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山利辉的工匠精神
神奈川县的都筑区远离东京,在一片低矮的日式建筑中,有两座相邻而又并不起眼的普通加工厂房。
74岁的秋山利辉灵活矫健得像一个小男孩,他把所有的工具摆成一排,“切开树木之前,我已经知道,怎么切,会出现什么样的纹理”。把柄边缘已经磨得没有一丝棱角,都呈现出蜜糖一样的琥珀色,一些小一点的刻刀上刻着“秋”“秋山”,大一些的刨刀上刻着“天命”。
成为日本皇室御用家具匠后,秋山利辉在近半个世纪里一直占据日本手工家具行业第一的位置。在这个乡间的木工坊里,秋山利辉恢复了日本最古老的“学徒制”。
日本文部省用五年时间为他拍摄了个人纪录片,代表日本工匠文化之最,在飞往德国的航班上固定播放。
日本“秋山木工”创办人秋山利辉
01 属于匠人的时代必将到来
去过神奈川工厂的人都会讶异于这里的机械设备特别古老。“如果我们不断更换先进的设备,秋山早就倒闭了。”刻意使用古器具,秋山木工用最古老的工具来处理昂贵的材料。“我喜欢日本的木材。比较容易沟通,一棵老树会告诉我,‘我这里不舒服,你来敲一敲’。”
我一直很好奇什么人、什么做法,才能够在讲求传承的日本社会里拔得头筹。秋山利辉并非世家、名师出身。无论与木材还是与人在一起,秋山身上都不见傲慢,但他的微笑带着一种锋利的劲道,会随时切中话题要害。日本家具定制行业历史悠久,秋山为日本皇室、国会、国宾馆等场所制作家具,但除了神奈川紧邻工坊的展示厅,秋山家具从不会出现在市场上,连照片都不能用作对外宣传。
“属于匠人的时代必将到来。”27岁创立秋山木工的时候他就确信这一点,但他所秉持的理念,当时却引起了舆论哗然,“都觉得我是个怪人”。他和我想象中的“布道”者大不一样。几年前“匠人”概念刚刚开始流行,我曾看过秋山利辉的《匠人精神》。在一系列涉及美学、禅宗和哲学的日本文化书籍中,匠人精神30条守则加起来不过百来字,说明书文字一样的“木匠守则书”显得很另类。登上电视、出书的绝大部分能工巧匠,几乎都是以“绝技”示人,让专业能力,自成一套技术要义。秋山却把这些看上去像行为守则一样的大白话公之于众,与既定的社会成规形成了对照。
“会说‘好的,明白了,请交给我来做’的人,才是21世纪的新工匠。”这些规则一部分由他自己的经验和理念组成,更多的则是继承了以“心性”为根本,日本自江户时代起极为普遍的“学徒制”。在几十年里,秋山木工所代表的是“逆流而上”。
02 每一个修业的日子都是一场战斗
“在每一个修业的日子,对学徒和我来说,都是一场战斗。”秋山利辉告诉我:“我没有夸奖过任何一个徒弟。”他和学徒一样,早上5点起床,一天的木工活做到晚上10点,之后才是徒弟自己磨炼技术的好时间,每天平均睡4个小时。“如果究查起来,大概秋山木工的事情并不合社会规则。”
“技术当然是一流的,但更重要的是成为能够感动他人的匠人。”在秋山这里,“感动”概念的外延扩展了。我首先领教的是“骂人大法”:“最好在20岁以前挨骂;骂人的人比被骂者拥有十倍勇气;被人格魅力高的人骂;因为质量高被骂……”刚刚被训斥过的人如果苦着脸,会被师傅继续开玩笑揶揄。
在秋山小小的作坊里,学徒完全没有学费。前四年学习期间有比较低的薪水,住集体宿舍、集中精力学习,打扫、做饭、送货,帮师傅在现场打杂,学习基本技能。每月拿到固定数目的薪水,除了分摊房租水电和餐费,剩下的钱每人每月3万日元左右,攒起来慢慢购买木匠工具,期间不得接受任何来自外界、父母的金钱资助。
第五年经过人品、技术的考验,可以从学徒中毕业,成为一名正式的工匠,开始正式为师傅工作。师傅会在他们的名字后加一个“君”字。他们以四年的拼命工作,报答培育之恩。很少有人会在这个时期离开,因为这才是他们作为一个工匠职业生涯的开端。第八年过后,正式出徒,秋山会让他们单干,或进入其他公司,自由选择。1971 年至今,完成了8年修炼的总共约50人,都成为了木匠、家具设计业界的优秀人物。
