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夜节律与心理健康
你是晚睡的夜猫子,还是早起的百灵鸟?「早睡早起」和「晚睡晚起」的人,在心理上有何差异?
一项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上的新研究发现,我们的昼夜节律(Circadian typology)与我们处理情绪、反思想法与感情、维护自我的方式之间存在联系。总的来说,夜猫子的情况更糟。
西班牙马拉加大学的Juan Manuel Antúnez认为,这有助于解释夜猫子和不良心理状况之间的联系。
Antúnez招募了2283名18~60岁的西班牙健康男女,完成4个在线问卷调查。
首先,研究人员用缩减版早-晚问卷(the reduced Morningness-Eveningness Questionnaire,rMEQ)评估了被试的时间类型。调查显示,其中大约28%是夜猫子,约23%是百灵鸟,其他人两者都不是。(这和普通人群的评估类似,大约20%的人落入极端群体中,剩下的60%在中间。)参与者还完成了情绪调节问卷(Emotion Regulation Questionnaire ERQ),问卷探测了被试使用两种不同情绪调节策略的情况:其中的认知再评定(cognitive reappraisal)与重新定义压力情景有关,重新评估压力情景可以减少情绪造成的影响,并与更大的幸福感相关;认知再评定还会重新评估适应不良的情绪抑制(例如,像抑郁症这样的心理问题)。元认知问卷 (Meta-Cognitions Questionnaire 30,MCQ-30 )评估了参与者的元认知,即,他们对自己思想和感觉进行思考的方式。该量表包括情绪适应不良的思维过程(例如,认为担心有助于避免未来的问题)和想法(例如:“我应该一直控制我的想法”和“我经常会意识到我的想法。”)最后,参与者在完成路瑟斯自我肯定量表(Rathus assertiveness schedule)时,需要报告他们的自信程度——他们非侵略性地确认自己的权利或观点的倾向。
Antunez, J. M. (2020). Circadian typology is related to emotion regulation, metacognitive beliefs and assertiveness in healthy adults.. PLOS ONE, 15(3).10.1371/journal.pone.0230169结果表明,昼夜节律确实与这些认知策略有关。参与者越接近百灵鸟一端,他们就越有可能使用(有益的)认知重新评估调节自己的情绪。然而,那些接近夜猫子一端的人更可能使用抑制策略。抑制策略与很多心理问题都有关系,包括抑郁、幸福感、自尊和社会功能的下降。
夜猫子自信程度最低,百灵鸟的自信程度最高。夜猫子(在思考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时)的适应不良分数最高。他们的自信程度最低,而百灵鸟的自信程度最高。Antúnez指出,自信是幸福的核心技能,因此可以防止心理问题。
即便研究人员控制了性别和年龄相关的差异,这些结果仍然有效。在所有的测量中,那些中间类型的人——既不是夜猫子也不是百灵鸟——的得分也位于中间区域。
这是因为,从生物学上讲,夜猫子“醒来”的时候会更晚一些,即,在大多数人正常开始工作和学习时间之后醒来,夜猫子与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状态并不同步。这种“社交时差”与更重的疲劳感有关。
Antúnez认为,也许是疲劳导致了夜猫子的测量结果更差。但是,正如他所说,需要进一步跟踪探索人们的心情在一天里随着时间发生变化的情况。
不过,他写道:「尽管未来还需要进行深入的纵向研究,但是研究结果表明,夜猫子型的作息时间是心理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而百灵鸟型的作息方式是心理障碍发生的保护因素。」
声明: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wzwt58@qq.com 。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本文地址:https://www.zilezai.com/xlzs/8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