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心理

陈鼓应:道家思想在当代

一、近现代道家思想的兴起

中国传统文化常被简化为儒家文化,这主要缘于它在官方支持下罢黜百家,长期居于独尊地位。然而,时至近现代,随着政治与与社会动荡、科举制度的废止以及新思潮的冲击,儒家文化的特权地位渐渐丧失,随之而来则出现了诸子学复兴的局面。在这一局面中,道家因其特有的价值,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在我主编的《道家文化研究》第二十辑中,主要探讨近现代学者对道家传统的重视与发展。这种理解可以分作三个阶段。

第一,今文经学者魏源(1794-1857)以为儒学不足以救弊,遂将老学视为治国安邦的宝典,他在所著《老子本义》中称《老子》为"救世之书",力图发挥老子革新救弊的积极作用。其后曾国藩(1811-1872)又提出"以老庄为体,禹墨为用"的主张,代表了这一代知识分子试图寻求老学经世致用的努力。

第二,西学东渐,在自由、民主思潮的激荡下,严复(1853-1921)一再强调,"《老子》者,民主之治之所用也"。欲以道家文化为中介,沟通中国与西方、传统与现代。这是试图通过对道家传统进行新解释,使之适应现代社会之要求。与此相近的还有章太炎(1868-1936)。他在《齐物论释》中引出自在平等之说。

第三,五四以后,学界的道家思想更见兴旺,除了出现众多老庄校释学者,在时代思潮的联系上,如吴虞视老庄为反专制的"消极革命派";胡适认为老子创造一种"革命的政治哲学",并特意推崇老子"无为"理念,以为无为合于现代民治主义思想。而这一时期最值得重视的,则为新道及儒道兼容的哲学家的产生。

近现代的中国(1840-1949)是一个极其动荡的时代,政局的不安在带给人们苦难的同时,也带来了创造的热情与动力。在哲学领域内尤其如此。这一时期出现了不少可以称为哲学家的学人。这一代学人多怀抱深厚学养和宽广的胸襟,试图融汇儒释道思想而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在他们建构哲学体系所凭藉的哲学观念和思维方法中可以看出道家思想的巨大影响,有些是具有道家情怀的哲学史家(汤用彤、蒙文通),有些属于儒道融通的哲学家(如冯友兰、熊十力),有些则堪称当代新道家(如金岳霖、方东美、宗白华)。

二、现代新道家的崛起

董光璧教授于1991年发表《当代新道家》,主要介绍国际上具有科学人文主义精神的"当代新道家"李约瑟(Joseph Needham)、汤川秀树(Yukawa)、卡普拉(Fritjof Capra),认为他们所代表的这一支"发现了道家思想的现代性和世界意义,并发展出它的现代形式",所以称之为"当代新道家"。此书出版后,引起了学界的关注,学者们在感受到道家文化已化成为世界性的文化遗产这一事实的喜悦之情时,不禁要问:在当代中国学人中间,是否也有新道家存在?

当代有没有新道家人物?道家研究的学者们似乎没有对这个问题作出立即的回应。董文刚发表,我们就创办了《道家文化研究》,本刊自问世至今,我们的目光较多地集中在对古代文化遗产的发掘与诠释,出土的兴盛文献更加强了我们这方面的工作,现在《道家文化研究》已经编完十九辑,在这一辑中,我们才开始对道家思想在当代的影响提出初步的探讨。

这个课题经过了一两年审慎的规划和组稿,并配合"北京道家文化国际研讨会"的召开,邀请了一些专家学者在会议的小组中进行专题讨论。在这个会议上,首次提出"当代新道家"的称呼,一些青年学者发表了有关的学术论文并宣称严复、章太炎、金岳霖、方东美等学人为当代新道家。

首先要说明的是,我们的关注主要在哲学领域。不过我们也由哲学的领域延伸到思想史、文化史的领域。其次,我们认为无论新儒家或新道家,必须要建立有自己的理论体系,或者在思想观念上有突破、有创新的见解,以此为准,我们认为以下几位可以称为新道家:

严复是中学与西学结合的第一位杰出的创时代的思想家,他引进进化论和天赋人权的观念,同时并试图在道家文化的土壤上嫁接新的民主思想的种子。他将庄子思想与天演联系;将老子"安"、"平"、"太"观念释为自由、平等、合群。他抨击君权而伸张民权,指出,"君主之利器,其为儒术乎?"在批评儒学成为官方利器的同时,一再指出老子涵藏着"民主"思想的倾向,他挖掘自由主义的传统资源,标示着道家思想和时代精神的结合,严复的努力为道家思想开辟了广阔的新天地,赋予道家思想新的时代意义。