03 要接受因为比别人优秀而被骂
在千年老店尚有七家,百年老店林立的日本,秋山利辉这条路绝非主流。他既不出自工匠名门,也没有继承家业。
16岁的秋山利辉开始学习木匠时,所有的梦想不过是去大阪的木工厂工作。那时的日本刚刚开始兴起技术学校,只开设建筑和木匠这两个日本战后最稀缺的专业。“毕业时正好有大阪最好的木工坊缺个人,老师看看我,其实我并不在最优秀的、可以获得推荐的名单里,但是也许是天意,这个机会被我抓住了。”
20世纪60年代,秋山利辉最先进入的大阪木工坊,拥有12个关西的知名木匠。他去了只能打杂,一个人拖着巨大沉重的家具,在坑洼不平的道路上送货。“在故意挑剔和刁难中自我成长起来,对始终不收货的客人一直帮忙干活、说笑,直到人家收下。”
秋山的性格被这样矛盾的现实磨砺出来,他从羞涩、不讨人喜欢、无法与人正常沟通的乡下孩子,变成了知道看师傅和顾客脸色,不放过机会学习,技术上丝毫也不懈怠的机灵学徒。这也是秋山利辉虽无师承,却不断要求学徒挑战自己,严守世阿弥的“守、破、离”之道,在学成之后一定要去外面求职或自立门户的原因。
04 机器人不会懂得,工艺背后的人的情感
秋山利辉以“育人”确认的,是工匠的“精神性”。当代专业主义的“日本式表达”,正是秋山利辉和他的“木之道”立足的本源。
“我们一定能赢过机器人。”秋山利辉极为笃定地告诉我。他要求工匠们在制造任何木器时,“八分自我能力,两分机械辅助”。他的学徒们首先要保证精神气质上的独立,“机器人不会懂得,工艺背后的人的情感”。在心性上不输给机器。“日本只有我们,敢于接下单价超过一亿日元的家具订单。”
“即使很困也要好好站立,绝不能昏昏沉沉、懒懒散散地靠上邻座的人。”在秋山利辉广为流传的“匠人须知30条”里,包含的是工匠的心理建设。这些工作的基本要求、态度、心理准备、意识、技术等,全都是日本人自古实践的教导原则。
“什么都求快,人的心性却无法同时成长起来,这就是现代社会痛苦的根源。”
从圣德太子到隐元隆琦,日本社会千年里对中国佛教、典章文物的沿袭和因循遍及生活中的各个角落。唐宋时期龙象“悟得”“证得”的道,在日本发展出茶道、花道、剑道、书道、料理道等一系列方法论。中国家具追求的准则,到了秋山木工这里,增加了日本式的极致的体验感,样式简单稳重,“在房间里绝不夺目,为的是衬托、扶持主人。”
简单、朴素,是对秋山木工的产品最直观的感受,不强调木材的华丽和雕工的繁复,讲究本性。“家具应该隐藏在环境中,人背后。”寻求实用的本质,而不是外在的醒目。秋山虽然培养的是木匠界的明星,但几乎所有的时间,他都穿着工作服从早到晚地待在神奈川的木工坊中。他的一举一动,使本就与世隔绝的徒弟们,形成了极大的向心力。“我已经做好了以身犯难的准备。”
秋山经常在学徒们放假时做出精妙绝伦的作品来,让他们回到工坊时大吃一惊。“我所能够做的,就是让他们明白,原来自己是那么无知,什么都不懂。”越是高学历、心灵手巧的人,越会有自己的判断,甚至拒绝师傅的要求。他要求即使是聪明、成熟的徒弟们,也要“当一次傻瓜”。“为了将自己认为非常了不起的东西吸收为己有,而能够认真听取教导的人都是纯朴率真的,纯朴率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 秋山木工对工匠、学徒的评价标准,是技术40%,品行60%。“我想培养的,不是‘会做事’的工匠,而是‘会好好做事’的匠人。”
05 作为匠人,观察力直指人心
“你知道木头摸上去很‘嫩’的感觉吗?”学者日比野告诉我,作为秋山木工的爱好者,他在妻子怀孕时,定制了一个秋山木工的婴儿床。一方面窃喜自己的奢侈,另一方面也有压力和担心。他到厂里去取床时,手一碰上去就觉得惊叹,“床摸上去无比的滑,为什么木头有这样的触感?”23岁的匠人师傅告诉他,因为是想着婴儿的手做的,希望孩子能够喜欢触摸自己的床。“师傅明明没有结婚没有孩子,而且他告诉我,婴儿床已做成了可以拆装成小柜子的版本,孩子长大后可以改装使用。”
