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医钱乙与梦的潜抑
钱乙,字仲阳。祖籍浙江钱塘,后祖父北迁,遂为东平郓州(今山东郓城县)人。约生于宋明道元年(公元一O三二年),卒于政和三年(公元一一一三年)。钱乙是我国医学史上第一个著名儿科专家。钱乙撰写的《小儿药证直诀》,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儿科专著。它第一次系统地总结了对小儿的辨证施治法,使儿科自此发展成为独立的一门学科。后人视之为儿科的经典著作,把钱乙尊称为“儿科之圣”,“幼科之鼻祖”。钱乙的一生在治学上最突出的地方,就是“专一为业,垂四十年”。这在中医中是非常少见的。而这一切与他幼年被父亲抛弃,又被慈爱的姑父母精心抚育成人有关。但是从钱乙的成长经历却不难看出,是幼年被父亲抛弃,却在充满慈爱的姑父吕医生和姑姑悉心照料下幸福的长大的经历成就了一代大医。据史料记载钱乙三岁丧母,不久又被海外寻仙的父亲抛弃,几乎丧命。幸得邻里告知他的姑姑,才得以幸存。幼年的钱乙在姑姑一家人的照料下,慢慢地长大。这应该是个很幸福的解决方案了。从小就失去了父母的钱乙得到了父母般的照料,姑父教给了钱乙全部的医学知识,将钱乙培养成为了一个杰出的人才,安排他去私塾读书,然后在空闲的时间跟着自己出诊。从表面上看,他的脸上洋溢出了幸福的微笑。在这样的日子里,钱乙渡过了他独特的童年时代,变成了一个少年人。但是,人们总是觉得这个孩子有点什么不同,比同龄人更忧郁、敏感。姑父发现在夜里从睡梦中惊醒的瞬间,有时候他的脸上还挂着泪痕。在单独一个人的时候,他的眼睛会失神片刻。这种不同更表现在他跟随姑父出诊的时候,如果遇到了患病的无助孩子,他看到孩子孤独、痛苦的表情时,他的眼睛里会同样被痛苦灼伤。仿佛患病的是自己一样。这种感觉让钱乙似曾相识,让他的心中被猛烈地敲击着。别人很奇怪,他难道能从这些患病的小孩子身上看到自己?他的姑姑一家人也很奇怪,一个三岁时发生的事情,应该没多久就会忘记的,现在他已经完全说不出当时发生什么了,难道在记忆里会留下什么痕迹?当时没有人知道钱乙常常做这一样一个莫名其妙的梦:在一派静谧的农家祥和景象下一个简陋的房子里,气氛却没有那么愉快。一个不知道是谁的男子,正在收拾包裹。他稍微有点喝醉了,眼睛里泛着微微的红色。在他的对面,一个三岁的小男孩,正坐在板凳上睁大眼睛看着他。终于这个男子不管不顾的弃小男孩而去,再也没有回头。被孤单地抛下的小男孩茫然无助的盯着男子的背影,仿佛陷入了黑暗中,心中是彻骨的疼痛。吕医生在钱乙长大以后还是告诉了他被父亲抛弃和被收养的经历,而梦中正是钱乙父亲抛弃她情景。当时的人很难理解三岁小儿何以记得并且在日后的漫长岁月还记得彼时的伤痛,并且会从其他小儿身上重新体验到这样的伤痛。就用钱乙医德高尚、大医精诚来解释。笔者也同意在善良充满慈爱的姑父姑姑家里钱乙体会到了人间大爱。但是这可以解释钱乙高尚的医德,却不能解释钱乙对小患者感同受身的体验,尤其不能解释钱乙常常做的被父亲抛弃的梦。笔者认为钱乙在梦中梦到父亲的无情,自己作为小儿的无助的感同身受可以用“潜抑”这一心理防御机制来解释。潜抑在佛洛伊德精神分析中描述为心理防御机制的一种表现,是指个体把意识中对立的或不能接受的冲动、欲望、想法、情感或痛苦经历,不知不觉地压制到潜意识中去,以至于当事人不能察觉或回忆,以避免痛苦。弗洛伊德认为:梦具有"过强的记忆"以及和幼童时期的材料有关的事实,早就成为我们梦的定理的基石。那些白天被压抑的原始活动和梦的建造是有关系的。那些受到"压抑的"源于幼童时期而且遭受潜抑的潜意识成为梦的主要动力。在梦思的建造上,潜意识的想像活动占了重要的大部分。幼小的钱乙在姑姑家幸福的长大不愿回忆起被亲生父亲抛弃的经历,当时的情境不被意识接受无法进入意识层面活动,但他们仍然在潜意识层面有力活跃着,有时在一定的情景刺激下以梦的形式出现。另外,被抛弃的幼年钱乙内心深处一直有一种被照顾的愿望,当无助的儿童需要他时,他通过对儿童的有效照顾,是自己童年的愿望得以实现。同时,姑父母对他的照顾和教育使他的内心充满了爱,使他有能力成为有效的儿童保护者。我想在钱乙人生最后的时间,如果他再做梦,无助的儿童一定已经长大,抛弃者也一定回头。每个应被照顾的儿童都得到了照顾,他的梦不再是被压抑的潜意识,而是愿望的达成。
声明: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wzwt58@qq.com 。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本文地址:https://www.zilezai.com/xlzs/13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