严复在介绍西方思想的时候,主要侧重于政治思潮,较少涉及到哲学思想,晚于严复的王国维比严复在哲学的见解上较为深刻。王国维早年沉醉于叔本华和尼采,三十岁以后"渐由哲学而移于文学"。他遗留的著作中,最为人熟知的《人间词语》以庄学忘我之境阐发诗词创作的境界说,此说引人入胜,历久弥新。如果说严复是政治思想领域里的新道家,王国维可说是文学领域中的新道家。

在哲学领域中的新道家人物,论思想的严谨性和独创性,当首推出金岳霖。

金岳霖(1895--1984),其主要著作为《逻辑》、《知议论》、《论道》,前者对哲学界的影响远超过后者,而他对中国传统哲学进行全新思考的《论道》,晚近才得到胡军等中青年学者的阐释,引起学界的关注。在《论道》中,金岳霖仍视老庄之道为最上和最高范畴,老子以无有的概念来指称道,金岳霖则以式和能的概念解析道。论者谓:中国哲学中,道的形上学有两次重大的突破(王中江文,《道家文化研究》第八辑),先是老子将常识意义的道赋予形上本体或实体的意义,千百年来,形上之道虽经王弼、张载、程朱等大哲的细致探讨,但内容仍不出老庄的基本范畴,一直到有浓厚西方现代哲学训练的金岳霖,才在"旧瓶"中装上了"新酒",将老子的形上之道赋予全新的内涵,他将原始道家所创发的概念,如无极太极、动静、无有、混沌等范畴组成一个严密的逻辑系统,全新地改变了传统形上道论的内涵和面貌。《论道》在理论系统的建构上,其开拓性和严密性远超过同时代其它的新道家和新儒家。

与金岳霖同时代的方东美(1899--1977),具有深厚的西方传统哲学素养,他从儒释道会通处来把握中国哲学的精神,推崇原始道家,肯定周易哲学精神,但贬抑《论语》,认为《论语》既无宇宙论又无本体论,只是"格言(Moralogy)"(《新儒学哲学十八讲》)。他力斥当代新儒学的道统说,认为先秦名法墨道皆显学,"显学时代,不谈道统,只谈学统",指出学弊起于道统。方先生的哲学思想主要植根于传统的易、老庄及华严哲学,从他晚年大量演讲录音记录和英文著作(The Chinese View of Life、Creativity in Man and Nature、Chinese Philosophy:Its Spirit and Its Development)中,随处可见他发扬易老的积极精神,在论述中国哲学中,常引述西方哲学来对比,强调中国先哲的宇宙是一个价值的境界,其中含藏着无尽的美意,而字里行间总是洋溢着庄学的生命情调和艺术情怀。

和方东美同事的美学大师宗白华,也当在新道家之列,我们只要读他的《美学散步》就可明晓,他的观点与方东美多有相通之处,都推崇庄子的生命情调与艺术精神,但他更多是从"诗书同源"的角度进行阐发,从而细腻地传送出中国人的艺术心灵和宇宙情调。

在现代哲人中,另外一些不同于方、宗的学者,他们具有深厚的学术史的功底,对学术流派有着清晰的把握,从严格的学院式的论著中重建道家在学术史上的特殊地位。这些具有道家情怀的学者中最为突出的莫过于汤用彤和蒙文通。蒙文通对南北道家分统和重玄理论的历史挖掘方面有着特殊的贡献,汤用彤则不仅是一位敏锐而有深遂思想性的哲学史家,他在魏晋玄学之本体论的建构上的重大突破,亦堪称当代新道家。

在这一时期还产生了一些影响更为广大的儒道兼容的哲学家,如冯友兰、熊十力,他们一向被视为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但其哲学理论的内涵实际上主要是凭藉道家来建构的,这方面的影响却一向被掩盖了。  

冯友兰在谈到中国哲学传统时引用老子"为学""为道"的区别,认为哲学属于为道的范畴,在于提高心灵的境界,而他在谈到人生意义时认为最高的境界是天地境界,他自己也承认天地境界即是老庄的"道德境界"。他论及哲学方法时特别提到负方法的重要性,而也明说负方法道家早已有之,在其哲学体系的建构上倚重宋明理学,但他对宋明理学是接着讲而不是照着讲,而且经陈晓平、张斌峰的深入分析和仔细论证,其"接着讲"的,不是宋时理学的儒家部分,而是道家部分。

熊十力的思想体系依三玄建构,以"体用不二"来立宗,他对老道有的诠释是"体用不二",熊著中道家的成分比冯先生更为显着,不过这是另外一个问题。

总之,在近现代中国思想史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出原始道家的强大生命力,这一点无论在一般知识群还是在学院派中都有鲜明的展现。

