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心理

TED 阿兰·德波顿: 无神论 2.0

阿兰·德波顿: 无神论 2.0

TED 阿兰·德波顿: 无神论 2.0无神论者应该如何对待宗教? 阿兰.德波顿提出了一种 "无神论的宗教" --名为 无神论2.0, 其中包括了宗教中的传统仪式,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依赖,以及人们对超凡脱俗的需要.

《写给无神论》作者阿兰·德波顿Alain de Botton生于1969年,毕业于剑桥大学,现住伦敦。23岁以处女作小说《爱情笔记》初试啼声即大放异彩;此后的《爱上浪漫》和《亲吻与诉说》继续激活我们的阅读体验,开掘传统小说“不可能完成的任务”,25岁就入围法国费米娜奖;27岁完成惊世之作《拥抱逝水年华》;31岁出版《哲学的慰藉》

一个把人类分成两大部分很普遍的方法,便是分为相信神的存在的一部分,以及不相信宗教信仰的另一部分--,宗教教徒和无神论者,在最近的十年中,对无神论者的定义,已经是十分清楚的了,有些直话直说的无神论者,他们说,宗教不仅仅是种欺骗,它还非常荒谬,说这些话的人很多都住在牛津北部,他们坚持,--,他们觉得相信上帝,就像相信童话故事,所以相信宗教根本就是,一件很幼稚的事情。

我觉得那些定义太简单了,我觉得以那样的说法去排斥宗教,实在是太肤浅了,那样的说法不具备说服力,我想提出一种以无神论者,来对待宗教的方式,我把那种方式,叫做无神论2.0,那什么是无神论2.0呢,它有个最基本的前提,就是相信上帝是不存在的,当然也没有神仙或者超自然的力量,或者天使等等,这只是最基本的一个开始,现在我们来更深层次地讨论一下。

我对有些情况非常感兴趣,有些人会说:,”我完全不相信这些宗教,那些教义,那些学说,我觉得它们全部都是假的,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但是,“我会喜欢圣诞颂歌,我非常喜欢曼坦那的艺术,还非常喜欢那些古老的教堂,而且还喜欢看旧约圣书”,这样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你懂我的意思吧,有些人喜欢宗教仪式,喜欢宗教里的道德,文化,但他们就是讨厌那些教条,直到现在,他们一直都非常为难,要么你接受那些信仰,然后你可以享受那些文化,艺术,道德,要么你排斥那些教条,然后你就不能拥有那些崇高的灵魂,并且在CNN和沃尔玛的光辉下被遗弃。

所以那些人就很难选择,但我觉得我们不必去做这些选择,我们可以有第三种选择,我觉得--,而卧是无比的尊重但同时不虔诚的这么说--,我觉得我们可以从宗教里剽窃一些文化,如果你不相信宗教,把宗教和世俗的文化混一起没什么关系,把自己享受宗教最好的一面也没事,对我来说,无神论2.0,是对宗教充满敬意,而同时又不对神有所景仰,就像走进宗教的世界去寻找对我们有用的东西,世俗的世界有许多缺点,我觉得许多人都被严重地世俗化了,而对宗教的学习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看破尘世,帮助我们走出生活中的窘境,现在我想具体地解释一下。

先从教育说起,非宗教的人们十分相信,学习、教育的力量,我们觉得教育使世界进步,我们还在教育上花了很多钱,教育不仅仅给我们很多本领,例如商业以及工业技术,,还让我们变成更加优秀的人,像是那些开学典礼或者毕业典礼的演讲,那些话语都告诉我们,教育的过程,特别是高等教育,会使我们变成高尚优秀的人才,那是个很好的想法,这想法的起源也很有意思。

在十九世纪初的西欧,去教堂的人急速减少,大家也变得紧张起来,他们问自己,人们要去哪里寻找好品德,去哪里寻找指引,又去哪里去寻找慰藉呢,那些有影响力的人回答道:,文化,我们要在我们的文明中,寻找指引,慰藉,和好品德,去看莎士比亚的剧本,柏拉图的对话,简.奥斯汀的小说,我们可以找到很多真理,那些真理很可能也在<约翰福音>中出现过,我觉得这想法是非常美妙真实的,他们想用文化积淀来代替圣典,这也是非常有道理的,但这也是一个我们已经忘却了的想法。

如果你去顶尖学府,像是哈佛,牛津,或者剑桥,然后你对他们说,"我想找到指引,慰藉,和道德","我还想知道怎么好好生活",那些大学会让你去神经病医院,品德,慰藉,指引根本不是那些大学,所管辖的,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觉得我们不需要那些,他们觉得我们不需要援助,他们觉得我们是有逻辑讲道理的大人,他们觉得我们只需要信息,只需要资料,根本不需要帮助。

