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愤怒可能是因为你给予太少
你愤怒可能是因为你给予太少阿瑟·C·布鲁克斯(Arthur C. Brooks)晋其角译
从很多方面而言,人们从未生活在比如今更好的时代。诚然,暴力仍在世界的一些角落里肆虐,许多人依然生活在专制政权的铁腕之下。尽管世界上所有的主要信仰都在教诲爱、同情与宽容,仍然有人以宗教的名义做出难以置信的暴行。
但是,我们之中的贫穷在减少,饥饿在减少,死去的孩子也在减少,愈来愈多的男男女女能够识字。在许多国家,对女性和少数族裔权利的承认已经成为常态。当然,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但是一直都有进步,希望也一直都在那里。
因此,在世界上最富裕的几个国家中看到这样多的愤怒与这样大的不满,是多么奇怪啊。在美国、英国乃至整个欧洲大陆,人们被政治上的不满与对未来的焦虑折磨着。难民与移民们为能生存在这些安全、繁荣的国家而高声疾呼,但是已经生活在乐土的人们却为自己的未来感到深切忧虑,简直到了近乎绝望的地步。
为什么?
一项关于人类如何兴盛发展的有趣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点线索。研究者在一个惊人的实验中发现,感觉自己对他人没有用处的老年人,其早逝的可能性会比那些感觉对他人有用的老人高出将近两倍。这项研究结果揭示了一个更为普遍的人类真相:我们都需要被他人需要。
被“需要”并不必然牵涉自私的骄傲之心,或是病态地执着于他人对自己的世俗认可。相反,它是人类一种自然而然的渴望,希望能为我们的同类,为其他的男男女女服务。正如13世纪的佛教圣人所教诲的那样,“为人点灯,明在我前”。
事实上,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主要宗教都将勤奋工作、为他人服务视为我们的最高天性,亦是幸福生活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科学调查与研究亦证明了我们的信仰中这些共同的信条。乐于对他人行善的美国人认为自己生活快乐的比例是其他人的两倍。在德国,尝试为社会服务的人说自己快乐的可能性是认为社会工作无足轻重者的五倍。无私与快乐是密不可分的。我们愈是与他人融为一体,感觉就会愈好。
这有助于解释如今痛苦与愤慨何以席卷那些富裕的国家。问题不在于缺乏物质财富。而在于愈来愈多的人觉得自己不再有用,不再受到需要,不再是社会的一部分。
在今日的美国,失业的工作年龄男性是50年前的三倍。这种情况在发达国家中非常普遍,其后果不仅仅是经济方面的。感觉自己多余是对人类精神的沉重一击。这会导致社会孤立感与情感上的痛苦,为负面感情生根发芽提供土壤。
我们该怎么办?第一个答案并不是诉诸系统,而是诉诸自身。每个人都有一些有价值的地方可供分享。我们应当在每日伊始便有意识地扪心自问:“今天我该做些什么,以感激他人对我的馈赠?”我们需要确认:四海之内皆兄弟,与他人融为一体,这些并不仅仅是我们所信奉的抽象观念,而是个人的承诺,需要我们有意识地去付诸实践。
我们所有人都有责任把这当做一种习惯。但是身处权位的人则拥有一个特殊的机会去拓展包容性,缔造出每个人都真正受到需要的社会。
领导者们需要认识到,一个富于同情心的社会必须创造大量机会,制造有意义的工作,让一切有能力的人都能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一个富于同情心的社会必须向孩子们提供教育和培训,用更多的道德认知和实践技巧去丰富他们的生活,从而为他们带来经济保障与内心安宁。一个富于同情心的社会必须保护弱者,同时确保这些政策不会诱使人们堕入悲惨与依赖之中。
建立这样的社会并不是轻而易举的工作。没有任何意识形态或政党拥有全部答案。每一方都会产生误导性的想法,导致社会的排斥性,所以想要克服这个问题,就需要各方都拿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事实上,能令我们二人结下友谊、展开合作的原因,并不是共同的政治观点或同样的宗教,而是更简单的东西:对恻隐之心与人类尊严的共同信仰;我们都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与生俱来的用处,可以为一个更好、更有意义的世界做出积极的贡献。我们所面对的问题跨越了传统领域;因此我们的对话和友谊也必须如此。
看到愤怒与沮丧如野火一般席卷着那些曾经享有安全与繁荣的社会,令很多人都感到困惑和惊恐。但是这些人不仅仅满足于人身与物质上的安全,这恰恰显示出某些美好的东西:这是人类对于被需要的普遍渴望。让我们携手努力,创造出一个能够满足这种渴望的社会吧。
声明: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wzwt58@qq.com 。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本文地址:https://www.zilezai.com/xlzs/9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