化中的爱也完全不同。

首先,佛教认为,爱的基本特征就是能够为他人发送慈悲心(compassion)。慈悲心会引导所有生物获得互敬互爱的能力。

佛教认为,爱应该和信仰是同源的。爱的目的是一种指引,能够消除西方爱的观念中存在的痛苦。爱是自发地渴望他人能够获得幸福,你会为爱分享你的能量和资源。

“如果我们相信心智之间是一个连续体,那么,爱的正能量就会在不经意间持续不断地将我们与我们所爱的人联结在一起,这样,即便是有形的分离也不会削弱相爱之人彼此之间无形之爱的传递力量。”——廷利诺布·仁波切

友谊和仁爱是爱情的重要组成部分

佛教认为,爱情和友谊、仁爱之间也有着深厚的联系。

但这并非意味着你必须逼迫自己依附于他人,否则就会让你感到痛苦。

佛教中的爱,意味着您不必通过粘附在他人身上去实践爱,那并不会得到真正的爱。世间万物都是运动的,没有什么能够yong'y永远驻留在一个地方。

一切都在变化、都在转化,爱流动的。

佛教说,你只能在自己的内心找到真正的幸福和满足。你只能发自内心的与他人分享这些。

依赖,从来都不是佛教哲学的一部分。

佛教还认为爱是无止境的。因为爱的能量自大自然,来自这个世界,您只是爱的载体。

如果一份爱没有以上的特征,那么,这份爱只是你自身需求的一种投射,一种自私的爱。

“佛陀教导的爱是清晰、科学和,有适用性的……爱、慈悲、欢乐和平静是开悟者的内在本质。它们是我们自己、每个人和每件事中真爱的四个方面。”——一行禅师

为对方感到幸福,是真爱的另一个特点。

在真爱里,没有任何嫉妒,ni您内心的喜悦源自他人的幸福。爱也应该是平衡和平等的,这样它就不会扰乱您的灵魂,让爱变成依赖。

想要拥有佛教中的真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每个人从一出生就会沾染到自己文化中的很多重担。这也是人生之苦。好在,我们有爱,在苦乐中修行,是一种智慧,是慈悲的真爱。

努力践行佛教的教诲,您就可以利用你所能给予的一切,在点滴之间感悟到爱的神奇妙用。

声明: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wzwt58@qq.com 。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本文地址:https://www.zilezai.com/xlzs/12885.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