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心理

不重视员工心理健康,职员患抑郁症风险增加三倍

不重视员工心理健康,职员患抑郁症风险增加三倍澳大利亚的一项人口研究[1]发现,受雇于未优先考虑员工心理健康的组织的全职员工被诊断出患有抑郁症的风险增加了三倍。

研究人员发现,虽然长时间工作是死于心血管疾病或中风猝死的危险因素,但管理不善也会增加员工患抑郁症的风险。

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上的这项研究由南澳大学的心理社会安全氛围观察站(Psychosocial Safety Climate Observatory)领导,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探索工作场所心理健康与安全的研究平台。

社会心理安全氛围(PSC)这个术语,用来描述那些能够保护工人心理健康和安全的管理实践以及沟通/参与的系统。

论文的主要作者Amy Zadow博士说,工作场所心理健康状况不好,可以溯源到糟糕的管理实践、工作事项优先和公司价值观,最后又导致高工作需求和低支持资源。

不重视员工心理健康,职员患抑郁症风险增加三倍论文提出的介导模型假设1:低工作参与度(LWHs)与新发抑郁症症状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假设2:PSC与新出现的抑郁症症状呈负相关。假设3:PSC与LWHs有关。假设4:LWHs度是PSC与新发抑郁症症状的介导。假设5:工作参与度与新出现的抑郁症症状呈负相关。假设6:工作参与度与LWHs正相关。

“有证据表明,如果公司不奖励,或者不承认员工的辛勤工作,并且对员工提出不合理的要求、不给予他们自主权,那么他们的员工患抑郁症的风险就要大得多,”Zadow 博士说。

国际知名职场心理健康专家、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成员Maureen Dollard教授表示,该研究发现,虽然人们敬重热情和忠诚的员工,但是,长时间工作会导致抑郁。如果他们的工作场所很少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男性也更有可能变得抑郁。

由于抑郁症的全球负担影响了全世界约3亿人,而且依然没有迹象表明抑郁趋势在减轻,尽管我们有治疗抑郁症的方法,但是,现在应该更多地关注那些可能导致抑郁的不良工作环境。

不重视员工心理健康,职员患抑郁症风险增加三倍

工作倦怠和工作场所遭受欺凌也与公司未能支持工人的心理健康有关。

本月早些时候,由Dollard教授与其他人合著、发表在《欧洲工作与组织心理学杂志》上的另一篇论文[2]发现,低社会心理安全氛围(PSC)是欺凌和情绪耗竭的重要预测指标。

工作组织在工作场所健康和安全问题上与员工和工会缺乏协商,以及较低程度的压力预防支持系统都和公司的低PSC有关。我们还发现,工作单位中的欺凌行为不仅会对受害者产生负面影响,还会对目睹这种行为的肇事者和团队成员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同一单位的每个人都因此感到精疲力竭,这种情况并不少见。

“我们在这项研究中调查了群体环境中的欺凌行为及其发生的原因。压力有时候是欺凌的诱因,在最坏的情况下,它可以为团队的其他成员设定一个‘可接受的’行为水平。但最重要的是,欺凌可以通过公司做出了多少心理健康承诺进行预测,因此。公司内部的欺凌行为是可以预防的。”Dollard教授说。

工作场所欺凌和员工倦怠带来的成本巨大,通常表现为旷工、工作投入程度低下、因为压力而请假和生产力低下。国际劳工组织(ILO)于2019年成立了一个关于未来工作的全球委员会,并呼吁“在经济社会政策和商业实践中采取以人为本的方法,将人和他们所做的工作置于中心地位。”

“这项研究的实际意义是深远的。对于组织来说,高水平的员工倦怠极其昂贵,很明显,这需要顶层组织进行变革来解决这个问题,”Dollard教授说。

References:

Amy Jane Zadow, Maureen F Dollard, Christian Dormann, Paul Landsbergis. Predicting new major depression symptoms from long working hours, psychosocial safety climate and work engagement: 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BMJ Open, 2021; 11 (6): e044133 DOI: 10.1136/bmjopen-2020-044133

Jordi Escartín, Maureen Dollard, Dieter Zapf, Steve W. J. Kozlowski. Multilevel emotional exhaustion: psychosocial safety climate and workplace bullying as higher level contextual and individual explanatory factors. European Journal of Work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2021; 1 DOI: 10.1080/1359432X.2021.1939412

声明: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wzwt58@qq.com 。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本文地址:https://www.zilezai.com/xlzs/1296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