三、道家的政治智能、人生境界及形上思辨

陈鼓应:道家思想在当代

道家文化在当代受注意的程度显示了这一传统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来自于道家传统的内在生命与时代精神相契合,道家的内在生命通过其蕴含的智能而表现,这智能至少可以从三方面去了解:

1、政治智慧

就汉代人对道家的了解来说,从司马谈到班固,主要强调的是其政治智能。从老子到黄老,被看作道家正宗。道家的政治慧通过无为与自然两个观念开展,无为是对君主的要求,它主张收敛个人权力欲的过度扩张,一切循道依理而行。自然则是要求休养生息,尊重臣民的权利与责任,这种政治智能在汉初付诸实施,造就出史称文景之治的太平景象。

2、生活智慧

以庄子为代表,道家著作中所含藏在生活智能取之不尽。庄子一方面寻找处世的方法和技艺,另一方面,如庖丁解牛故事所表现的,又将此种技艺提升到道之层次,从而赋予苦难的生活以艺术的精神,在兴世俗处的同时保持心灵的独立、自由与静定。

3、思辨智慧

与其它各家相比,道家把社会政治及人生问题置于宇宙的背景下思考,并不是局限于现实的世界,从而在时间与空间上都大大拓展了人类的心灵。在把世界从有形之域推向无形之域的同时,思想本身也由浅近而趋于玄远。道家认真地思考天地万物的本源问题,试图从此出发寻找社会政治及人生的根据,这种思考开创了中国文化中的形上学传统,中国形上学的主要概念范畴,如道、理;有、无;虚、实;动、静;常、变等多来自于道家,正是通过对这些范畴的解释,中国哲学才呈现出丰富的思辨色彩。

四、道家传统在当代复兴的契机

道家传统内蕴的这些智能显示出对宇宙、社会人生的独特理解,并因其深刻而具有普遍价值。尽管汉武帝独尊儒术使得道家只能行于民间,但它仍被许多士人用来作为批判儒家经学及现实政治的主要资源,并给处在困境中的人们提供生存动力。

1、批判意识

道家思想给古代和现代人们的一个深刻印象,就是它具有的强烈批判意识。这种印象来自于道家传统中根深蒂固的对现实社会与价值的批判。道家从老子开始,就极力强调与世俗的区别,到老子那里,真与俗的关系更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这种对“真”的追求使得世俗社会中的一切始终处在被反省、批判的状态之中,政治权力、政治伦理等更是首当其冲。在历史上,代表着主流政治文化的儒家传统经常面临着来自道家的挑战,并在很多次的危机之中,借助于道家的批判智慧而得以延续发展。历史表明,这种批判意识乃是文化发展与社会进步不可缺少的因素。在当代社会,随着世俗化的进一步发展,道家的批判意识可以让人们在喧哗的闹市中保持心灵的自主独立,并不断审视各种现存的价值与秩序,这有助于个人到社会的平衡、和谐发展。

2、社会秩序

道家具有批判意识并没有使它成为一个否定者,同时,它也针对现存世界提出新的价值和秩序学说。道家绝不只是消极的,它同时也是社会秩序的建设者。老子的道本身就是人间秩序的象征。后来黄老学说主张“道生法”,就是在道的基础上建立起不同于儒家的新的秩序。与儒家诉诸于人情,主张亲亲不同,道家更偏重于天道的方面,应将“公”、“正”、“无私”等理解为秩序的精神。这种精神更易于和当代社会民主法治的理想适应。相对于儒家而言,道家在对于当代社会秩序和价值的促进方面,具有更为重要的资源。

3、宇宙精神

与其它传统相比,道家对天道的重视给人们的思考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对人事的思考不限于人类,而扩大到整个宇宙的范围。这种宇宙精神使道家传统中容纳了更多的可以适用于当代社会的话题,诸如人和自然的关系等问题。道家从自然秩序中维系人间秩序,视自然理解自然更能形成人和自然界的一体关系。对于当代社会普遍重视的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相处自然是积极的思想资源。

4、生命意境

道家传统通过形上的思维,引导人们以有形的世界超越到无形的世界。在这种超越之下,人们的生命具有了不同的意义。譬如摆脱人们通常对有用的执着,而发展无用之用的智慧。这使得人们的生命可以超越功利的追求,而具有审美和艺术的灵魂。这种对个人生命的提升,对于处在当代社会的人们来说,显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陈鼓应:道家思想在当代timg

声明: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wzwt58@qq.com 。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本文地址:https://www.zilezai.com/xlzs/1306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