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有自杀倾向的空心病患者做危机干预?
01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像树一样从一颗小小的种子,慢慢成长为一颗参天大树。
原生家庭是我们的树根,如果刚出生就受到伤害,有了创伤,树根就一定会出问题,童年期的创伤经历和不安全的依恋关系,会使我们不能跟人形成紧密的情感连接,遇到困难时容易感到绝望。
这是我们过去的经历,不会写在脸上,因此大多数时候,我们都看不到来访者的童年创伤,只看到一个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人,只有通过建立咨询关系,来访者坦露后才会知道。
特别严重的心理创伤会在身体上留下痕迹,面部表情、肌肉、相貌上都会留有印记。
浮出地面的是树干,主要代表了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社会支持系统,即原生家庭之外的亲密关系,如亲密的朋友、周围的邻居等给予的支持和理解;另一部分是理想、信仰和价值观。影响一个人生死的因素,不仅来自原生家庭,还与这个人的人生目标、人生追求和自我肯定有关。
最上面的是树叶,树叶代表一个人的成就。也许一个人的树根很烂,树干长得也不好,但树叶却非常茂盛,有很高的成就,人很聪明,学习很棒,情商很高,经济状况很好,比如乔布斯。虽然外在的成就也能起到支撑作用,但显然这不是一个人存在的根本原因,由此我们看到很多功成名就的人也会放弃生命,即使外在生活很好,但缺乏内在支持。
02
我最早接触空心病是在2012年,尽管后来我回想起这类个案早就接触过,但当时并未引起我过多关注。直到我遇到一个非常优秀的学生,宁愿自杀也不愿意学习,对学习充满了厌恶,从那时开始,我明确地想要研究空心病,找出解决空心病的办法。
这是咨询师所面临的新的挑战,原有的医学知识、药物知识、心理学以及原生家庭的治疗在空心病面前都显得无力,于是我们要开始面对关于生与死、存在的价值、生命的意义等主题。
空心病也可以叫做价值观缺失所致型障碍,但到底是不是价值观所致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的研究。空心病在临床上很容易诊断为抑郁症,虽然它们的临床表现很像,但又有区别:会有情绪低落,却不明显;兴趣减退,对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趣,但还是会去做;快感缺乏,不会引发愉快的体验等。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孤独感。空心病患者有强烈的孤独感和无意义感,跟自己、他人和世界都没有连接,所以没有存在感和价值感,无论是面对生命还是学业,都会感到迷茫。
自我缺失。他们缺少支撑意义感的价值观,不知道该做什么,虽然有人告诉他们要做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但他们就是对这些话没有感觉,不觉得做这件事情有什么意义。他们没有人生目标,这是早期迷茫。
外部认同。他们特别需要他人的认同,从小就被教育要满足周围人的需要,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是跟人格障碍非常明显的区别。为了维护自己在他人眼中的良好形象,他们需要高度的评价和赞美,需要别人对他们好,因此会讨好和满足周围所有的人,尽管如此他们依然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从而对自己感到厌恶。
被评价的恐惧。他们一直处在恐惧和焦虑状态中,虽然很努力地讨好,但总有做不到的时候,因此,在没有得到周围人良好的评价时,就会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没有谁能每一次都将事情做得完美,所以他们对他人的评价充满了厌恶和恐惧,并且将对评价的厌恶扩展到对自己的厌恶。
自杀倾向。他们不知道生存价值是什么,活着感觉很累,有强烈的自杀意念,但不是一心求死,而是不知道为什么要活下去,想不出活着的理由,因此会选择比较温和、痛苦少的方式尝试自杀。
病程特点。这样的状况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发生了,并且持续了至少一年以上。这是精神层面的问题,而不是情绪和行为层面的问题,因此传统的生物性治疗疗效并不明显。因为找不到内心冲突和原生家庭问题,所以无论是家庭治疗、认知行为治疗还是精神动力学治疗,效果也都不明显,不明显的根本原因是咨询师没有面对过生与死的问题——如果咨询师自己都想不明白关于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就很难从价值观层面跟来访者讨论。
空心病很容易因无意义感而产生自杀、自残的行为,当我们身边出现这样的人时,要格外注意,学一些危机干预技巧,以减少悲剧的发生。
03
危机干预非常具有挑战性,干预者必须在短时间做出判断和反应,才能挽救生命。
危机干预分为三部分,首先是行动干预,要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保证被干预者的绝对安全。我们要做到被干预者想死但死不成,然后进入下一个步骤——心理干预。
例如,有为大学生存在自杀倾向,先派同学负责看护,然后找安全的场域。但因各种原因找不到,于是寻求领导帮助找资源解决,情绪稳定后送往医院,但送往哪个医院呢?这就是心理专家的工作——选择合适的医院和医生。
心里咨询师要注意,我们在做咨询时,如果发现来访者有自杀倾向和念头,一定要突破保密原则,因为生命才是最宝贵的,不能奢求一丝丝侥幸。用12个字来表达,就是——倾向必报,计划必管。
本文整理自徐凯文老师“从树理论到空心病——中国式心理危机干预理论与实践十五讲”。
原创:徐凯文
开森心理
心理干预的时候要处理来访者的自杀诱因和情绪问题,让其放弃自杀的念头。很多时候来访者都是非冲动自杀,有很深层次的原因,例如空心病等问题。
最后,要通过长期的心理治疗来完成对来访者的救治。
危机干预就像打仗,几乎都是突发事件,因此不能独立作战,而是需要一个团队。资源越丰富,团队越强大,胜算率就越大,同时,团队工作还能抗下所有压力,避免单独一个人工作责任过大产生焦虑。
团队的主要成员包括战斗员——具体执行者,即家人、朋友、同学、同事等监护人,保证24小时监督被干预者,防止意外发生;领导,需要提供和支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才能确保战斗的胜利;心理专家,即决策者,制定干预方案,提供解决办法。
危机干预的第一原则,就是安全。我们要保证有自杀倾向或攻击他人倾向的人处在绝对的安全的境地,这个安全的境地必须是一楼或地下室,哪怕是二楼也会有跳楼身亡的危险。同时,保证身边有人看护,看护人可以轮流交替。待被干预者情绪稳定后,如有必要将其送往医院就诊。
声明: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wzwt58@qq.com 。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本文地址:https://www.zilezai.com/xlzs/22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