而宗教就完全不一样了,所有主流的宗教,都把教徒看成是个孩子,就像孩子一样,宗教相信,我们十分急切地需要他们的援助,我们已经在了崩溃的边缘,可能只有我是这样,或许你也是这样,但不管怎样,我们都在边缘线上,而且我们无疑需要帮助,所以我们需要指引,需要言教。

在十八世纪的英国,有个最伟大的传教士叫做约翰.韦斯利,他在全英国到处传教,建议人们怎样好好生活,他传道说教,告诉父母如何对待小孩,告诉孩子如何对待父母,也告诉富人穷人如何相互对待,他用说教的方式,去告诉大家如何去生活,这是说教最传统的方式。

现在我们摒弃了说教的方式,如果你对一个现代自由的个人主义者说,"嘿,去布道怎么样",他们会说,"我才不要呢","我是个独立自主的个体",但是宗教里的布道和平时现代的讲课演讲,到底有什么区别呢,宗教里的传教想改变你的生活,而一个演讲只是给你一些信息资料,我觉得我们有必要找回传教的习俗,这个习俗是非常有用的,因为我们都需要指引,道德,和慰藉,而宗教都知道如何帮助我们。

关于教育,还有一点,在非宗教世界里,我们开始相信,我们告诉别人某件事情一遍,他们就可以完全记住,让他们坐在教室里,在20岁时教他们柏拉图的哲学,然后让他们去当管理顾问当40年,而他们也不会忘记柏拉图的哲学,而宗教会说:"胡说","那道理必须一天重复10次才可以","所以现在你就跪下好好复习",这是宗教告诉我们的道理,"跪下然后每天复习10遍,20遍,15遍",不然我们很快就会忘记。

TED 阿兰·德波顿: 无神论 2.0

所以宗教培养我们重复、温习的美德,宗教重复伟大的真理一遍又一遍,我们会觉得重复就是无聊,我们一直说:"说点新鲜的","新的总是比旧的好",如果我对你说,"好吧,TED视频都不会更新了","我们就看那些旧的视频","每天看五次,因为那些视频是在是太棒了","我们每天看伊莉莎白.吉尔伯托五次","因为她的想法实在太聪明了",你会觉得你被骗了,但如果你信仰宗教,你就不会这样想。

宗教还会帮助你,安排时间,所有主流宗教都会有特定的日历,什么是日历?,日历确保你在整一年里,你会遭遇一些的重大想法,在天主教日历中,在三月月底你会想到圣杰罗姆,想到他的谦卑和善良,和他对穷人的慷慨,你不会碰巧想到他,你想到他因为你被引导了,现在我们不这样想,在非宗教世界里,我们觉得,"我会毫无预兆就想到一个好主意","我是偶然想到的",宗教人士会说,"胡扯",宗教人士觉得我们需要日历,需要安排好时间,我们需要同步好想法和时间,这还帮助宗教们,安排传统仪式,和感受到特定的感情。

就像月亮,看月亮是非常重要的,你看月亮的时候,你会想,"我真渺小,我有什么问题呢",这帮助你从不同角度看世界,我们应该经常赏月,可是我们不这么做,为什么呢,因为光看月亮不会给我们什么信息,但如果你是个信禅的,在九月中旬,你会去一个专门的站台上,去庆祝月见节日,你会吟诗去赞赏月亮,你会阅读关于时间的文章,你会被重新提醒关于生命的脆弱,你会收到米糕,而月亮和它的倒影会让你,感到内心中的一片净土,这是很好的事情。

宗教还注重另外一件事情,就是去好好说话发言,虽然我的演讲不是很出色,但是演讲术对宗教来说是非常关键的,在非宗教世界里,你仍然可以有个很好的工作,即使你演讲说的很糟糕,但是在宗教世界里不是这样的,你说的话必须要有说服力,去支持你的论点。

如果你去一个在美国南部的非洲美国,五旬节教会,你会知道他们的演讲,是如何出色,每在说得好的地方,大家会说"阿门,阿门,阿门",在最后一段振奋人心的地方,大家都会站起来,他们说,"谢谢你耶稣,谢谢上帝,谢谢救世主",如果我们像他们那样做--,好吧算了,但如果我们真的做了--,我会告诉你们,文明文化应该代替教典,然后你们会说,"阿门,阿门,阿门",我演讲完的时候,你们应该都站起来,然后说,"谢谢你柏拉图,谢谢莎士比亚,谢谢简.奥斯汀",我们都知道你们会说的很好,好了,快说到重点了。

