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心理

无法上网致情绪不安 “微博微信依赖症”你有吗

今日早间8点30左右,众多网友发现新浪微博无法正常使用。用户可以打开微博页面却无法加载微博内容,出现“加载失败,点击重新载入”提示。8时50分,新浪微博官方账号称:技术人员正在紧急修复微博的故障。9时38分,该账号再次发布信息,告知用户相关故障已经排除,可正常使用。

记者注意到,“断网”的一个多小时中,网上网下询问和求证微博故障的声音不绝于耳。“你们打得开吗,我在地铁里,是不是信号不好啊”,“据说是技术故障,我刚刚好不容易刷出半个页面,看到公告,现在又打不开了”……一家网站暂时中断了服务,却掀起不小的波澜,何以至此?

53%的人无法上网时感到不安

答案是可能患上了“微博依赖症”。豆瓣上的“我们都有微博依赖症”小组这么定义:遇到什么事,没什么事儿,上班不上班,聚会或者孤独……如果你觉得不把手机翻出来上网发微博,就觉得少了点什么。那么恭喜,你得微博依赖症了!

除了依赖微博,还有对社交网络工具微信的依赖。这几天,一家财经报纸的记者写的《中国式wifi焦虑症》在网上很火。他跟团去泰国旅游,发现“全团都是患有中国式wifi焦虑症的奇葩”,到哪里都先问“这里有wifi吗?密码是多少?”吃什么、玩什么、买什么都不重要,有没有wifi才最重要。目的就是为了“把吃的、玩的、买的东西拍照,然后上传到朋友圈,然后附和朋友或者非朋友的赞美,然后埋头对着手机写下格言”。此文引起不少网友的共鸣,大呼“中枪”。

实际上,极度依赖社交网络,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现象。据一家市场研究公司调查,以脸谱和推特为代表的社交媒体,会像毒品一样令人上瘾。研究表明,53%的人在无法上网时感到不安。在这些上网成瘾的人中,有40%的人会在无法上网时感到寂寞。还有心理学家提出新的名词:“社交网瘾”、“社交网络症候群”,并认为这是一种心理疾病。

让人类的互动本能进一步发展

对于“社交网瘾”,有国外专家提出了“治疗方法”:每天对自己在社交网络中的时间设定限额,如果没有超出限额,就给自己奖励,反之则设置惩罚。“有必要的话,可以邀请朋友互相监督,或者用钱来作为惩罚手段。”

不过,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科学杂志《新发现》主编严锋认为,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社交媒体深入人们生活的步伐不可能改变。对此类新事物的过度依赖,固然不是件好事,但用发展的眼光看,怎样提供更好、更稳定的服务,以及在进一步提升人类自身沟通和交流的能力和继续发挥新媒体、新技术的辅助作用之间寻找到科学平衡点,比戴有色眼镜看“社交媒体依赖症”更有现实意义。

严锋提醒记者注意:单个社交媒体发生故障,对其自身带来的“危害”,或许要比对使用者的影响更严重,因为一些用户可能会因此转移到别的媒体上去。提供稳定、可靠的技术支持,只是对新媒体经营者较浅显的要求。更高的希望是,既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所能提供的便捷和高效,又不反客为主,将人类特有的互动本能和互相沟通欲望保留下来,使其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如果一个社交媒体能在忽然停止服务时,让同在一个地铁车厢里的陌生人彼此抬头询问,"朋友,你刷得出么?",它就成功了。”

声明: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wzwt58@qq.com 。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本文地址:https://www.zilezai.com/xlzs/944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