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哲学家对幸福的定义
幸福是最难定义的词汇之一。每个人有着不同的幸福观,哲学家对幸福的理解也各不相同。以下是五位哲学家的幸福观。
亚里士多德和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全人类的最高愿望。他认为,实现幸福的方式是一种美德。也就是说,如果你培养出最高的美德,那么你就是快乐的。
亚里士多德表示,与其说幸福是一种特定状态,不如说是一种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是不断修行每个人所拥有的最好的品德。除此之外,还必须培养谨慎的性格,并且拥有良好的元神(daimon)。所以他的幸福观被称为eudaimonia(即,幸福,不仅要活得好,也要做得好)。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观点成为了基督教堂的哲学基础。因此,这他的观念与犹太教-基督教的原则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伊壁鸠鲁和享乐主义
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的哲学观念与形而上学大不相同。他不相信幸福只来自精神世界,他认为,幸福更多的与世俗有关。事实上,他创立了“幸福学派”,并用他的想法得出了一些有趣的结论。
伊壁鸠鲁提出,平衡和节制是创造幸福的根源。这种方法体现在他的一句伟大格言中:“不知足的人不会知足”。
他认为爱与快乐没有关系。不过,他认为友谊会带来快乐。他还坚持认为,你不应该为了获得物质而工作,要出自热爱从事这件事。
康德:幸福是一种义务
德国哲学家伊曼纽尔·康德提出,幸福是人类的最高职责之一。根据这位哲学家的说法,幸福建立在性格和指导你行为的道德规范之上。换句话说,幸福是一种义务,但与此同时,你的行为必须让你自己值得拥有它。他声称“确保自己的幸福是一项义务”。
尼采和对幸福的批评
尼采认为无忧无虑、平和的生活是平庸之人的愿望,他并不关心生活本身。他认为快乐如同幸福,但这只是一种短暂的状况。
事实上,在他看来,幸福是“理想的懒惰状态”。换句话说,幸福是没有担忧或恐惧。另一方面,他认为幸福是一股至关重要的力量,是一种与限制自由和自我主张的所有障碍作斗争的精神。
因此,对尼采来说,快乐意味着能够通过克服逆境和创造原创生活方式来测试生命力。
齐泽克:幸福是一个悖论
齐泽克认为,快乐是观念问题,而不是真相问题。他认为幸福是资本主义价值观的产物,资本主义价值观承诺人们可以通过消费来实现永恒的满足。
然而,他认为人类的不满占据着主导地位,因此,人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每个人都相信——如果他们取得了一些成就(提高消费能力、社会地位等),他们会很高兴的。然而,人们会不知不觉的迷失在现实生活中,他们想要实现的是大他者。这就是为什么他们仍然不满意的原因。
声明: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wzwt58@qq.com 。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本文地址:https://www.zilezai.com/xlzs/8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