(掌声)。

宗教还知道我们人类不仅仅有智慧,我们还有躯体,所以他们通过身体,来教会我们道理,举个例子,像是犹太人懂得宽容,他们很喜欢饶恕宽让,也喜欢重新有个崭新的生活,他们不仅仅通过传教来告诉我们,也不仅仅给我们书本去学习,他们告诉我们去沐浴,在正统的犹太社会里,每个星期五他们都去一个池子,让身体浸没在水里,身体上的动作支撑着哲学思想,而世俗的人们不这么做,我们的身体和智慧在不同的世界里,而宗教却把智慧和躯体结合起来。

现在看看我们的艺术,在世俗的世界里,我们认为艺术是崇高的,我们认为艺术是非常重要的,许多盈余的钱财都花在了艺术馆里,有时候我们听到有人说,博物馆是我们新的教堂,你们一定听过这句话,我觉得博物馆是有潜力成为新的教堂,但是我们完全没有那样去做,我们让自己失望的原因,是我们没有适当地学习宗教的艺术,是我们没有适当地学习宗教的艺术。

在当代世界有两个特别糟糕的想法,他们抑制了我们在艺术里获得力量的本领,第一,艺术就为了艺术而存在,--,说起来很荒谬,--,艺术应该在一个封闭的世界里存在,不应该去打扰我们世俗的纠纷,我十分十分不赞同这个想法,另外,我们还相信艺术不应该被诠释,艺术家们不应该解释他们到底在干什么,因为如果他们说了,艺术就没有任何魔力了,而且我们还觉得艺术没什么深度,这就是为什么在艺术馆我们通常会感受到的--,承认吧--,我们会想,"我完全不知道这作品是什么东西",但如果我们是严肃的人,我们是不会承认的,但正是那样的感觉构造了,当代艺术。

现在宗教对艺术有了很多理智的态度,他们可以很简单告诉我们什么是艺术,在主流的信仰中,艺术无非关于两种东西,第一,艺术告诉你,这世界有爱,第二,艺术提醒你,这世界也有恐惧和憎恨,而这就是艺术,艺术表达了你内心最重要的信仰,所以当你走进教堂,或者走进清真寺的时候,通过你的五官,你最想感受的是那些真理,那些掠过你思想中的真理。

本质上那是宗教的宣传,在基督教看来,伦勃朗是个宣传者,现在,"宣传"一词让人们警觉,我们想到希特勒和斯大林,但其实没有这个必要,这只是一个宣扬某种东西的手段,如果宣扬的东西是有益处的,那这手段也没什么问题。

我觉得艺术馆应该向宗教学习,艺术馆应该确保,当游客走进馆内时候--,如果我是馆长,我会专门为爱,为慷慨而准备特定的展览,所有的艺术品都有相同的主题,如果有更多的空间,我们可以更深刻地了解艺术品,用这些艺术,来让美好的品德在脑海中变得更加深刻,我们会从艺术中学到更多,艺术会让我们重新肩负起曾经被摒弃的责任,那些因为误导而被忽视的责任,艺术应该是一种工具,一种能让社会进步的工具,艺术也应该是教化的。

现在想想另外的东西,想想那些在现代世俗的人们,其中有些人热衷追寻灵魂,喜欢崇高的思想,也热衷于深层次的灵性,那些人通常都是孤单的,他们是诗人,哲学家,摄影师,或是电影制作人,他们凭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他们独立完成工作,他们脆弱,孤单,没人分担他们的痛苦不安,然而他们不会做多少改变。

现在想想那些有组织的宗教,那些有组织的宗教干什么的呢,他们聚在一起,他们创造机构,这些都很有益处,第一,他们有规模和力量,据华尔街日报,天主教教堂去年筹了97亿美元,这些都是有权有势的机构,他们相互合作,有好名望,跨国,他们严谨纪律。

那些都是很优秀的品质,我们还认同他们像个企业,公司企业和宗教有些相似之处,不过企业只提供最基本的物质,企业给我们鞋子和汽车,但是像治疗师,诗人那些人,他们给我们更高层次的东西,但是他们是独立的,没有强大的权势,他们没有力量,所以宗教就是个最棒的例子,告诉我们一个机构对于追思来说是很重要的,我们可能不同意宗教所传授的教条,但是我们可以赞赏他们组织,起来的方法。