秋山利辉说,木工坊不收理念与他相违背的家庭的孩子。“我相信技术上很多人都超过了我,拥有一流人品、懂得关心他人、感恩、替人着想,这样的匠人才是这个时代最需要的。”
这些接受了现代教育、在智能手机陪伴下长大的孩子,首先放弃了一切舒适。“用智能手机人会变傻。”秋山利辉要求学徒们从进入的第一天就开始写日记,记录自我反省和与家人通信交流思想的点点滴滴。工作时间长、精神压力大、睡眠时间短,这都是木工道场中“事上磨炼”的方式。这是日本阳明学的理念。事指的不是事务,而是事业。与孟子的“必有事焉”是一个理念,讲的是事上的磨炼有一种反向作用力,作用于内心,看起来是在做事,实际上是在心性上下功夫。秋山要的是保持观察力直指人心的能力。
“木之道”,有其深刻的日本特色的渊源,同时,它也是日本木工技术传承的重要“体制”,无论多么精妙的技术,都可借由20年一次的仪式传承给下一代。秋山利辉说:“我们每个人都从上一代继承技术,然后再传给下一代。这是每个人的使命。”
“建立道场”,然后“打破道场”。大部分徒弟离开工坊的时候刚过25岁,在木匠行业正值巅峰年纪,明眼人在这时都最替秋山感到惋惜,但他说必须让徒弟们独立,“这个时候是他最厉害的时候,出去了很容易学习新的知识,做出成绩,站稳脚跟”。据说政治家、哲学家甚至娱乐节目的搞笑明星,不用提要求,秋山和他的徒弟们,已经可以判断对方定制家具的颜色、材质。作为匠人,观察力直指人心。匠人就是用手艺制造出可以感动客人、继承下去的家具。
无论北海道还是冲绳,收下一个徒弟时他一定要去徒弟家中家访至少三个小时。“为远道而来的客人,叫来豪华寿司外卖的家庭不合格,只有母亲能操持一顿好饭的家庭,才能培养出一个好匠人。”他主张的是“亲子同时受到教育”,要和孩子在一起8年,提前访问父母,就知道怎么让孩子超越父母。“良知”“良能”“良心”则是他对人才育成最明确的指向。秋山利辉近几十年里不仅代表着工匠技艺,其学徒制更将“无法而不造”扩展成了一整套完整的体系。
秋山真正的匠人理论是无关木头的。工匠不谈论美,他们执着于自己做事的极其微小的原则,并使之变成一种不可撼动的方式,对应的是世阿弥“守、破、离”之道。“先知后行”是犯了秋山木工的大忌,对于学徒,第一年的目标是“心即理”,第二年的目标是“明德亲民至善”。
“很成功的人大概做不了这件事吧。我贫困、不聪明,对于世界也并不了解,但我有关爱别人的心,像我这样没有常识的人来做,反而更好。”秋山看着我说这话坦坦荡荡,“进入现场之前,先做一个不让身边的人焦虑紧张的人。”他把对环境的领悟,应用到手艺里去。从日本的资本主义之父涉泽荣一,到现在日本式经营之神稻盛和夫,都是日本阳明学在事业性上的实践代表。
当代日本社会正在进行漫长的转型期。日本一向自豪的终身雇用制度被废弃,劳动环境急速变化,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的自由劳动力,“职场”等观念被一再挑战。现在社会宣扬的是凭借自己的专业技能,挑战传统制度弊病,彰显个人价值,获取高回报。“回望”这样的观念渐渐出现。技,需要以身体之,心要跟上,身心结合才能做好。
日本社会不止秋山木工,大量传统行业,几十代人的石匠、植物造园、木工等手工艺的传承,把工作价值和人力价值合二为一,至今仍是日本式生活赖以延续的基础。日本人称之为“真物”。在平常日用之间,一旦入道,就可以帮助人追求不灭的精神。
“如果手工艺衰落了,说明不是技术,而是人心衰落了。”
声明: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wzwt58@qq.com 。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本文地址:https://www.zilezai.com/xlzs/9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