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看恐怖片时应该喝可乐
利物浦大学的心理学家马特·菲尔德在他的心理学实验中播放了著名的《切肤之爱》的经典片段给被试,以进行一项自我控制实验。一半学生被试被要求不许离场也不许表现出任何情绪。他们必须控制住恶心的感觉,并且咬着牙看完暴力镜头。另一半学生被试也是观看同一段虐待场景,但他们可以表露出自然的情绪。被试们都因情节感到恶心,很多人闭上了眼睛,还有一个学生晕了过去。他们的镜像系统中的情绪彻底垮掉了。
马特·菲尔德是个虐待狂吗?这个实验是否经过了大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批?实际上马特是一个很好的人,他只是在尝试理解现代社会中的一些消极现象,如酒精依赖和毒品上瘾。实验的结果是,被迫看完这部影片的被试被告知他们可以喝一些酒来稳定情绪。在填完一些无效问卷之后,两组人都被允许饮用随意分量的啤酒作为参与实验的奖励。被要求抑制情绪的被试喝的酒是另一组被允许表现情绪的被试的1.5 倍,实验的效果很明显。其实不需要极端的恐怖情节,即使在看《母女情深》这类催泪电影时,如果我们试图抑制情绪,也会导致我们更容易受到诱惑。
菲尔德和越来越多的成瘾专家认为,自控力或者说意志力是理解一些人在经历压力后就屈服于物质滥用的关键所在。每当我们运用自控力的时候都是有代价的,即让我们更易受到诱惑。这也许就是人们总是做出有自我挫败感的行为的一个原因。
我们中的很多人会暴饮暴食,或者深陷一种想要避免或克制的活动中。不管我们多想控制自己的行为,大多数人还是失败了。
心理学家罗伊·鲍迈斯特认同意志力和自我真实性的概念。他不认为自我是一个幻象。而且,他还认为自我有三种不同的成分,自我是客观意识(“我”),通过与他人的关系定义的自我(“自己”)和做出决策及抵制诱惑的心理肌肉力量(执行功能)。当我们向想要避开的诱惑屈服时,鲍迈斯特称之为“自我耗损”(ego-depletion),就像自我拥有某种会疲劳的心理肌肉一样。运用自控力时只有一部分可供分配的能量,当这些能量损耗后,你会变得更易从于想要掌管你的行为和思想。
自我耗损有数种引发方式,不一定通过看有极端情绪或暴力内容的电影。所有的经历都会损耗我们的自我强度,包括忍受不好的味道,玩很难的智力玩具,在拥挤的场合和人推搡或只是被没预料到的小事惊吓等。对控制力的需求和意志力有限的现实,意味着我们很难在消耗它们之后继续抵抗诱惑。我们会吃更多的垃圾食品,喝更多的酒,花更多的时间与衣着暴露的异性在一起,我们一般都比自己想象的或希望的更缺乏自控力。
即使在我们自认为做的事情将会被群体内其他人接受,比如表现得很有能力,或者对对手表示友好的时候,我们都在消耗自我的意志力。这就是我们总要在工作会面之后来杯烈酒的原因。如果我们只是在展现自我,在这些经历后我们就不会那么有压力。就算是老板也有这样的感受。不是出自个人意愿地训斥别人或排斥别人也是在自我耗损。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来迎合他人的期待是一种尝试,我们因此创造的却是对控制力不必要的扭曲,这些会在面对诱惑时显现。适应与自己的性格不同的社会人物角色也是有代价的。某人做出与自己的名声不符的事情,只是因为这是他们想要保住某个很高的社会地位带来的反弹。
这听上去很明显,一定会有人问你是否有必要赞成存在某种形式的特殊心理肌肉。这只是另一种比喻吗?实际上,鲍迈斯特并不这么认为。他给出的解释是大脑必须要工作才能输出意志力,而这项工作需要能量。葡萄糖是大脑的一种重要能量,鲍迈斯特和他的同事们证实,当执行自我耗损性的任务时,血液内葡萄糖的水平更低。在一项实验中,被试必须与一位来自西班牙语国家的采访者讨论有关机会平等的问题并且避免表现任何歧视情绪。那些在种族歧视问卷测试中分数较高的人的血糖要低于没有种族间交流障碍的人。好的结果是你可以降低自我耗损。在喝了一杯含糖的能量饮料后,葡萄糖以每分钟30卡路里的速度被吸收到血液中,在10 分钟后,就可以供给大脑的新陈代谢。与喝了一杯添加人造甜味的饮料的人相比,那些喝了真正的含糖饮料的人更能应对压力。在他们的一项实验中,被试被要求诵读与死亡有关的词。正常情况下,因为这项任务是自我耗损的,从而会对人们之后的猜词测试产生消极影响。然而,这一效应对喝了含糖饮料的人没有作用,念死亡相关的词汇并没有影响他们的测试成绩。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去电影院观看恐怖影片时应该点超大杯可乐的原因。
以上这些讨论,意味着我们对自控力做出的努力可能被误导了。很多人想要节食,但我们是怎么做的呢?我们拒绝了巧克力的诱惑,却发现渴望愈加强烈。
减少卡路里的摄入会使我们的血糖降低,让我们之后更易受自我耗损事件的影响。这是一个邪恶的循环。即使你尝试少吃了一顿饭,却可能发现自己用酒或烟或其他什么填满了自己。节制也是需要适度的。
声明: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wzwt58@qq.com 。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本文地址:https://www.zilezai.com/xlzs/8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