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菌群影响人的心理健康
肠道菌群影响人的心理健康/2015年/12月/21日/第052版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 金锋
肠道内有数量众多、种类丰富的菌群,它们和宿主间形成了互利共生的关系,深深影响宿主的健康。不过,肠道菌群的作用可不止如此,研究发现它们不仅调控肠道活动,还影响宿主的脑功能和行为,人类的心理精神健康与肠道菌群关系密切。
很多人心情糟糕的时候会出现口腔溃疡、疱疹等症状,这是人体内菌群与心理互动的典型案例。在焦虑时,神经细胞中的五羟色胺水平迅速降低,寄生在三叉神经结的疱疹病毒会根据神经细胞的安定程度,来决定是否寻找新的宿主,这个时候的感受就是感染,出现口腔溃疡和面部疱疹,于是你说“最近事儿多有点上火”。
人体不但有大脑,还有第二大脑,这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神经学家迈克・格尔松教授最早提出的。肠管和肠道神经系统、肠道微生物形成了人体的第二大脑——肠脑,它影响人的喜怒哀乐、思维和认知能力。过去我们以为一些疾病是脑部的问题,忽略了肚子方面的原因,实际上肠道对人的心理和精神健康有重要影响。例如,正常人群中50%~80%的个体携带幽门螺旋杆菌,这种细菌不仅是胃癌的元凶,它所产生的碱性蛋白——尿素酶可造成血液中高血氨的状态,是人类的情绪杀手,我们推论幽门螺旋杆菌与老年痴呆症有一定关联。
肠道的神经元被误以为仅仅是控制消化和蠕动,实际上肠道通过迷走神经直连头脑,可以将信息从肠道传播到头脑。肠道拥有独立于大脑的复杂神经系统,其神经元数量远远超过脊髓和外周神经系统。“肠脑”负责向头脑递送所需的95%的五羟色胺和50%的多巴胺。如果肠道传递的这些物质减少,会使信息传递减少。如果将迷走神经切断,动物的很多本能行为会消失。
肠道内的微生物能够调控人的生理和心理,人的很多行为可能来自于我们的肠道。例如,厚壁菌能够强化免疫力,拟杆菌影响体重,梭菌可使脾气性格失控,肠胃炎症可导致女性抑郁样行为。肠道微生物可以让我们患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甚至孤独症,研究人员发现患有这些疾病的人,同时患有消化系统功能性疾病,而且这不是偶然的。有直接临床证据表明,肠道微生物干预能够控制这些心理异常疾病。
免疫、神经内分泌和迷走神经途径构成肠-脑轴的交流系统,动物研究和临床观测结果表明,肠道菌群通过肠-脑轴对宿主的应激反应、焦虑、抑郁和认知功能产生重要影响。平衡的肠道菌群有利于宿主的身心健康,如果肠道菌群失调可能引发肠脑疾病和中枢系统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症、阿尔兹海默症和自闭症等。了解肠道菌群对宿主行为的影响,有利于治疗精神和心理疾病。通过对白鼠(慢性束缚应急抑郁模型)施以NS8 乳杆菌,发现其焦虑、抑郁等行为减少,识别记忆能力得到提高。食用NS菌的动物行为更加安定,而未食用NS 菌的动物则躁动不安、好斗,学习、记忆力明显低下。
日本仙台医院曾对两名老年认知障碍患者进行了NS乳酸菌治疗,在2个月后的心理测试中显示,两名患者的测试结果都较之前有明显改善。临床应用已经发现各类益生菌的独特作用,例如鼠李糖乳杆菌可减轻强迫症、脆弱拟杆菌能缓解孤独症,瑞士乳杆菌有利于治疗焦虑和抑郁症。
这些研究提示我们,肠道菌群、肠道和脑这三者进行着密切的信息交换。肠道菌群参与调控脑发育、应激反应、焦虑、抑郁、认知功能等中枢神经系统。人的身心健康受共生微生物的影响很大,人类应避免滥用抗生素及各类精神疾病药物,有益共生微生物将是解决人类精神和心理问题的重要途径。一些研究甚至发现,通过服用共生菌治疗心理精神类疾病,比普通药物作用更快。
不过每种益生菌都有独特的性质,不可盲目使用。益生菌的有益作用依赖于和宿主的相互作用,即使是相同益生菌在不同宿主中发挥的作用可能也不尽相同,因此还需要经过充分的研究才能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声明: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wzwt58@qq.com 。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本文地址:https://www.zilezai.com/xlzs/8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