个人作家所写的书本身,是不会带来什么改变的,我们需要团结在一起,如果我们想改变世界,我们必须团结奋斗,而这就是宗教所做的,我说过他们是跨国的,他们有名有望,他们有明确的一致性,所以他们不会在繁乱的世界中迷失,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最后,我想说的是,你们这些来自各行各业的人们,你们绝对可以从宗教中学习到些东西,即使你一点都不相信宗教的信仰,如果你生活在社会里,如果你和很多人接触,宗教里绝对有对你有用的东西,如果你和旅游业有关,去参考朝圣,仔细地去学习研究朝圣,我们根本还不知道,旅行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因为我们从来不学习宗教人士是如何旅行的,如果你玩艺术,去参考宗教人士是怎么对待艺术的,如果你是在教育界里,去参考宗教人士是如何传播思想的,你可能不喜欢那些思想,那他们传播的方式真的是超级有效。

所以我最后想说的是,你可以不认同宗教,但是最后我想告诉你们,宗教很微妙,很复杂,也非常富有智慧,我们不应该否定全部关于宗教的事情,每个人都能从宗教中学到东西。

谢谢大家。

(掌声)。

CA:,这真是一个无畏的演讲,在某些地方你似乎把自己,当成了一个笑柄让大家嘲弄啊。

阿兰:,不管怎么说我都有可能被批评,我可以被固执的无神论者批评,也可以被那些宗教人士扼杀。

任何时候都会被北牛津的导弹打趴。

阿瑟:,是啊是啊。

CA:,但是你漏掉了宗教的一个方面,很多人可能会说,能借你的议程,这是种感觉--,可能是对信仰宗教人最重要的感觉,--,精神的体验,某种与比你更伟大的东西,的连接,在你的无神论2.0中,有没有类似的体验呢。

阿兰:,当然啦,我像你们一样遇到很多人,他们说,"难道世界上不存在什么,比我们人类更伟大的东西吗?",我说,"当然有啦",他们说,"那你就是认同宗教的咯?",我说,"不是啊",为什么这些神秘的感觉,被宇宙的伟大所触动的感觉,一定要和神扯上关系呢,科学和观察可以给我们那种感觉,这和神没有关系,所以我不觉得有相信神的必要,宇宙很大,而我们很渺小,这不需要超自然学说来解释吧,所以一个人可以有精神上的体验,即使他不相信有灵魂这东西。

CA:,好吧,现在让我问个问题,在场观众们有多少是觉得,宗教对他们是非常重要的呢,有没有一种类似的说法,你们觉得他刚才说的和你们想说的,有种类似的地方呢。

阿兰:,我觉得世俗的世界是有许多缺点的,但是那些缺点是可以被弥补的,但这不是说,要么你相信宗教,然后你就要相信宗教所有的教条,要么你不相信宗教,然后拒绝一切宗教带来的益处,很可悲的是我们经常说,"我不信教所以我不能有社群,所以我没有好的道德,所以我不能去朝圣",有人会说,"胡扯,为什么不呢",这正是我演说的重点,宗教有很多可取之处,相信无神论不应该完全无视宗教里的内涵。

CA:,似乎在TED群体中,有很多人是无神论的,但是很多人可能都认为,宗教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消失的,他们还想找到适合的方法,去建设性地谈论问题,他们还觉得我们彼此可以互相沟通,或者至少有些共同点,对于这样乐观的想法,我们是不是太傻了呢,那些关于神的隔阂、争论,是不是有彼此了解的可能性呢,持有两种学说的人,是否有可能彼此沟通呢。

阿兰:,不一定,我们只是需要礼貌地对待另一方,有时候礼貌都被我们忽视了,有时候我们觉得那是虚伪,如果你是个无神论者,而有个人对你说,"你知道嘛,那天我祈祷了",你应该礼貌地无视这话,该干嘛干嘛去,因为你们两个可以认同90%的事情,因为你们的世界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你们只是稍微有那么一点不同,但不伤和气,我认为近年的有无神的争论忽视了这点,他们忘记了人们即使不同也能和谐地在一起。

CA:,最后,你说的无神论2.0,它本身不是个宗教,但它需要一个领袖吗,而你又是否愿意当这个领袖呢。

(笑声)。

阿兰:,好吧,我们都对个人领袖,非常警惕,但无神论不需要领袖,我所说的只是一个框架理论,而我希望大家可以自由发挥实践,我只是大概地勾勒出一个结构,那不管你是谁,就像如果你是搞旅游的,那就专门钻研宗教中的旅游,如果你在社群里工作,那就专门钻研宗教里的社群方面,所以这就像维基百科一样。

(笑声)。

CA:,阿兰,谢谢你精彩的回答。

(掌声)

声明: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wzwt58@qq.com 。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本文地址:https://www.zilezai.com/xlzs/918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