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心理

精神健康与工作的关系

精神健康与工作的关系(一)

陈华发医生

东区尤德夫人医院顾问医生

美国医疗杂志去年为精神健康下了个定义:精神健康的人,可以做到有生产效益的活动,这些活动包括工作、娱乐或其它事情,以致和别人的关系得到满足、有完满的结果及有能力去适应改变和应付逆境。精神健康令我们可以思想、沟通及学习,令我们的情绪得以成长,并赋与我们反弹力及自尊。

你可能会问:“没有上述各项的便是有精神病吗?”不是的。精神病是精神问题的统称,精神问题通常是指思维错乱、情绪波动或行为偏差。当事人通常会有痛苦和不舒服的感觉,连带其工作、社交、自我照顾的能力都会受到影响。没有精神健康不等于有精神病;同样地,没有精神病不等于有精神健康。

推广精神健康的工作是困难的,障碍来自那里?主要是一般人对精神问题心存忌讳,故此,最重要是提高公众对精神健康的认识。很多研究报告都有以下两个结论:第一是许多精神问题的治疗经已证实很有效,而且每种精神问题也有多种的治疗方法;第二是任何人如发觉自己有精神病的症状便要寻求协助。

工作引发精神问题的模式有两种。甲模式包括先天性诱发的因素、突发性的因素和持续性的因素。先天性诱发的因素,会引起工作上的长期问题,令人较易有精神问题;而突发性的因素可以是裁员或失业等。乙模式是将身体、生理、心理及社会性的因素配搭成一个“九宫格”,每一格的因素都可构成引致精神问题的原因,例如自尊心脆弱的人较易有精神问题,问题出现后亦较难痊愈。

工作可以引致精神问题,但多为间接的原因。事实上,工作在某些情况下是可以改善精神健康的,假如工作表现好,当事人会获得满足感、自豪感,令自己的自尊提升,对精神健康有正面的作用。但无可否认,工作间的压力有时会带来负面的影响,而这种东西是无处不在,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

何谓工作间的压力?我们通常会从两个角度来评估压力:

一)表现与剌激-两者之间有倒转U形的关系,当刺激太大时,过了高峰,表现便会下跌。

二)遇到外来压力时所产生的反应,例如当事人会感到痛苦。第一个角度可以把压力看成挑战,有助提升人的办事能力,有助事业的发展,从雇主的角度来看是个好现象。但我们一般会比较关注第二个角度的评估。

精神健康与工作的关系

压力的来源可分六大类:

一)配偶或有亲密关系的人;

二)家庭(子女、父母或亲人);

三)社交圈子、朋友;

四)住屋;

五)经济;

六)工作。

工作只是其中一环,可以是正面的,即减轻压力的反应;亦可以是负面的,即引起压力的反应。工作的压力可以源于个人问题、个人与工作的关系、在机构内之角色、事业的发展、工作间的人际关系、机构的架构或环境气候等等。有些工作会带来特别大的压力,如实习医生和纪律部队成员。情绪不安也会造成压力,例如长期担心公司裁员。此外,令人开心的事情亦可以构成压力,例如升职、转岗位等。令人震惊的事、与同事间的竞争、上司或下属的磨擦冲突、不同上司有不同的指令、思想矛盾、负面思想、工作时间紧迫、结构上的转变、工作单调、重复性的工作、加时工作、轮班工作、噪音、温度、环境和其它化学性因素等都会造成压力。

压力的反应可以有两种量度方法:

一)为多阶段一般适应症候法,

二)为频谱法。

多阶段一般适应症候法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惊恐阶段(Alarm);

二)反抗阶段;

三)筋疲力倦阶段。

惊恐阶段的反应是紧张及轻微的情绪反应,例如心跳不规则或加快、呼吸紧促或加快、肌肉拉紧、口干、作呕作闷、头昏脑胀、晕眩、出汗和四肢麻痹。第三阶段身体上的反应有头痛、肚泻、经常感冒、皮肤炎、胃痛和高血压。精神上的反应通常有情绪问题、忧郁、紧张、甚至有自杀的念头等,这些问题会引致以下的后果:容易产生意外、思想不清晰、工作表现下降、注意力低、记忆力衰退、经常迟到甚至旷工、容易犯错但却给自己找许多借口,及与同事或家人有误会等,假如出现上述现象便要小心。

频谱法列举出压力反应的症状,这些症状可以是轻微或中度的精神问题,但在极端的情况下可以是严重的精神问题。轻微的精神问题的症状包括忧郁、紧张、恐慌或重复性的病征,情况持续超过两个星期,并出现其它症状及忧郁症,包括对事物不感兴趣、对将来感到悲观、无助、不能集中精神、疲倦、不安、忧虑、有轻生的念头,便需要接受治疗。持续紧张的征状有难以入睡、手出汗、心跳、麻痹或时常上洗手间。假若出现不正常的感觉、极端的情绪变化、幻觉,或不正常的信念,便有可能是患上精神分裂症、狂躁抑郁症等重性精神病。

在过去20年的小区调查显示:每年1000人当中有100至200个有精神问题,大部分属于焦虑。有工作的人较少有精神问题吗?不,大部份研究结论是工作的人有较多精神问题。

研究显示机构除税后的盈利约有4成半是用于员工的健康福利上,而6-9成的健康问题郄与工作压力有关。假设香港的350万工作人口当中,每人每月取1/4日病假,每月便会丧失80万个工作日,一年的累积数字会更大,因此雇主和雇员都不应掉以轻心。

