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心理

孩子为什么爱哭

孩子为什么爱哭

作者:阿诺

微信号:AnorPsy/阿诺心理

 

我见到,商场里一个三四岁的小姑娘,边哭边呼唤妈妈;我走上前,蹲下来,安慰她说:我会陪你一起找妈妈;此刻,她的妈妈从不远处的“藏身地”走出来,笑着对我说:“我和她开玩笑呢。”

我听说,有个妈妈想要锻炼自己8岁儿子的胆量,逼着孩子去跳蹦极;孩子大哭不止,母亲却说:“你要坚强,要有勇气挑战自己!” 

似乎成人们总是很“有想法”,而留给孩子们的,只有“大哭不止”。

“经验丰富”的人这样告诫新妈妈:婴儿若是哭闹,就不要抱。

他们的“理由”往往是:一哭就抱,会惯坏孩子;会让孩子养成一个坏习惯——用“哭”来要挟父母,索求父母的安慰,进而全面依赖父母,长大以后无法独立。

还有一种酷似经典行为主义的主张:在孩子哭闹时,不要抱;等孩子不哭时,再抱他。这样就可以让孩子“知道”——哭,是得不到满足的;只有安静的宝宝,才会被满足。

甚至还有一种说法:孩子哭闹时,不要着急抱他,无需及时抚慰。据称这样做,一方面可以用“哭”来训练婴儿,增大其肺活量,另一方面还能让婴儿习得“延迟满足”。

然而,无论上述理由听上去有多好听,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冷冰冰。对待婴儿的哭,它们的态度只有一个:不要哭!

“哭”这一行为,在很多父母眼里是不好的,甚至是糟糕的。爱哭的孩子常被视为是具有“不够独立、不够坚强、缺乏自信”等性格特质的孩子。对于孩子的哭闹,父母们更倾向于向教育专家讨教制止其哭闹的办法,却疏于探究孩子哭闹时有怎样的感受。

商场里那个妈妈“开玩笑”地躲了起来,她或许没有想过,对自己的孩子来说,这个玩笑并不好笑;被“弃置”的恐惧和绝望,让孩子大哭不止,对幼小的孩童而言,被父母抛弃,独自面对陌生的环境,这有多恐怖!

为 “激发”出儿子的勇气,逼迫儿子跳蹦极,这个妈妈也没有想到吧:这一做法或许会让孩子失去对母亲的基本信任。面对恐惧时,母亲非但没有保护他,反而将他推至深渊。殊不知,勇气的培养首先要根植于内心里有切实的安全感和被爱的感受,而缺乏这些,勇气是无论如何都无法建立的。

哭,是婴儿降生后用来表达自我感受的首要方式。无论是生理需要还是心理需要,婴儿都会用哭声来表达。所以,对孩子的哭声,无论是轻视还是冷漠,都相当于忽视孩子所提出的基本生存要求,进而使得孩子无法在内心中形成足够的安全感,无法养成基本的信任能力。而在婴儿时期所养成的安全感与信任感,对人的一生而言,对其人格发展而言,影响都是极其深远的。

孩子为什么爱哭

确实,有些孩子“超级爱哭”,似乎天生就是“难养”的婴儿;这其中恐怕多少都跟婴儿的某种天生气质有关吧。然而将“爱哭”简单归结为孩子天生类型,恐怕就不恰当了。

在养育过程中,“亲子互动”环节往往才是至关重要的。举例来说,一个天生慢性子的妈妈“摊上”一个天生性格急躁的婴儿,在其亲子互动过程中,妈妈如果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节奏去适应婴儿,婴儿的需要就常常无法按照其自身所需要的方式与节律来获得及时的满足,那么这个孩子恐怕就会变成”一个成人眼中的“难养婴儿”。所以说,在婴儿早期的那些日子里,父母要侧重调整自己的节奏,以适应婴儿的节奏。惟其如此,父母这种面对婴儿所做出的妥协,才配得起称为伟大的爱。

父母过于强势,孩子则通常相应地表现出胆小与怯懦。这类父母通常会将自己的某种行为标准视为孩子的遵行准则,而忽略了孩子有其独特的身心发展进程。假如父母认为自己能做到的,孩子也可以甚至必须做到。那么,在这样的互动过程里,孩子的感受就难免常常被忽视、被否定、被湮没。

比如在与亲友或陌生人聚会时,父母自然希望孩子能够表现得有礼貌,跟能“别的大人”、“别家小孩”友善地打招呼;可是呢,有些孩子会认生、会害怕,会躲到父母身后。此刻,我们常见到有些父母会把孩子从身后用劲拽出来,敦促他说:“害什么羞啊?快叫阿姨啊,快叫叔叔啊,快叫哥哥、姐姐啊!……”可怜的孩子啊,这时“最好”是配合一下。若是不配合,父母可能还会继续批评说“胆子太小!”还可能对别人抱歉地说:“我们家孩子胆子小,比不上谁家的那个谁谁谁……”

在此番互动中,父母或许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将孩子的“恐惧不安”视为“害羞怯懦”。在这样父母身边长大,孩子要么学会“配合”父母,成为父母眼中的乖孩子,同时也学会压抑自己的感受与愿望;要么会变得很爱哭,因为他很少被理解,很少能在足够的安全中去面对恐惧,进而也很难养成真正的勇气。

也有些父母,常常处于高焦虑状态中,他们似乎总在担心,担心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切。他们会事无巨细地、“三百六十度无死角”地照顾孩子,孩子成长过程里的一丁点“磕碰”都会让他们非常紧张。

这样的父母往往也会养育出爱哭的孩子,小家伙们会稍有点不如意就大哭不止。这样的孩子似乎丝毫没有耐受焦虑和痛苦的能力;看出来了么,这一点很像他们的父母,是么? 

在讨论孩子为什么爱哭,以及如何面对爱哭的孩子时,我有几点想法供参考:

1,理解“哭是一种情绪情感的表达”,它与微笑一样,没有不好。

2,对于那些看上去缺乏勇气、行为退缩的孩子,作为家长首先不应该给他扣上一个“胆小、粘人”的帽子。须知,每一个孩子对于未知的恐惧,其感受和耐受力都不会一样。孩子勇敢的前提,是父母先要接纳孩子们“有权恐惧”。

3, 孩子的哭闹,的确会引发父母的无力感;很多时候我们弄不懂孩子在哇哇的哭声里究竟想要表达什么;当父母被自己的无力感紧紧缠住时,难免会引发愤怒,进而训斥孩子。所以,父母需要对自己的情绪有觉察,学习管理自己的情绪。假如父母不关注自己的情绪处理,相信孩子也很难习得这一能力。

本文作者阿诺心理师是北京闻心思语咨询中心创办人,博客地址是:http://blog.sina.com.cn/xiaogouenuo她的微信号是:AnorPsy/阿诺心理

声明: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wzwt58@qq.com 。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本文地址:https://www.zilezai.com/xlzs/9199.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