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往往越挣扎越下沉 该怎样对待我们的焦虑
我们对外界的恐惧,能意识到的是从我们离开妈妈的怀抱,开始探索这个世界开始的。
当我们心理上越来越成熟,有越来越清晰的独立的自我意识时,我们就越远离幻想(这种幻想是:父母的保护无所不在,使我们远离威胁),而与现实更贴近。与此同时,也是我们与无忧无虑,甚至没心没肺的生活告别的时候了。
环境之所以会让我们产生焦虑,是因为它无法被掌控,很多时候我们都要接受我们知道现在发生着什么,但我们不能确定地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
生活中每天都带给我们很多信息,如各种事故,疾病,攻击,犯罪等。
有时焦虑来自于他人,
有时来自于自己,
有时只是因为世界是变化的,
生老病死是一种自然规律,
没有任何事物能逃离这种规律性。
01
焦虑常常都有,只是有时你不知道
我们的身体和心理都是很敏感的接收器,会对可能的危险做出本能的反应。
我们在大多数时候都会有焦虑,但是在意识上我们有时是不知道的,我们能感到的是紧张,烦躁,坐立不安,无聊,可我们并不都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是什么让我这样。
为了缓解这种焦虑,人们会有行为上的反应,行为是缓解焦虑最好的办法。
比如,
避免面对某个难的项目而产生拖延,
去做一些无关紧要的事;
或者逼自己去完成计划、目标,
给自己制定某个任务(例如,“不做完不能停下来”)。
我们每个人体验焦虑的情况会有不同,有的时候强烈,有的不强烈,有时人会常常出现,有的人只是偶尔出现。
但无论都谁来说,焦虑都不是一种愉悦的情绪体验。
同时它会妨碍我们享受我们的生活,不能放松。
-让我们在做事情时因为无法集中精力而犯错;
-上台讲话因为紧张而结巴甚至大脑空白;
-在和家人在一起时无法享受欢乐时光,或情绪失控,给家人和自己都带来伤害。
它可能影响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莫名的焦虑容易让我们失去确定感,无法掌控,变得被动。
于是我们会努力地试图扭转这个局面,当我们看起来很努力时,似乎我们就掌握了主动,但有时它不过是在回避去接触焦虑的实质。
焦虑在很大程度上是我们不知道的,精神分析对焦虑做了非常深刻的研究。
在弗洛伊德《癔症的研究》中,他写到:
“他的意识中并不存在焦虑的真正原因,而只是发现焦虑……把病人意识到的心理现象,与其他的意识内容形成因果联系,这似乎是很有必要的,在许多情况下,真正的因果性已经脱离了意识的知觉,而病人毫无迟疑地试图形成另一种他自己认为,但又不存在的联系。”
在他的研究中,他把焦虑做为一种无意识冲突下的产物,而真正产生焦虑的原因却被放在潜意识中与意识失去了联系。
精神分析把焦虑被分成三种:
-现实性焦虑
-神经症性焦虑
-道德性焦虑。
前者(现实性焦虑)与我们面临的现实情境有关,所以我们可以知道焦虑的来源,在此种情况下,行动是解决焦虑的好的办法。
但更多情况下我们的焦虑是后面的两种(神经症性焦虑、道德性焦虑),引起焦虑的内容是我们潜伏于心的,连自己都不能轻易接受的思想、冲动和欲望。
比如,
有的人害怕承认脆弱,而在生活中一直表现强大。
有的害怕去依赖而表现的独立到似乎不需要别人。
我们对自己的这些感到羞愧,于是试图把它排斥在想法之外,然而,我们抗拒的东西会一直存在。结果是,我们又投入大量的心理能量用到这种排斥上,不让那些有威胁性的情感浮出水面进入我们的意识。
所以,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我们能感受到焦虑,却不清楚我们为什么焦虑。
02
焦虑的三要素
到底什么是焦虑,如何识别它呢?
心理学研究指出,焦虑的心理状态实际上是由三个方面构成:生理、认知和行为。
身体感受:是焦虑的很重要的特点。
焦虑时,人们常常会感觉到以下的感受:
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身体紧绷,出汗,坐立不安,蒙头头疼,以及各种身体部位的疼痛。
这些身体部位的感受通常都和压力有关。
焦虑的认知方面:主要表现为内心对未来的担忧,这是焦虑的一个特点,它涉及的是对未来的痛苦想象。
它常常是一些灾难性的想法,但人们相信它,就像它将会发生。它如此真实地被相信,如果有人想安慰或劝说,都无法通过事实或道理让自己安心平静下来,因为这种灾难性的想法在潜意识中会坚信成为现实。
焦虑的第三个方面是逃避性的行为,因为以上的两种感受都是让人难以承受的,人们习惯性的趋乐避苦的习性会使人本能地、不加思考地在出现上述两种反应时做出逃避的行为。
焦虑就象流沙,你越挣扎,下陷得越快,这是一个隐喻。
流沙和焦虑的相似之处在于,
一是它们都是人们想逃避的不舒服的情形,
另一方面,会发现挣扎的结果只会加重这种困境。
这种感觉是很类似的。
但焦虑并不同于现实中可怕的事情正在发生,
当你不去强烈地抗拒焦虑时,
就会避免它变成恶性循环带来吞没一切的恐慌。
但这种行为常常会被我们误认为我们是积极的:
看,我在努力,我在积极地想办法解决问题。
这种行为会很快地让我获得一种安全掌控的感觉,但通常它带来的只是暂时的感觉。
因为,我们会发现,那些回避了的情况,迟早会以另一种方式再次出现。
03
究竟怕的是什么?
当焦虑来临时,我们来不及去分辨感受到了什么,而会本能地做出反应去回避。这种反应就象它是一种极其可怕的事物,让我们感到恐惧。
但焦虑与恐惧不同的地方在于,
恐惧的时候,我们知道自己恐惧的对象是什么。
不管它是现实存在的还是抽象的事物,我们至少知道它是什么,比如怕蛇,怕虫子,怕黑,怕封闭空间,怕陌生人等等。
但焦虑来的时候我们只知道紧张,但不知道为什么不安。
这是焦虑带给我们的第一种恐惧——不确定。
不确定
人们总是憎恨不确定的东西,它让我们无法掌控,因此容易陷入无力和不安。Frieda Fromm-Reichman指出:
“当人类了解到他们不能主宰自己、人类的知觉和行为受到非理性力量的控制时,焦虑就产生了。”
所以,我们创造了科学和宗教对种种现象做出解释,通过找到一种解释让我们能够控制不能理解的现象。
例如,
当我们陷入情绪的低谷无法走出来时,从精神科医生那里得到了一个诊断:你得了抑郁症。
虽然这不是个令人开心的消息,但内心却似乎暂时获得了稳定感,并且这个结果同时给人指出了一个明确的治疗方向,这又让人在黑暗中看到一束希望之光。
过去的经验的重复
我们害怕的另个一来源是过去曾经经历过的痛苦的记忆,中国人有句古话: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在很大程度上,我们的反应是被我们的经历塑造的,这些经历都深深地影响了我们对自我的看法,从而影响着我们与他人和环境的关系。
-如果从小生活在父母冲突不断的家庭,可能长大就会一直怕与人发生正面的冲突。
声明: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wzwt58@qq.com 。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本文地址:https://www.zilezai.com/xlzs/22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