要预防因工作而引起的精神问题,首先可以从个人人际方面做点功夫,其次是雇主应多照顾雇员,此外是各方面应推广大家对精神健康的关注和认识。最后,大家要紧记,“不要劳役小雇员,他们是我们中间的大多数”。

精神健康与工作的关系(二)

邝保强医生

葵涌医院精神科部门主管及顾问医生

工作带给我们人生的目标和意义,是建立自信心和自我价值的途径,亦带给我们个人成长的机会。工作给予我们一个广大的社交圈子,而这个网络亦常在我们有需要之时伸出援手。然而,工作占据了我们一生中的绝大部份时间,工作的压力往往不能说放下便放下。原因是当中牵涉到代价、生活和责任。

工作本身固然有压力和困难,但相信大家会同意更难处理的是人的问题。从事精神科行业的朋友会更明白人比工作上任何难题都来得令人头痛。特别是香港的经济在过去数年经历衰退,如果公司规模较小,员工会惊恐失业、裁员,又或工作量增加、人工下调。此外,新的科技取代了旧的工作模式,我们要学习一些新的技术才可免被淘汰,最后还有资源增值。以上所见,香港人在`过去数年间为要谋生而承受非常巨大的生活压力。

谈了一堆工作压力的来源,究竟精神健康是甚么呢?或许我们先以一个宏观的角度来看看二十年后,即2020年,人类社会会面对怎么样的健康问题?世界卫生组织最近发表的文献中提到一个特别的字眼:"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s "。"global"即世界性的,"burden"就是负担、包袱;这个名词承认了以传统的数据(如死亡率)讨论病痛的问题存有不足的地方。许多精神科的问题,譬如酒瘾、精神分裂症等,如果以死亡率去计算,它大概只占当中的1%。但如果改用经济效益的损失来看"globalburden",例如:病假的多少、病患给个人、家庭、社会以及周遭环境带来的负担和影响,结果显示十人里就有一个会因精神病患而引致这些方面的损失,代价是非常大的。

除此以外,我们可比较一下1990年及2020年世界上头十五个最影响我们健康的疾患。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1990年排列首位的是肺病、第二及第三位分别是肚泻(肠胃问题)及婴孩常有的病。但到了2020年,这些疾病的影响会分别下跌至第六、第九及第十位,第四位的"unipolar major depression"(精神科里一个杀伤力很强的疾病--抑郁症)会攀升至第二位,且排列首十五位的病痛亦与精神健康有关,其中包括第十二位的暴力。

香港的情况又怎样呢?根据陈佳鼐教授于1984-1986年在沙田区进行的大型调查。结果显示香港女性患上“广泛焦虑症”的机会是11%,男性则约7%;“恐惧症”方面,一百个里有三个是女性,而有一个是男性。从这些数字看来,女性的情况好像较差,其实男性也有情绪困扰的时候,只是他们会选择以饮酒、滥用药物等形式去发泄。总括来说,香港男人在一生人中有19.51%的机会患上精神科的病症,女人则有18%,可谓不相伯仲。再简单点说,在香港,每5个人就有1个人在一生人中可能会患上精神科的病。

医管局亦公布了一个由锺维寿医生负责的小型调查的结果,4000多人中有1545人愿意响应。受访者接受访问的二十条题目(SRQ)是由世界卫生组织订定的,在陈佳鼐教授的调查亦曾采用。

在1545人里,有1121是在职人士,有424人现正失业。我们可以分成两组去了解结果,并以8分为分水岭,即在20条问题取得8分或以上就算是高分组群。在职人士当中,4人中便有1人(即25%)取得超过8分;在失业的受访者中,有接近半数取得8分。而陈教授进行的调查显示,当时只有9.3%的受访者属高分组群。所以,现在的受访者在这份问卷取得高分的人数相对80年代的受访者多出许多个百份率,而取得5分或以上的人,有2/3指出精神压力来自工作,其中30%的人认为工作已影响了与家庭成员的关系。此外,更有7%的在职受访者及13%的失业受访者曾有轻生之念。

另外,这些受访者列举出来的症候或问题主要有七项:(1)常常觉得疲倦(2)容易疲倦(3)感到紧张或担心(4)感到不开心(5)经常睡得不好(6)每逢作决定时都觉得有困难(7)头脑不清晰,思绪混乱。在众多工作压力里,他们觉得最令人困扰的依次为:(1)工作量多(2)担心公司倒闭或裁员/减薪(3)人际关系问题(4)工作时间长。尤其是工作量过多,那是绝大部份人指为精神压力的源头。话说回来,有工可做总比失业的好,当你忧心钱财、忧心明天,压力自然更大。

这个调查显示,精神压力与年龄、职业、收入似乎没有很大的关系。压力似乎与独特的环境、自身的性格、对压力的反应较有关系。此外,半数属高分组群的受访者都认为自己的健康欠佳,但10人里只有1人曾看医生,反映市民主动求助的做法并不普遍。最后,1121位在职受访者中,于访问月里因精神健康问题共取了258日的病假,平均每人每月取了不足半日的病假。不过,若将这个数字套上香港350万的劳动人口上,香港每一个月与精神科相关的病假总数是80万日。所以,这是一个很沉重的包袱,个人、公司、社会都需要留意。

声明: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wzwt58@qq.com 。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本文地址:https://www.zilezai.com/xlzs/980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